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冶疗方式。方法80例中等量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把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A组42例中心静脉导管引流;B组38例,传统胸穿抽液每周2次。2组化疗方案均为2HR2(S)/4HR。治疗1个月检查。结果A组42例治愈37例有效4例,未愈1例,有效率98%;B组38例,治愈30例,有效5例未愈3例,有效率92%。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胸腔积液明显优于传统胸穿抽液。  相似文献   

2.
梁栋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3):34-35
目的比较胸腔置管负压吸引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随机分为两组,胸腔置管负压吸引组28例;胸腔穿刺抽液组26例;胸腔置管负压吸引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负压吸引,流速控制在3~5m l/m in,至胸液排空为止。胸腔穿刺抽液组,按传统方法,每周抽胸液2次,每次抽液量1000m l以内。结果负压吸引组:平均退热时间(2.1±1.2)d;抽液组:(8.7±2.2)d。胸液消退时间:负压吸引组(4.6±3.3)d;抽液组(18.4±3.4)d。并发症:负压吸引组:胸膜增厚粘连1例(3.6%),包裹性胸膜炎无;抽液组:胸膜增厚粘连5例(19.2%),包裹性胸膜炎1例(3.8%)。以上两组所有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胸膜置管负压吸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明显优于传统抽液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63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用2HL2S(E)Z/4HL2强化方案,结合激素和积极抽液的治疗结果.结果胸穿抽液1~3次即全部吸收者47例(74.6%),胸液2周内全部吸收者45例(71.4%),2个月内全部吸收者58例(92.1%),大于2个月未完全吸收者5例(7.9%),胸膜增厚11例(17.5%).结论 2HL2S(E)Z/4HL2强化方案,结合激素和积极抽液是较好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63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用2HL2S(E)Z/4HL2强化方案,结合激素和积极抽液的治疗结果.结果胸穿抽液1~3次即全部吸收者47例(74.6%),胸液2周内全部吸收者45例(71.4%),2个月内全部吸收者58例(92.1%),大于2个月未完全吸收者5例(7.9%),胸膜增厚11例(17.5%).结论 2HL2S(E)Z/4HL2强化方案,结合激素和积极抽液是较好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中华  余定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99-1799
目的:评价静脉导管留置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和优点。方法:设导管引流组34例和常规抽液组34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导管组胸腔积液消失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5)。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63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用2HL2S(E)Z/4HL2强化方案,结合激素和积极抽液的治疗结果。结果 胸穿抽液1~3次即全部吸收者47例(74.6%),胸液2周内全部吸收者45例(71.4%),2个月内全部吸收者58例(92.1%),大于2个月未完全吸收者5例(7.9%),胸膜增厚11例(17.5%)。结论 2HLS (E)Z/4HL强化方案,结合激素和积极抽液是较好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曹培明  严晓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499-3500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4~2006年收治的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1.5cm未定位抽胸水,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后2~4周胸水基本吸收。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在1.5~3cm予胸穿针穿刺抽液,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2周后胸水基本吸收。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3cm予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3~5天胸水基本吸收后拔管。8例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胸膜明显增厚患者予胸穿针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并予抗结核及支持对症治疗,胸膜粘连明显减轻。4例胸水反复出现,予胸膜粘连术后胸水不再产生。结论:根据胸腔积液程度分别采用药物治疗,胸穿针穿刺抽液,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胸腔内注入尿激酶,B超引导下抽液及胸膜粘连术,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1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l2月共1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引流组70例,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两种方法均给予强的松30 mg,1次/d口服4周,严格四联抗痨,观察其胸水吸收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法,置管法治疗的患者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引流组患者中65例一次置管成功,引流时间为3~5 d,2例少量出血,无1例出现气胸、继发肺部感染;常规穿刺组7~14 d胸水吸收,6例发生少量出血、4例发生小量气胸.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文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22-323
目的评价直接胸腔穿刺抽液与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直接胸腔穿刺抽液,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胸水基本消失时间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1±4.2)d、(17.2±6.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基本消失时间分别为(6.9±2.1)d、(10.5±4.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安全性好,易于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快速、有效及防止早期包裹粘连.方法 对129例中等量以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按不同的胸腔穿刺抽液术分成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胸水)、对照组(常规方法抽液)2组,比较不同组别的退热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平均(4.85±2.1)d,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平均(8.62±2.27)d;发生胸膜肥厚3例;对照组退热时间平均(8.74±1.97)d,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平均(13.57±3.1)d,发生胸膜肥厚15例(29.4%).治疗组退热、胸腔积液消失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胸水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与常规抽液法相比,能使退热、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21例出现胸膜肥厚,发生率26.3%;9例包裹性积液,发生率11.3%。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无1例出现胸膜肥厚及包裹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持续引流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持续胸腔引流联合胸腔内注药(异烟肼注射液0.3g、丹参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10ml混合后注入胸腔).对照组单用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胸腔内不注药。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出现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胸水吸收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第三个月的胸膜厚度及并发症(胸膜反应率、气胸发生率、胸水包裹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单、方便、安全、经济,患者痛苦少、临床效果好,可作为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王磊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85-186
目的:研究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注入人胎盘脂多糖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吡嗪酰胺1.5g,每日1次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结核+胸腔抽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结核+B超引导下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注入人胎盘脂多糖治疗,两组随访4周后对显效率、胸液消退时间和胸膜肥厚发生率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胸液消退时间,胸膜肥厚发生率,并发症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差异性(P<0.05)。结论:与单纯分次胸穿抽液法相比,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注入人胎盘脂多糖配合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便安全,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比较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常规胸腔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结核性胸膜炎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抽液总量、平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退热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抽液总量、平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且并发症少.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比常规胸穿抽液术好,操作易行简单,副作用少、痛苦小,经济负担低,临床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穿抽液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对比。方法以11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各56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所有患者经4~14d置管胸液引流彻底。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胸腔穿刺抽液术。  相似文献   

16.
王卫阳 《安徽医药》2012,16(12):1863-1864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加尿激酶10万U于每次抽液后行胸腔内注射;对照组45例,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加异烟肼0.1 g于每次抽液后行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束后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胸膜厚度、胸水吸收以及胸膜黏连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够促进胸腔积液吸收,使胸膜肥厚减轻、黏连减少,可以缩短静脉导管在胸腔内留置时间;该方法不良反应较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治国  樊洁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22-1023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常规胸腔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抽液总量,平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退热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抽液总量、平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少.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是的疗效比常规胸穿抽液术好,操作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少,痛苦小,经济负担低,临床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红旺  张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09-1510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向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加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对照组单纯胸腔穿刺放胸水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加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取得满意疗效,且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0 8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抗结核治疗中均应用激素 ,治疗组在胸膜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持续引流胸液 ,对照组每周 2~ 3次胸穿抽放胸液。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排出胸液量 (t =6 .6 3,P<0 .0 1) ,胸液消失天数 (t =8.2 0 ,P <0 .0 1)、平均退热时间 (t =12 .5 9,P <0 .0 1) ,胸膜肥厚发生率 (χ2 =6 .11,P <0 .0 1)、包裹性胸腔积液发生率 (χ2 =6 .5 5 ,P <0 .0 1)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内置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并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胸水的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明显减轻,胸水吸收较对照组快。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