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BT)证实为Hp感染反复腹痛儿童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予埃索美拉唑0.8mg/(kg.d),1次/d,克拉霉素15mg/(kg.d),2次/d,甲硝唑30mg/(kg.d),3次/d,三联治疗;对照组32例,予除奥美拉唑(0.8mg/kg,1次/d)外抗生素与治疗组相同,疗程1周。停药后4周门诊复诊并复查13C-UBT。结果二组儿童腹痛均有缓解,缓解率100%;Hp转阴60例,根除率90.9%。对照组转阴28例,根除率87.5%,二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治疗儿童Hp感染临床疗效好,Hp根除率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用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及奥美拉唑与标准三联疗法(阿莫西林 枸橼酸铋 甲硝唑)对照,三种方案、三种疗程治疗Hp感染儿童,评价其疗效。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且Hp呈阳性的患儿204例随机分组,A组治疗方案为阿莫西林50 mg/(kg.d),枸橼酸铋7~8 mg/(kg.d),甲硝唑15~20 mg/(kg.d),疗程6周。B组用药与A组相同,疗程为2周。C组为克拉霉素15 mg/(kg.d),奥美拉唑0.8 mg/(kg.d),阿莫西林50 mg/(kg.d),疗程2周。结果A组Hp根除率73.4%,B组Hp根除率75%,C组Hp根除率92%,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治疗儿童Hp感染,具有疗程短、疗效高、耐药少、依从性好、Hp根除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门冬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门冬氨酸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65例随机分成2组。34例采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用药5d;31例采用红霉素15~30mg/(kg.d)静脉滴注,用药7~14d。治疗后根据疗效评价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门冬氨酸阿奇霉素组的痊愈率(79.41%)明显高于红霉素组(48.39%)(χ2=6.82,P<0.05);不良反应明显较少(χ2=10.52,P<0.01)。结论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性肺炎(MP)的疗效.方法 将90例MP患儿随机分成阿奇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d),连续静脉滴注3~7 d;采用红霉素30 mg/(kg·d).静脉滴注7~14 d.结果 阿奇霉素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红霉素治疗组要短,而且局部疼痛、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功损伤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MP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含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耐药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对含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耐药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 13 5例经13 C尿素呼吸试验 (13 C UBT)及血清Hp IgG证实为Hp感染的腹痛患儿 ;男 73例 ,女 62例 ;平均年龄 6.8± 2 .6岁。接受克拉霉素 15mg/ (kg·d) ,2次 /d ;奥美拉唑 0 .8mg/ (kg·d) ,1次 /d ;阿莫西林 3 0mg/ (kg·d) ,3次 /d ,联合治疗 1周 ,于停药后 4周复查13 C UBT ,了解腹痛治疗效果及Hp根除率 ;如果Hp仍为阳性 ,再改为胶态次枸橼酸铋钾 (CBS) 8mg/ (kg·d) ,2次 /d ,疗程 4周 ;甲硝唑 2 0mg/ (kg·d) ,3次 /d ;奥美拉唑剂量同前 ,疗程 1周。停药后 4周再复查13 C UBT。结果  13 5例中腹痛完全消失者 56例 ,好转 71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 94.1% ;119例Hp转阴 ,Hp根除率 88.2 % ;16例Hp阳性者改方案后仅 3例Hp转阴。结论 本疗法治疗儿童Hp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少 ;一旦Hp对某一治疗方案耐药 ,可能也对其他方案耐药 ,使其很难被根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门冬氨酸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用抽签法分为两组,40例采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滴入,连用3 d,停3 d,再用3 d;40例采用乳糖酸红霉素30 mg/(kg.d),分2次,Q12 h静脉滴入,连用14 d。用专用表格记录患儿治疗前的病情和在疗程中逐日观察记录症状、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拍X线胸片,按疗效判断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门冬氨酸阿奇霉素组的痊愈率(90%)明显高于红霉素组(56.8%),χ2=3.85,P<0.05;症状、体征消失较快(P均<0.05);而不良反应明显较少,χ2=12.58,P<0.01。结论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好,疗程短,用法简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93 0211,5正常儿童上呼吸道卡他布兰汉菌调查/许宏涛…//中华儿科杂志.一2001,39(12)一751 0211,6小儿奸症2例/崔斐…//河北医学一2001.7(9)一865 0211,7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观察/刘福银刀儿科药学杂志一2001,7(4)一30一31 治疗组30例用阿奇霉素口服,10mg/(kg·d),每天l次,连用3d;对照组27例用青霉素G,20一40万U/(kg·d)分两次静脉滴注,疗程7d。结果:治疗组3一5d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尸>0.05)。参3(李瑛) 0211,8布地奈德舞化吸人治疗婴幼儿急性喉炎50例疗效观察/李智敏//新医学一2002,33(1)一18 布地奈地…  相似文献   

8.
头孢克洛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孢克洛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予头孢克洛20mg/(kg·d)口服,3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第3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哌酮或头孢曲松)50~80mg/(kg·d),2次/d。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不良反应率为5.55%;对照组总有效率94.23%,不良反应发生率13.4%。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头孢克洛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军团菌肺炎(以6岁 ,20kg 为例 )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儿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半流质病重吸氧 (必要时 )敌咳6ml3次 /d红霉素0.25g每晚1次10%葡萄糖500ml红霉素0.5g维生素B6 0.2g静滴1次 /d或10%葡萄糖100ml克拉霉素0.125g静滴2次 /d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血尿素氮、肌酐测定血军团菌抗体测定血、痰军团菌培养血气分析X线胸部摄片EKG注 :1.军团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 ,首选红霉素,20~30mg/kg,静滴 ,疗效不佳者改用克拉霉素7.5mg/(kg·次 ) ,每日2次口服 ,静滴剂量酌减 ,疗程至少3周以上 ,临床症状好转后可改口服。重症者可加用利福平[10mg…  相似文献   

10.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儿童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0 0 3年 2~ 6月在上海 4所医院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 81例儿童肺炎。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剂量按 10mg·kg-1·d-1,加入葡萄糖液用 1~ 3h静脉慢滴 ,具体应用剂量 :≤ 1岁 6 5~ 80mg/d ,~ 4岁 12 5mg/d ,~ 7岁 2 0 0mg/d ,~ 12岁 375mg/d ,疗程 3~ 7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外周血、肝功能、肾功能及X线胸片变化 ,并取咽部或上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门冬氨酸阿奇霉素药敏试验 ,或取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清进行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菌抗原或抗体检测。结果 痊愈 32例 ,显效 4 3例 ,好转 6例。总有效率为 92 6 %。 11例发生不良反应 ,占 13 6 % ,其中纳差 5例 ,恶心2例 ,腹痛 2例 ,皮肤出现风团 1例 ,静脉滴入处疼痛 1例 ,除因皮肤出现风团而停药外 ,其余均继续用药 ,不良反应于 1d后消失。 3例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在 5 0U/L左右 (正常值 <4 0U/L) ,治疗后肺炎痊愈 ,2例肝功能恢复正常 ,1例无变化。结论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对儿童细菌感染的疗效好 ,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