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骨巨细胞瘤中MMP-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亮  杨述华  吴翠环 《江苏医药》2005,31(2):87-89,F00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 -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血管新生、肿瘤增殖、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骨巨细胞瘤标本MMP- 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 骨巨细胞瘤中 MMP- 2 的阳性表达率为 60 .98%。MMP -2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MVD)值显著相关(P<0 .05),不同 MMP 2 表达组的复发率、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 -2表达及手术方式对复发有显著影响(P<0 .05)。结论 MMP -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血管生成、转移及复发有关,可作为判定骨巨细胞瘤转移及复发潜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最常见骨肿瘤之一,但在细胞发生、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各方面都存在争议。早在1818年,Cooper首先描述了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在病理组织中以存在大量多核巨细胞为特点,曾长期被认为是良性肿瘤。后其转移和易复发等恶性特征逐渐被发现,1940年,Jaffe等在细胞学水平上重新描述了该瘤的组织学特征,排除了许多所谓变异性骨巨细胞瘤,如: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等,并根据细胞变异情况,在病理学上分为三级,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其病理分级与临床表现并不一致。1980年美国肌肉骨关节肿瘤协会正式确定骨巨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Enneking结合病变浸润范围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恶性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2006年至2009年来湘潭市二医院进行诊治的恶性骨巨细胞瘤的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术后复发。结论骨巨细胞瘤是潜在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复发可再次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4.
陆秀珍  杨惠林 《江苏医药》2007,33(4):431-431
骶骨肿瘤手术困难、出血多、易损伤脏器,患者功能恢复较差[1].作者自1993年7月~2004年10月对采用靶血管栓塞后再手术切除的58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取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23例,女35例,年龄23~74岁.病理诊断:脊索瘤28例,骨巨细胞瘤10例,恶性淋巴瘤5例,骨肉瘤及软骨肉瘤各2例,滑膜肉瘤1例,转移性肿瘤3例.术后复发7例(脊索瘤4例,骨巨细胞瘤3例).  相似文献   

5.
马峰  才智 《河北医药》2015,(3):413-414
骨巨细胞瘤是我国常见的膝关节原发骨肿瘤之一,大部分发生在长骨,具有侵袭性强、术后较易复发,多为原位复发等特点。目前在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最常采用病变内肿瘤刮除、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植骨术,单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复发率可达27%~52%,约10%可转变为恶性[1-4]。给患者造成身心和经济方面较大负担。特别是对于Campanicci’s分级Ⅱ级及Ⅲ级的  相似文献   

6.
孙国定 《河北医药》1993,15(6):342-343
骨巨细胞瘤好发在青壮年时期,约占骨肿瘤的50%。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手术效果仍不甚满意,约有1/3以上术后易复发,且有恶性变可能和潜在转移。因此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减少复发,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我院自1978~1992年共收治了骨巨细胞瘤23例,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7.
罗启翅  阳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14-2116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强度、临床病理特征及与CD34标染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a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骨巨细胞瘤中MMP-9表达强度及CD34标染的新生血管密度,分析MMP-9表达强度、临床病理特征与MVD的关系。结果:MMP-9表达强度在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级中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复发组MMP-9表达强度高于初发组(P〈0.01),在肿瘤转移组MMP-9表达强度高于未转移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MMP-9表达强度与MVD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9。结论:MMP-9可能通过促进骨巨细胞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影响肿瘤预后.MMP-9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重建术治疗下肢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下肢骨巨细胞瘤患者,均采用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重建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手术时间均<90 min,平均手术时间(75.3±12.6)min;术中出血量均<5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350±20)m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患肢疼痛及活动受限;患肢功能:伸0~5°,屈110~130°;下床活动时间(100.3±9.5)d;术后6个月复发1例(4.2%),经病理确诊后行肿瘤定制假体置换治疗。结论应用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重建术治疗下肢骨巨细胞瘤疗效确切,损伤相对较小,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复发率低,具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孙玲  朱玉梅  郭秀  花锦兰 《江苏医药》2005,31(12):966-966
传统的骨巨细胞瘤单纯肿瘤刮除加植骨术后肿瘤复发率高达40%-60%。为了减少骨巨细胞瘤的复发,并保存患肢功能,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在彻底刮除病灶的基础上采用手术中局灶化疗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21例,复发率低,关节功能保存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又称破骨巨细胞瘤(osteoclastoma),是一种具有局部复发倾向的侵袭性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好发年龄20~40岁,脊柱骨巨细胞瘤占脊柱肿瘤2%~3%[1],脊柱骨巨细胞瘤多见于骶椎,其次为腰椎、胸椎、颈椎.我科收治1例枢椎骨巨细胞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于潜在恶性,其治疗方法依据肿瘤分级而不同.自1994年1月~1995年10月,采取4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4例,均获5 a以上随访,结果不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0岁,右膝隐痛5个月入院.查体:右股骨下端外侧肿大,轻压疼,有乒乓球样感觉,局部皮温不高,静脉轻度曲张,膝关节功能正常.X片示:股骨下端外侧有溶骨性破坏区,溶骨区呈肥皂泡样改变,骨皮质变薄,骨软骨未侵及,未见骨膜反应.术中病理为骨巨细胞瘤Ⅰ级.行肿瘤骨刮除、氯化锌处理瘤腔、自体松质骨添充术.术后1 a,肿瘤复发并恶变,行高位截肢术,目前使用义肢行走,无转移征象.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报道骨巨细胞癌瘤骨段切除及其重建16例。其中男儿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1.8岁。病理报告细胞学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全部采用瘤骨殷切除及其重建,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膝关节融合10例,游离腓骨移植2例,尺骨代桡骨、桡腕关节融合1例。12例患者获得2年以上随访无复发,1例术后16年复发.我们认为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上要临床、X线、病理三结合,要认识到骨巨细胞瘤是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复发后恶变率高,因此我们主张对细胞学分级在Ⅰ-Ⅱ组的骨巨细胞瘤行瘤段骨切除及保肢重建肢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骶骨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8例骶骨原发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肉瘤1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后放疗或化疗,随访4~8年。结果 本组18例除1例脊索瘤及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其他患者经随访术后无复发。结论 脊索瘤在原发性骶骨肿瘤中的发病率居首,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分型、复发转移、手术治疗等。结果70例患者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6例(65.7%),副神经节瘤24例(34.3%),其中膀胱副神经节瘤4例(5.7%),腹膜后副神经节瘤9例(12.9%),其他副神经节瘤11例(15.7%)。57例患者接受过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复发23例,出现远处器官及淋巴结转移58例。血压升高67例,心悸37例,头痛42例,大汗39例。结论嗜铬细胞瘤常表现以高血压为代表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恶性嗜铬细胞瘤易出现术后复发及多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1例L3椎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行肿瘤椎体全部切除,用人工椎体置换加植骨,重建脊柱支撑。经7个月随访,患者腰及下肢无不适,X线片示人工椎体无松动、滑脱,与上下椎体融合为一体,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发生于脊柱者罕见,其侵袭性表现在局部复发、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手术中必须将肿瘤附近的淋巴结一并切除。术后待假体内外的植骨与上下椎体牢固融合为一体后,才能负重和运动。术中控制低血压,可以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施卫东  许立  蒋定华  董天华  杨惠林  唐天驷 《江苏医药》2004,30(8):596-598,F009
目的探讨脊椎骨巨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脊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23年(平均9.5年)。14例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或漏诊。死亡2例。7例行手术全切 重建脊柱稳定性,复发1例,神经症状恢复良好。9例行病灶内切刮,复发4例(其中1例死亡),2例因未作植骨内固定而分别于术后2年、2.5年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和截瘫。1例术中放弃手术,后死亡。结论脊椎骨巨细胞瘤较少见,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但只要重视本病,仔细分析X—ray、CT、MR征像,能提早发现病变,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对脊柱肿瘤的穿刺活检是值得推荐的一种诊断方法。治疗以手术为首选,手术全切可降低肿瘤复发率,应重视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过慧敏  廖琦  黄华斌 《江西医药》2008,43(11):1178-1180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X线Campanacci分期与手术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收治的5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总结其X线分期、病理分级及外科治疗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根据X线Campanacci分期选择手术方式,共有11次手术后复发,术后复发率为22%。结论依据X线Campanacci分期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能最大限度保全肢体关节的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腱鞘巨细胞瘤经组织培养得出是组织细胞起源的肿瘤,常发生于手指、足趾关节。手术切除不彻底可局部复发。恶性变和广泛转移者罕见。国内迄今仅见2例病理学分析定为恶性变的报道,但临床上广泛转移者,却未见报道。现报告1例: 病人男,60岁,30多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膝弥漫性实性肿大,但增大速度非常缓慢、不痛、也不影响行走。1989年9月因右膝碰撞到凳角后软组织内出血并形成血肿,肿物迅速弥漫性增大,甚至影响到行走。于1990年4月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右膝部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术后并没有控制肿物增大。又于1992年7月因肿瘤复发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再行“扩大肿瘤切除术”,病理结果:“良性腱鞘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骶骨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骶骨骨巨细胞瘤30例,根据骨巨细胞瘤的性质以及累及的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和切除方法,从不同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没有出现1例术中死亡现象,在进行血管阻断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为3300mL,非血管阻断患者的术中平均失血量为5160mL,其中1例患者在出院后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后2周后死于严重感染,其余29例随访18~102个月,平均随访22个月。5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2例行2次手术清创、引流,伤口二期闭合,2例放疗后的患者因皮肤缺损比较大,要给与局部皮瓣转移,1例患者在手术之后发生脑脊液漏,实行抬高床尾、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后愈合,没有出现不正常反应。结论在全面有效的控制出血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并根据累及的不同区域,进行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治疗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可以对骶骨骨巨细胞瘤进行局部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NA倍性在骨巨细胞瘤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3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包埋组织分别按照Jaffe分级、Ennecking分期、术后有无复发、有无转移等进行分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标本组DNA的倍性,观察各组之间DNA倍性的差异。结果:标本组中14例为整倍体,16例为异倍体;DNA倍性与Ennecking分期和是否复发存在相关性,异倍体的比率随Ennecking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1),并在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P<0.05);DNA倍性与Jaffe分级以及有无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DNA倍性与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呈现出相关性,可以用来评估骨巨细胞瘤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