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结节与鼻窦炎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结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通过前鼻镜、鼻窦冠状位CT、鼻内镜检查,观察2001年2月-2002年11月住院的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鼻窦情况及7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中隔的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有11例鼻窦炎,均为I型、前组鼻窦炎,其中高位偏曲23例,伴鼻窦炎9例,6例为双侧;低位偏曲7例,伴鼻窦炎2例。79例鼻窦炎思者中有30例鼻中隔偏曲,其中,岗位偏曲22例,18例为前组鼻窦炎;低位偏曲8例,6例为前组鼻窦炎;鼻中隔结节4例,均为病程较长的Ⅱ、Ⅲ型鼻窦炎患者。结论鼻中隔岗位偏曲与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鼻中隔偏曲多引起前组鼻窦炎,往往双侧发病。鼻中隔结节可作为慢性鼻窦炎的一个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206例,根据是否患有慢性鼻窦炎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121例。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等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现象。 结果 观察组鼻中隔偏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泡状中鼻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鼻中隔偏曲均以高位偏曲为主,但观察组鼻中隔高位偏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鼻丘气房及下鼻甲肥大均为慢性鼻窦炎发展中的重要结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收集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06月收治的48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观察其偏曲的部位对慢性鼻窦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104例,参照1997年海口标准,其中Ⅰ型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6~70岁:Ⅱ型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3~65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黄色脓涕、头痛、头昏等。1.2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通过前鼻镜、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冠状位扫描确诊,观察鼻中隔、鼻窦和鼻腔情况。为了减少混杂因素,将Ⅱ型病例剔除。鼻中隔偏曲的分型按马氏法,凡包含中鼻甲前端以后、游离缘以上区域相对应的鼻中隔存在偏曲的称为高位偏曲:此区域以外部位偏曲称为非高位偏曲。1.3手术方式。局麻或全麻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加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3天取出鼻腔填塞物,术后1个月内每周换药一次,此后根据术腔情况换药直至上皮化完成。1.4发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软件,鼻中隔偏曲部位与慢性鼻窦炎之间的关系分析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是一种符合鼻生理功能的手术,笔者对1995年3月~1999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6例患者中,男90例,女36例;年龄12~61岁,其中16岁以下12例,平均3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做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冠状位加轴位)以了解偏曲的部位和是否伴有鼻窦炎。126例患者中前部偏曲28例,高位偏曲47例,低位偏曲(嵴状突起)26例,后部矩状突起8例,前部偏曲伴后部低位矩状突起12例,高位偏曲伴低位嵴状突起5例。126例中有98例(136侧)伴…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对14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136例我科无鼻病症状者作为对照组,比较鼻中隔偏曲发生情况.结果 14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7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占52.48%;其中鼻中隔偏曲并双侧慢性鼻-鼻窦炎56例,鼻中隔偏曲并偏曲侧慢性鼻-鼻窦炎10例,鼻中隔偏曲并偏曲对侧慢性鼻-鼻窦炎8例.136例对照组中鼻中隔偏曲者24例,占17.6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6.74,P<0.01).结论 鼻中隔偏曲是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马有祥  于德林 《耳鼻咽喉》1996,3(4):218-219
本文应用鼻窦冠状位CT及鼻内窥镜对鼻窦炎组和非鼻窦炎组的鼻中隔偏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鼻窦炎组(P〈0.05),而且偏曲侧中鼻道均匀较狭窄。非高位偏曲的发病率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鼻中隔高位偏曲导致偏曲侧中鼻道狭窄,影响了鼻窦的引流易诱发鼻窦炎,提示鼻内窦镜下鼻窦手术中应积极矫正鼻中隔高位偏高,这对提高术后中鼻道的宽畅及良好引流,防止中鼻道  相似文献   

7.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应用鼻窦冠状位CT及鼻内窥镜对鼻窦炎组和非鼻窦炎组的鼻中隔偏曲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鼻窦炎组(P<0.05),而且偏曲侧中鼻道均较狭窄。非高位偏曲的发病率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鼻中隔高位偏曲导致偏曲侧中鼻道狭窄,影响了鼻窦的引流易诱发鼻窦炎,提示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中应积极矫正鼻中隔高位偏曲,这对提高术后中鼻道的宽畅及良好引流,防止中鼻道粘连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位及后段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彻底矫正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有效治疗鼻窦炎和顽固性鼻出血手术的方法.方法对20例鼻中隔高位偏曲,27例高位偏曲合并其它部位偏曲及5例后段棘突患者在鼻内镜下分别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局部矫正术.结果经术后1~48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是治疗高位及后段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且并发症少,微创化.同时还可同期进行鼻中隔、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分析450例患者的CT片,从中分出鼻窦炎组和对照组(无鼻窦炎组),对450例患者存在的鼻腔、鼻窦解剖异常, 如中鼻甲气化及反向歪曲、鼻丘气房、鼻中隔高位偏曲、Haller’s气房、钩突肥大及钩突移位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鼻腔、鼻窦解剖异常在鼻窦炎组与对照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腔、鼻窦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多与鼻炎同时存在,也称为鼻-鼻窦炎。症状超过12周的为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双侧或局部突起,并引起相应症状者。鼻窦炎中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并不少见。鼻窦炎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窦开放术时,需行鼻中隔矫正的不在少数;通常是在开放鼻窦的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伴有下鼻甲肥大的行下鼻甲的骨折外移术或下鼻甲黏膜下骨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