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先天性巨型色素痣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有报道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1],头皮先天性巨型色素痣伴神经纤维瘤的混合性肿物尤其少见,鲜有报道,我科于2011年11月15日收治了一例先天性巨大色素痣与神经纤维瘤的混合性巨大肿物一例。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型色素痣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有报道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1],头皮先天性巨型色素痣伴神经纤维瘤的混合性肿物尤其少见,鲜有报道,我科于2011年11月15日收治了一例先天性巨大色素痣与神经纤维瘤的混合性巨大肿物一例。1临床资料患者周某,男性,29岁,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其枕部后下方有一处皮肤为暗黑色,类圆形斑块,大小约为0.5cm×0.6cm。表面粗糙,边界清楚,无突出于皮肤表面,质地软,有皱褶  相似文献   

3.
巨型先天性色素痣在临床上并不多见 ,有报道新生儿的发病率为 1% [1] 。我科于 2 0 0 1年收治 1例先天性巨型色素痣且伴有广泛纤维化、挛缩致关节半脱位活动障碍患儿 ,经检索未见文献报道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患儿女 ,4岁。因左手及腕部皮肤发黑伴进行性肥大 4年入院。 1997年患儿出生时即发现其左腕、左手广泛发黑 ,黑变处皮肤肥大增厚 ,形似熊掌。此后病变区越来越增厚 ,伴明显瘙痒 ,患儿搔抓患处至左手背中部形成慢性溃疡 ,愈合后该处色素沉着消失变成白色 ,诉左腋窝同时出现数枚硬结 ,至今存在。入院查体 :左腕、左手背侧大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次切除治疗较大色素痣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对46例不同部位先天性色素痣(面部22例,躯干部13例,四肢11例)采用部分切除治疗,比较术前、术后近期、术后远期病变大小及局部情况的差异。结果术后近期病变面积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远期较近期病变面积有不同程度增大(P0.05),但与术前相比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例面部色素痣患者存在轻度变形,2例四肢色素痣患者存在轻度活动受限。结论先天性色素痣应首选一次性切除病变,但不同部位色素痣具有不同的手术适应证。面部及四肢跨关节的色素痣更适宜采用分次切除进行治疗,而躯干部及四肢非关节部位应力求一次性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新型梳子瓣法与传统多次分期切除法治疗小儿面部大型先天性色素痣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梳子瓣法治疗小儿大型面部先天性色素痣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次分期切除法治疗小儿大型面部先天性色素痣22例,术后对五官移位程度、瘢痕长度、满意度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的瘢痕长度与原始色素痣宽径的比值两者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可解决面部大型先天性色素痣的问题。而采用梳子瓣法能明显减少手术次数,且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了因多次手术给患儿带来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巨型脐疝麻醉处理二例报道尤徐州**陕西省留坝县医院(724000)两例女婴,重3000g左右,生后存在先天性巨型脐疝,急诊行肠管还纳、脐疝修补术。术前肌注阿托品0.1mg。入手术室后给予心肺听诊、充分吸氧,静滴氟芬合剂0.2ml,清洗后于切口用...  相似文献   

7.
面部色素痣是最常见的影响面容的皮肤病变,而全耳疣状色素痣则比较少见,且修复困难,笔者收治1例右侧全耳疣状痣病例,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双叶皮瓣在眼睑分裂痣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眼睑分裂痣是发生在眼睑皮肤或睑缘、睑结膜上的色素痣,在闭眼状态下,上、下睑色素痣互相接合形成一块完整的病变,睁眼时则分为两半,多单侧发病.分裂痣皆为先天性,在胚胎时即已存在,出生后仍能继续生长,影响眼部外观及功能.临床中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有局部皮瓣转移、全厚皮片移植等方法,但不同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1-2].自2003年以来,笔者对7例患者应用颞部双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家族3兄妹同患先天性多毛色素痣病,临床甚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例1 男、19岁。因右臂部先天性多毛黑痣入院。出生时右臂上部有铜钱大黑痣,多毛,随年龄逐渐增大,近一年黑痣增长迅速。患者父母非近亲婚配,无类似畸形。检查:黑痣表面有多个疣状物,毛长约3.5cm,总面积27×16cm。腰麻下行右臂部黑痣切除中厚皮片移植术。自深筋膜上完全切除黑痣,再取右大腿中厚皮片覆盖臂部创面,术  相似文献   

10.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nevus),为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可分布于身体各处。其特点是范围广泛,手术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往往不能为邻近的局部组织所修复,尤其是位于颜面部的巨痣,因影响外貌,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我们采用两步法成功修复颜面部巨痣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黑色素瘤源于非色素痣或色素痣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和DNA测序法对62例非色素痣来源和22例色素痣来源的黑色素瘤标本中BRAF V600E位点是否突变进行检测。结果:非色素痣来源黑色素瘤突变率为45.2%;先天性小痣来源黑色素瘤突变率为11.1%;后天痣来源黑色素瘤突变率为1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0.05)。不同来源的黑色素瘤患者的不同性别及发病部位(肢端、非肢端、黏膜)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黑色素瘤来源于非色素痣或先天痣或后天痣关系密切,而与性别、发病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林遐  展望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117-1118
传统的方法,色素痣一般采用切除缝合[1],因其遗留比痣直径长出一倍左右的直线瘢痕,尤其面部影响外观。2008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采用痣剜除真皮内荷包缝合的方法治疗54例面部色素痣,创面自然愈合,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16例,女38例,年龄13~57岁,平均36.4岁,均为面部圆形色素痣,36例直径3~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巨痣是一种较少见的皮肤肿瘤,因其有恶变倾向,因此主张早期彻底治疗[1],其目的主要是改善外貌和防止恶变,消除隐患。一般认为出生时即存在的任何部位达到体表面积达2%,或是利用局部组织一次性难以切除和修复的大型色素痣均可称为先天性巨痣[2]。巨痣一直缺乏十分理想的  相似文献   

14.
黑色素细胞痣是一种黑色素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为皮肤的良性肿瘤,发病广泛,可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是指头颈部的黑痣面积≥1%全身体表面积,或其他部位黑痣面积≥2%全身体表面积,或直径≥20 cm的黑痣。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不仅严重影响美观,且有恶变为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现笔者对目前该病的病因、病理变化、病情演变和治疗方法作一总结,旨在提高对先天性巨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81例色素痣样皮损的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1例色素痣样的病例做临床及组织病理诊断回顾性分析。结果:381例色素痣样皮损中,病理诊断符合色素痣327例,符合率为93.7%,组织病理类型:皮内痣219例(67%),混合痣89例(27.2%),交界痣8例(2.4%)及其他11例(3.4%);327例色素痣中,先天性色痣140例(42.8%),组织病理类型:皮内痣74例(52.9%),混合痣55例(39.3%),交界痣7例(5%)及蓝痣4例(2.8%);临床误诊为色素痣54例,病理诊断居前5位为脂溢性角化病、血管角皮瘤、基底细胞癌、黑素瘤、鳞状细胞癌。结论:色素痣样皮损的正确诊断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81例色素痣样皮损的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1例色素痣样的病例做临床及组织病理诊断回顾性分析。结果:381例色素痣样皮损中,病理诊断符合色素痣327例,符合率为93.7%,组织病理类型:皮内痣219例(67%),混合痣89例(27.2%),交界痣8例(2.4%)及其他11例(3.4%);327例色素痣中,先天性色痣140例(42.8%),组织病理类型:皮内痣74例(52.9%),混合痣55例(39.3%),交界痣7例(5%)及蓝痣4例(2.8%);临床误诊为色素痣54例,病理诊断居前5位为脂溢性角化病、血管角皮瘤、基底细胞癌、黑素瘤、鳞状细胞癌。结论:色素痣样皮损的正确诊断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电(giant congenital melano cyticnevus)是一种较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分布广泛、范围巨大的色素沉着病灶,其中极少数病例除表现为巨痣的一般特征外,还伴有严重的病变组织增生,其症状极易与神经纤维瘤病混淆。最近我科收治此类病患1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黑色素痣(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是色素痣的一种类型,新生儿发生率约为1%。黑色素痣影响美观,并有一定概率的恶变倾向。手术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方法,但较大面积的黑色素痣切除后,创面面积过大,会留下大片瘢痕,影响外观。近年来,激光的发展为先天性黑色素痣提供了更有效率的治疗,包括红宝石激光器、翠绿宝石激光器、Nd∶YAG激光器,以及CO2激光器、Er∶YAG等,本文就激光治疗先天性黑色素痣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眼睑分裂痣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痣,通常发生在单眼上下眼睑的相邻部位。在睑裂闭合状态下,上、下睑色素痣互相吻合宛如一块完整的病变,睁眼时一分为二。关于眼睑分裂痣治疗的文献报道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全厚皮片移植、皮瓣转移以及扩张皮瓣等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利弊。现对目前报道的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皮肤切削术、分次切除术、皮片移植术、皮瓣移植术等。现通过综述各个手术治疗方式的发展、临床应用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效果等,对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适应证进行总结,以期对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