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桦  樊少磊  李依婷  陈卡佳 《护理研究》2012,26(16):1487-1488
[目的]了解脑卒中住院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状况,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BT)对脑卒中住院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10年5月—2010年12月在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5例脑卒中住院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病人入院第2天和出院前1d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两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住院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2.
杨芳  任蔚虹 《护理研究》2008,22(13):1151-1154
[目的]评价信息交流袋在减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的作用及其对护理工作指导意义.[方法]抽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初始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的118例病人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的健康指导,实验组病人采用信息交流袋进行针对性信息支持.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于病人入院当天、术前1 d晚、术后24h、出院前1 d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当天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1 d晚、术后24 h及出院前1 d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信息交流袋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杨芳  任蔚虹 《护理研究》2008,22(5):1151-1154
[目的]评价信息交流袋在减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的作用及其对护理工作指导意义。[方法]抽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初始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的118例病人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的健康指导,实验组病人采用信息交流袋进行针对性信息支持。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于病人入院当天、术前1d晚、术后24h、出院前1d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当天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1d晚、术后24h及出院前1d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信息交流袋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肛瘘围术期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肛瘘围术期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肛肠科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病人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肛瘘围术期病人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可缓解焦虑、减轻疾病不确定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脑卒中住院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状况,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BT)对脑卒中住院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10年5月-2010年12月在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5例脑卒中住院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病人入院第2天和出院前1d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两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住院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联合短信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手术且出院的12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病人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8周的电话随访联合短信干预,在干预前、干预第4周和第8周对两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干预第8周,观察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确定性和信息缺乏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比较的时间和分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和信息缺乏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结论]电话随访联合短信干预可降低乳腺癌术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干预对哮喘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和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6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8周后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BREF)对两组病人不确定感和及生存质量进行测评;记录两组病人出院后急性发作次数、再次入院次数、发作时间间隔。[结果]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再次入院次数、发作时间间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及总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急性发作期病人出院后再次入院次数,降低病人不确定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及认知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8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放松训练联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理应激反应、自我效能感、疾病不确定感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自我效能感评分、病人疾病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训练及认知干预能有效增强病人自我效能感及疾病认知水平,可减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应激反应及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病人围术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疾病不确定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冠心病病人149例,于入院当日进行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量表的相关调查,入院后予以常规的健康教育,术前1d再次进行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结果]病人入院当日疾病不确定感得分74.27分±9.54分,其中62.5分112例(75.17%),术前1d疾病不确定感得分61.59分±10.12分,其中62.5分95例(63.76%);社会支持总分40.11分±7.89分,高于国内常模(34.56分±3.73分),客观支持得分8.75分±3.00分,主观支持得分24.04分±5.57分,对支持利用度得分7.57分±2.16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与社会支持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社会支持与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因此,要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必须注重提高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60例。选择入组前30例为对照组,后30例为实验组。为实验组提供与病人疾病和康复相关的信息支持,对照组只接受病房医护人员提供的一般指导。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PPUS-FM)对两组病人家属在病人入院当天、手术前1d、出院前1d进行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前以及出院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提供信息支持能显著降低他们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网络支持教育对初产妇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门诊8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检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检及护理基础上实施网络支持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分娩后24h、产后42d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初产妇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观察组初产妇分娩后24h、产后42d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支持教育可减轻初产妇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延续性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对我院收治出院的6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仓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病人出仓后添加微信、QQ、电话随访等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效能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明显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人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1名COPD病人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病人以过渡期护理模式(TCM)为依据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病人住院时和出院后8周采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病人家属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COPD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明显降低,干预组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TCM为COPD病人家属提供过渡期护理,有利于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支持性心理治疗对脑肿瘤术后病人的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分别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常规心理护理,以手术前、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为观察时间点,记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记录HAMD干预有效率。[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于观察组干预前HAMD总分(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HAMD量表总有效率(90.48%)较对照组(61.90%)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能显著改善脑肿瘤术后病人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在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中运用对病人生活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的COPD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出院后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出院后采用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观察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出院COPD病人中,可保证病人得到治疗和护理服务的延续性和全程性,有利于满足出院后病人健康需求,从而降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降低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病耻感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鼓励病人参与造口之家活动,并接受造口随访,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病人的病耻感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3.04分±0.88分,出院3个月后为2.35分±0.71分;对照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2.91分±0.89分,出院3个月后为2.87分±0.55分,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病耻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内系统教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院内系统健康教育计划及流程实施系统性教育,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两组病人于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前进行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测定。[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时疾病不确定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在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院内系统性健康教育流程对病人进行教育,能明显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8.
赵洪梅  尹斐 《护理研究》2012,26(23):2149-2150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60例.选择入组前30例为对照组,后30例为实验组.为实验组提供与病人疾病和康复相关的信息支持,对照组只接受病房医护人员提供的一般指导.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PPUS - FM)对两组病人家属在病人入院当天、手术前1d、出院前1d进行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前以及出院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家属提供信息支持能显著降低他们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一般治疗及护理外,同时接受一系列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前均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进行疾病不确定感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d和出院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2d和出院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12d的疾病不确定感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明显低于术前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乳腺癌住院患者进行一系列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20.
张安轩  王梅  沈金玲 《全科护理》2014,(25):2363-236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年轻宫颈癌手术病人围术期心理状态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年轻宫颈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入院时、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QLQ C30)调查病人入院时、出院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病人出院时焦虑、抑郁情绪均有所缓解(P〈0.05),但观察组缓解更明显(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3个月后QLQ C30问卷各调查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人整体生活质量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年轻宫颈癌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