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细菌检验效果与质控管理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600个临床细菌检验样本,分析其检验准确性.结果:检验样本中,创伤组织标本检验合格率为91%,粪便标本检验合格率为81%,痰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为86%,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为80%,尿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为80%,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验合格率为79%.结论:临床细菌检验合格率存在一定偏差,需要进一步做好质控管理来减少标本在采集、运输、检验各环节的疏漏差错,提升检验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问我院收集的8173例细菌检验标本,均按照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制定标准采集处理,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采集的8173侧细菌检验标本中,合格标本(优良、合格)7599例,总合格率达92.98%。其中合格率最低的为痰液标本,仅为85.17%,明显低于其他各类标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采集、保存、运送等措施,是确保细菌检验标本质量的关键,应严格执行其规范流程,保证细菌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7,(7):947-949
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对新入院患者血尿标本24 h采集率及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个住院普通科室,2015年7月—2015年9月2 128例血尿标本纳入对照组,按常规程序采集血尿标本;2015年10月—2015年12月2 182例血尿标本纳入研究组,按实施PDCA循环法,重新修订血尿标本采集程序进行质控管理,比较2组血尿样本24 h采集率、合格率。结果研究组尿样本24 h采集率为97.76%,合格率为99.16%,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采集率89.61%、合格率96.01%(P<0.05);研究组血样本24 h采集率为97.76%,合格率为99.31%,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采集率97.37%、合格率97.35%(P<0.05)。结论采取PDCA循环法可使血尿样本采集流程更加规范,提高血尿样本24 h采集率及合格率,保证检测数据所具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rrjk》2017,(8)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措施在临床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选取120例细菌检验标本作为研究案例,用计算机随机双盲法进行分取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标本为60例。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细菌检验标本的管理方法存在差异,对照组标本实施常规性管理;观察组标本则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待一年时间过去后,将两组标本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并结合管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标本经过不同方法管理后,观察组标本检验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量控制措施在细菌检验标本的管理过程中能够提高其检验合格率,使临床检验质量和准确性得到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本院自2006年起实施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从标本的采集、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影响检验的因素等方面对检验标本质量进行控制,用市卫生局提供的质控血清为标准,将血清样本检验与质控血清结果进行比对,比较质量控制前后5年内,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差异,用平均变异指数(VIS)表示,分析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结果质控后的各检测项目的平均变异指数均明显低于质控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的采集、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影响检验的因素等可对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显著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综合干预,提高痰标本采集、送检质量。方法收集某院2011年2-10月住院患者常规留取、自然咯痰法咯出的痰标本。2011年5月始对呼吸科病区进行干预(干预组,采取跟踪反馈、继续教育、健康宣教等综合干预措施),住院部其他病区作为对照组,通过对痰标本的采集、送检状况和质量的调查,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干预组干预后痰标本的合格率为41.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62%(χ2=18.76,P<0.05);亦高于干预组干预前的痰标本合格率 24.19%(χ2=10.85,P<0.05)。结论临床常规留取痰标本质量合格率偏低,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痰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细菌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细菌检验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实施常规管理,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比较在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的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实施常规管理比较,在质量控制管理之后的血液标本、痰液标本、粪便标本、创伤组织标本、尿液标本以及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的检验合格率得到显著提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细菌检验中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细菌检验的合格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检样本不合格的原因,总结质控措施,为提高血检合格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1年2月收集的26例不合格血检样本不合格原因,通过分析归类,提出质控对策.结果 本次调查血液总样本量为1008例,不合格样本26例,总不合格率为2.7%.在不合格原因中,血液凝固分别占血常规、凝血类和血气分析类的40.32%、34.63%和20.03%;标本类型错误占血气分析类标本的57.12%.结论 强化标本采集前的宣教,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加强协作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对降低血检样本不合格率,提高检验准确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中心健康体检的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的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全血细胞分析样本不合格状况。方法将病房送检的无法进行检测的、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标本列为不合格标本,包括标本凝块、溶血、乳糜血、标本量过少、标本放置超时等。结果不合格样本占住院患者全血细胞分析样本总数的0.9%(657/73040)。标本凝块为不合格主要原因,占62.1%(408/657);其次为乳糜血标本,占19.8%(130/657)。临床科室分布的前两位是儿科和肿瘤科,分别占24.0%、12.5%;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分别占10.8%、9.7%和7.2%;重症医学监护室(ICU)送检的标本占2.6%(17/657)。结论在对儿科和肿瘤科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抽血操作技能培训时,应加入检验标本的质量要求内容,减低不合格标本的采集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2014年5月间检验科选取的1200份检验样本,按照选取时间关系进行分组,分为开展PDCA循环检验前与开展PDCA循环检验后两组样本进行研究,对比分组检验样本的合格情况。结果:经过分组标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前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6.67%,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6.63%,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5.83%,采用PDCA循环检查之后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50%,住院患者标本检测不合格率为0.67%,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83%,采用PDCA循环模式检测前后其对于标本检测的合格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检测模式,属于一种逻辑型的检测方法,在临床检验中可以对检测流程进行规范,促使整个检测过程更加科学化,从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分析其在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3月~2020年4月,对我院1000例患者,根据质量控制实施前后进行分组,对照组400例采取的是尿液常规检验,实验组600例实施加强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的尿液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护理满意度和标本合格率。结果实施加强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的实验组患者检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标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患者在实施加强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可显著提高标本合格率,减少不合格样本的出现,还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药敏及常规药敏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血液细菌检验的患者血液标本,利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进行检验,比较采取不同检验方法的药敏结果和细菌检验的合格率。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00份血液样本中,经过细菌培养和检验,阳性标本有90份,使用常规药敏试验检测出82份,直接药敏试验检测出90份,2种方法检测的合格率分别为91.1%、100.0%;2种检验方法检验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使用2种方法都可以快速准确的确定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可以有效避免盲目用药,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几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检验准确性的具体因素和提高血液检测准确性的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某医院在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之间出现了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60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和分析的对象,检验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将这些资料初步整理并上报给质量管理科,由质量管理科负责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质量管理科的专业人员分析血液检验样本后发现,这60份出现了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主要由于下述几点原因导致的:(1)血液样本采集的不规范。采血人员缺少责任意识,主观疏忽导致采集过程出现血液检验标本用表标准不明确、抗凝管错误使用等等,归根结底是没有充分重视检验报告;(2)献血者提供错误信息。献血者如果没有将献血前的饮食情况如实告知采血工作人员,或者献血者隐瞒了一些自身身体情况和参与过的活动情况,都可能导致采血人员资料填报错误影响血液检验标本的准确性;(3)标本送检和储存的因素。如果标本送检过程发生震动或者储存环境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4)标本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手段不当。结论:规范血液检验的各个步骤,可以更好地规范血液检验,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1-2012年呼和浩特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和顾客用具消毒效果,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和《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对2011-2012年市级疾控管辖范围内的星级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和顾客用具消毒效果进行卫生监测结果分析。结果空气质量监测92家,样本364份,合格率为82.96%。茶具消毒效果监测67家,样本738份,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6.88%,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99.05%。毛巾、卧具监测86家,样本4 491份,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25%。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99.71%。结论呼和浩特市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工作,保证公共卫生。  相似文献   

16.
赵明 《时尚育儿》2016,(2):132-132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10000份尿检样本进行研究,尿检样本收集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缺陷标本出现的影响因素包括标本的检验不严谨(61.11%)、运送不及时(7.41%)、采集不合理(25.00%)、申请被忽略(6.48%)。结论:通过加强对临床尿液检验工作的管理,有利于减少错误发生率,提高尿液常规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当前的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分析改进前后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结果的影响,有效提高我院的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水平与细菌学检验质量。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1年1-12月的2755例痰培养送检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咳痰法采集标本,选择2022年1-12月的3178例痰培养送检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需采用改进痰培养方法采集标本,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菌学检验质量情况。结果 比较发现,应用改进后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标本合格率、标本可用率相对较高,与对照组患者形成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细菌学检验质量水平较高,阳性检出率与实际临床诊断一致性较高,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过程中,应用改进后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可有效促进痰标本细菌学检验质量的提高,有效推动临床检验效果准确性的提升,可为患者的后续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具有确切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细菌检验正确性及可靠性,以期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的水平。方法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中所有的送检标本中随机抽取5 30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308例送检标本中,合格标本为5 107例,合格率为96.21%。5 308例送检标本中,阳性例数为1 575例,阳性率为29.67%。2010年阳性例数为433例,阳性率为24.56%,2011年阳性例数为546例,阳性率为30.93%,2012年阳性例数为596例,阳性率为33.48%。各种标本阳性检出率与年份总阳性率(24.56%→30.93%→33.48%)趋势相同,呈逐步上升。结论要保证细菌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需要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和实验室人员需加强认识和技能培训,对工作做到认真负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制定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检验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400例标本中192例不合格标本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不合格标本的发生原因,并制定质量控制对策.结果:本次研究中的192例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89例,占比为46.35%;标本污染80例,占比为41.67%;标本送检不及时16例,占比为8.33%;相关临床信息不全7例,占比为3.65%.不合格标本类型主要包括:痰液标本73例,占比为38.02%;尿液标本57例,占比为29.69%;血液标本39例,占比为20.31%.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标本污染;标本送检不及时;相关临床信息不全等.因此要加强检验综合素质培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检验的2164份微生物样本中70份不合格样本的采集方法及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建议。结果:70份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中,在采集方法上,拭子占60.00%、组织液穿刺占22.86%、抽血占11.43%、其他占5.71%,其中,拭子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其他采样方式(P0.05);在不合格原因上,取样量不足占18.57%、送检时间过长占34.28%、标本污染占47.15%,三种原因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不合格标本的出现主要与送检、取样操作不规范有关,应通过组织检验人员培训、对检验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等方法,以减少不合格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