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 NBNA评分及肌张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1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肌张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NBN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 0. 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87. 76%(43/59)高于对照组69. 39%(34/59),肌张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取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神经行为,促进肌张力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EPO 300IU/Kg,静脉输注,每周3次。对所有患儿临床症状、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脑电图及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分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NBNA评分及CDC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EPO可改善HIE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80-4481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2例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临床效果。将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且基于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1)。为两组新生儿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神经节苷脂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新生儿的NBNA评分。观察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87%,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3、12d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节苷脂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方式下,能够有效提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新生儿的神经功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杜登龙 《临床医学》2015,(4):109-110
目的:分析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按随机抽签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 NBNA)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5 d和10 d的NBNA评分比对照组及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能够进一步阻止HIE患儿发生脑缺血缺氧,保护神经细胞,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予以纳洛酮治疗,观察组予以神经节苷酯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同时期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神经节苷酯联合纳洛酮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利于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与重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在常规"三维持""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特效1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2.4%。观察组特效7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8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各42例。参考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试验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心肌酶谱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胃肠功能紊乱、意识、肌张力及神经反射恢复时间短于参考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心肌酶谱指标,减少心肌损伤,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04—2016-06某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7 d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NSE、S-100B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SE、S-100B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与S-100B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血清NSE、S-100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胞二磷胆碱相比,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更优,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疗效,改善血清NSE与S-100B水平。  相似文献   

9.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磷酸钠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7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用二磷酸钠果糖治疗,对照组38例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根据患儿面色、呼吸、哭声、心率、肌张力等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6%,明显优于对照组71.1%(P〈0.05)。另外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两组重度异常率也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磷酸钠果糖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总有效率、临床神经症状体征恢复时间NBNA评分等方面均比胞二磷胆碱组疗效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神经节苷脂(GMI)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用胞二磷胆碱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基础治疗上用GMI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比效两组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及随访1年后智能发育商(Q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NBNA评分、DQ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GMI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症和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9-250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措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原始反射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吮吸能力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4w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足月新生儿严重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治疗的严重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治疗A组、B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A组与B组患儿常规治疗同时连续3d等量静脉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A组总剂量为750U,B组总剂量为1 500U。通过对比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评估三组患儿的脑保护效果。结果治疗A组与治疗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血液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新生儿严重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中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适当的安全剂量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预防、减轻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作用,改善胆红素脑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成FDP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对上述患儿进行严密观察并随访,观察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情况,同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联合应用FDP和脑活素治疗此病总有效率为97.78%,远高于对照组(86.11%,P<0.05),其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心肌酶谱改善程度,新生儿NBNA评分,预后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DP对窒息后机体内环境的改善和稳定起促进作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窒息并发HIE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亚低温)及观察组(n=40,CM1联合亚低温),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吸吮能力、意识、原始反射及肌张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后遗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GM1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发HIE可改善患儿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吴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24-3125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连续14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评估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发育商(DQ)评分,并记录两组适应行为、语言行为、个人社会行为及运动行为的行为领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D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期内,观察组各行为领域评分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予以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可提高各行为领域评分,改善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方法选择82例HIE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脑苷肌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出生7、14、28 d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评分),比较入院时及治疗3、7 d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7、14、28 d 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较好,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动态监测NSE水平有助于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9.
背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对神经细胞的许多功能活动均具有调节作用。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用含不同浓度(5,50,500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以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无血清培养基为对照组。细胞培养7d后计算神经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培养10d后计数NSE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添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细胞增殖较快,最终神经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以50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作用显著;50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50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中NSE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有促进作用,尤以适中浓度(50U/mL)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生后72h内的中重度HIE患儿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予EPO500U/(kg·次),每周3次,共2周,比较两组生后7d、14d、28d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生后7d、14d、28d的NBNA评分及格者明显增多,治疗过程中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EPO可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且对其它系统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