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营养不良、肌肉减少症(肌少症)及骨质疏松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营养相关并发症,肌少症是营养不良的重要表现,而营养不良、肌少症又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三者相互关系密切,且都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故要及早发现,积极防治。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代谢紊乱、激素水平异常、身体活动缺乏等促使肝硬化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肌少症及骨质疏松。此外,肝病治疗常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病毒药物等可能影响骨代谢,需引起临床关注。合理的营养干预、适当的运动和基础疾病的治疗是防治营养不良、肌少症及骨质疏松的基础。一些针对性治疗药物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上述营养相关并发症,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随着肝硬化病情进展,患者身体成分组成发生显著变化,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尤其是失代偿肝硬化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约30%~7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肌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其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肌少症、肌肉脂肪化可作为肝细胞癌的不良预后指标,增加肝癌复发风险。综述了肌少症的相关定义、与肝硬化的关系及其评估和临床管理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肌少症是肝硬化营养不良的重要表现形式,而肥胖常常和肌少症并存,且发病更为隐匿,不易被临床识别,严重影响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本文简述了肌少症及肌少性肥胖在肝硬化人群中的流行病学、影响,重点介绍了肝硬化肌少症及肌少性肥胖的定义、诊断和治疗。旨在规范我国肝硬化肌少症及肌少性肥胖的诊治,使肝硬化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4.
肌肉减少症(肌少症)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基于现有研究证据,分析了肌少症与TIPS术后肝硬化患者各结局事件(肝性脑病、死亡)发生的关联,以及肌少症对于现有预后模型预测能力的改善价值;此外,分析了TIPS术后肌少症的改善及其对于肝硬化患者临床管理的意义。从现有报道综合分析发现:基线肌少症与TIPS术后不良预后有关,建议在TIPS术前基于影像学检查常规评估患者营养状况;TIPS术可改善部分患者的营养状况,使得肌少症逆转或改善达到一定程度并可转化为生存获益,故对于部分存在肌少症且病情稳定的肝硬化患者,经综合评估后可尽早行TIPS治疗。  相似文献   

5.
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40%~70%,增加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肝硬化肌少症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易被忽略,诊断标准尚未达成共识,针对性治疗药物较少,亟待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并加强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6.
肌肉减少症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者发现, 合并肌少症时肝硬化患者病死率提升。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可能与其肠道环境改变所引起的炎症状态和代谢异常相关, 但目前此类研究相对缺乏。现就肝硬化患者肠道环境的改变与肌少症的相关性及诊疗加以阐述,以期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肌少症是指骨骼肌力量和质量的损失和体能的下降。肝硬化作为一种慢性高代谢性疾病,肌少症的发病率为30%~70%。“肝-肌轴”的提出表明了肝脏和肌肉之间能够通过一些介质和代谢通路连接起来,相互影响。本文总结肝硬化合并肌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助于研究肝硬化合并肌少症患者的代谢组学差异,给临床提供营养补充的思路,对减少肌少症的发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以进行性骨骼肌含量、肌力下降及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进展的晚期阶段,其症状与骨骼肌功能降低和骨骼肌细胞变化有关,与肌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运动干预是治疗肌少症的重要手段。其中抗阻训练与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和改善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现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抗阻训练对其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表现形式之一。大多数研究表明,肌少症与显性肝性脑病导致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临床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等事件风险增加,但关于肌少症与轻微性肝性脑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多。通过对肌少症与肝性脑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预防轻微性肝性脑病发生,甚至降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肌肉减少症是随增龄出现的骨骼肌肌肉质量进行性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及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优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4-12-2018-04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将患者分组为肌少症及非肌少症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理化指标、身体成分及心脏结构及功能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时患肌肉减少症者占26.69%,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5.10%、34.62%,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2)肌少症组平均年龄及吸烟率更高,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浓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羟基维生素D、三酰甘油(TG)及血尿酸水平更低。(3)肌少症组的内脏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体脂肪质量及BMI均低于非肌少症组;(4)肌少症组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大,B型钠尿肽(BNP)水平更高,最大运动功量及Berthel指数评分显著低于非肌少症组(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更易患肌少症,合并肌少症的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运动耐量更差,更需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和肌少症均是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存质量且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与肌少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可为伴肌少症的帕金森病患者的早期识别及预防提供依据。本文就帕金森病与肌少症的相关性及可能的共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肌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会导致肌肉含量加速损失及躯体功能下降。据报道,全球范围内社区中肌少症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0%,而中国社区中肌少症的患病率约为12%。肌少症与衰老、激素缺乏、慢性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营养不足和缺乏身体活动等因素导致的运动神经元、卫星细胞数量减少和肌肉损失有关。肌少症的诊断是四肢骨骼肌含量减少和力量减弱,伴有或不伴有躯体功能降低。肌少症的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抗阻运动、血流限制性训练和营养补充等,而药物治疗缺乏证据。早期诊断和干预肌少症可减少不良结果的发生。本文从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肌肉质量下降伴肌肉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对患者的预后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目前有较多关于肌少症危险因素和不良预后的研究,但肌少症和慢性疼痛之间的联系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本文将对肌少症和慢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进行论述,为今后研究肌少症危险因素和实现肌少症早期预防提供一定...  相似文献   

14.
<正>肌少症是与年龄相关的肌肉量的减少,并对机体的力量、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遗传、环境及营养等多因素相关。有研究显示~[1],肌少症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患肌少症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增高。当前需要更多关于糖尿病相关肌少症的治疗与管理的研究,以期能够对肌少症进行早期干预。现就糖尿病相关肌少症发生的相关机制、不良后果及治疗和管理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135例,年龄(70.6±7.7)岁,女性46例(34.1%),透析龄(3.2±2.9)年。通过测定握力、步行速度及电阻抗法评估四肢肌肉量,探讨其肌少症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35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患病率为62.9%(85例),其中重度肌少症占44.4%(60例)。与非肌少症患者比较,肌少症患者年龄更大,体质指数和握力更低,步行速度偏慢,四肢肌肉量少。高龄、低体质指数及长透析龄与老年透析患者肌少症高患病率相关,年龄每增加1岁肌少症患病比值比(OR)增加12%,体质指数每增加1.0 kg/m2患病OR值下降32%。高龄(OR=1.12,95%CI:1.05~1.18)、低体质指数(OR=0.84,95%CI:0.74~0.95)亦与重度肌少症高患病率相关(均P<0.01)。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肌少症患病率高,高龄和低体重与其高患病率相关。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避免低体重有助于减少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肌少症是指持续时间少于6个月的肌少症,常由急性应激事件(如急性疾病、手术、创伤等)诱发。作为一种新近被认识和定义的综合征,急性肌少症概念的提出不过数年,尚未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急性肌少症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增加重症监护室入住率,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增加死亡风险。其诊断标准是在肌少症诊断标准基础上联合诱因和发病时间。目前国内外对急性肌少症研究甚少,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炎症、卧床、营养不良、激素水平等相关。急性肌少症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运动锻炼、营养干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赵晓宇  戴光荣  宗廷妮 《肝脏》2023,(10):1242-1245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是该病的关键特征,也是该疾病的重要并发症。肌少症(sarcopenia)是营养不良的重要表现之一。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患病率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LC患者也倾向于出现肥胖。因此患者可表现为肌少症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本文就LC中SO的诊断、病理生理学、预后意义和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肝硬化肌少症性肥胖的认识及防治。  相似文献   

18.
<正>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并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研究表明,≥60岁人群的肌少症患病率为10%~ 27%[1]。 肌少症可引起衰弱、残疾、独立生活能力丧失和生活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并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2]。因此,通过影像学方法早期识别肌少症,对肌少症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力量及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肌少症与衰老密切相关,但是,慢性肾脏病等疾病可以加速肌肉消耗,增加肌少症的发生率。慢性肾脏病患者易合并肌少症,其机制涉及炎症反应、蛋白质能量消耗、运动减少及维生素D缺乏等。早期识别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干预,对于慢性肾脏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目前,干预措施主要有体育锻炼、营养补充及药物治疗等。本文就近年对老年慢性肾脏病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情况、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2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肌少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广西江滨医院住院进行MHD治疗的老年患者280例作为以及对象,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测分析。结果共检测MHD老年患者280例,MHD老年患者肌少症的发病率为33.2%,男性患者的发病率为33.3%,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为3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MHD老年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认知功能障碍情况、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hs-CRP水平是MHD老年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肌肉减少症的发病率较高,年龄、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hs-CRP水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