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进行脑血管造影介入术的54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行脑血管造影介入术患者进行评估和筛选,建立临床病史资料数据库。入选患者均使用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以发生CI-AKI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CI-AKI组和非CI-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与CI-AKI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4164例患者,其中137例发生CI-AKI,发生率为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965,95%CI:1.244~3.136)、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60 ml/(min·1.73 m2)(OR=4.163,95%CI:2.422~5.873)、糖尿病(OR=3.140,95%CI:1.983~3.902)、贫血(OR=1.524,95%CI:1.226~3.253)是脑血管造影介入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e GFR60 ml/(min·1.73 m2)]、糖尿病、贫血、老年(年龄60岁)是脑血管造影介入术后发生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对比剂诱导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也称为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对比剂使用后常见的并发症。随着放射学和心脏病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CT检查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由于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伴随而来的是CI-AKI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增加。CI-AKI的发生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透析、死亡等风险,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然而,目前临床上针对CI-AKI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公认的有效预防CI-AKI的策略主要是充分水化和减少对比剂用量,然而其在  相似文献   

3.
李鸿杰  唐方明 《心脏杂志》2015,27(2):241-245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随之出现的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I-AKI)目前已成为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第3位原因,并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虽然临床研究者对CI-AKI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日趋加深,但由于目前仍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策略,CI-AKI仍然是重要的临床问题。本文将就CI-AKI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策略及近期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刘磊  周力  陈晖 《心脏杂志》2019,31(6):723-726
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广泛开展,如何有效降低术后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发生率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但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既往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比剂本身对肾小管细胞及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参与CI-AKI的发病过程。本文将对发病机制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脏病学实践发展及对比剂的广泛应用,对比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I-AKI)的发生率在逐渐增高,临床早期发现、积极干预治疗可逆转疾病。尽管血清肌酐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标准,但其影响因素较多,不能很好地反映肾损伤情况。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能够早期反映CI-AKI情况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主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些生物标志物将对CI-AKI的早期诊断发挥巨大作用,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与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不良事件相关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共1063例。分别采用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对比剂肾病(CIN)诊断标准和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诊断标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诱发急性肾损伤(CI-AKI)的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标准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事件(MAEs)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KDIGO诊断标准下,CI-AKI患者23例(2.2%),而采用CIN诊断标准,CI-AKI患者93例(8.7%),两种诊断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DIGO诊断标准下的CI-AKI患者,随着Mehran评分危险分级的增加,患者所占比例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CIN诊断标准中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在12个月随访过程中,有61例(5.7%)患者发生MAEs,但两种诊断标准下CI-AKI患者的MAE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IN诊断标准预测MAEs为OR6.69,95%CI 3.55~12.61,P0.001;KDIGO诊断标准预测MAEs为OR 8.38,95%CI 2.28~30.72,P=0.001。结论采用KDIGO诊断标准和CIN诊断标准诊断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I-AKI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CIN诊断标准,KDIGO诊断标准可能与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高危特征以及术后MAEs的发生更为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中国大陆冠心病介入治疗注册数据,目前每年冠心病介入病例的平均增长率为10%~15%。用于冠状动脉显影的对比剂的使用也同时增加,作为并发症之一的对比剂肾损伤,其名称历经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医源性急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原因,人  相似文献   

8.
正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占据重要地位。术中使用对比剂可对肾小管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导致高达5%的肾功能正常的住院患者发展为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是医院获得性AKI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措施逆转其病程,CI-AKI明显增加了PCI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不良心脏事件、及永久性肾功能损害和患者的全因死亡率~([2])。血清肌酐(SCr)仍是当前CI-AKI诊断的主要依据,但血清  相似文献   

9.
随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进步,对比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介入诊疗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继手术和感染之后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病因,发生率约为11%。同时CIN也成为介入领域继“再狭窄”、“血栓”后的第三大难题。心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发生CIN往往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诱发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行PCI的高血压患者925例,157例发生CI-AKI(CI-AKI组),768例未发生CI-AKI(非CI-AKI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心肌梗死、LVEF、PCI类型(急诊或择期)、对比剂应用剂量及一般药物应用情况等临床资料,以及术前及术后24~ 72 h血清肌酐、术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常规、血浆白蛋白含量、血浆球蛋白含量、血脂及血尿酸等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患者PCI术后CI-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CI-AKI组在年龄>70岁、心肌梗死、糖尿病、贫血、急诊PCI、对比剂剂量>200mL、LVEF、LVEF< 50%、Hb、RBC、Hct、术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HDL、白蛋白、球蛋白、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不全方面,与非CI-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70岁)、LVEF< 50%、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对比剂用量较大、贫血、急诊PCI以及低水平HDL是高血压患者PCI术后CI-AK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对比剂用量较大、贫血、急诊PCI术以及低水平HDL是CI-AKI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的明确对于CI-AKI高危患者的识别及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造影后对比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I-AKI)对住院死亡率及1年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01-01~2013-12-31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脑血管造影介入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造影前、造影过程中及造影后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CI-AKI对住院死亡率及1年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共有1 820例接受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81例(4.5%)患者发生了CI-AKI。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脑血管造影后CI-AKI增加患者住院死亡风险(优势比OR=3.99;95%CI 1.43~11.14;P=0.008),同时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CI-AKI也是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1.96;95%CI 1.18~3.26;P=0.009)。结论:脑血管造影后CI-AKI是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死亡及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接受脑血管造影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CI-AKI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等渗、低渗对比剂注射后对比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发生率。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linical Trials.gov数据库,搜集CHF患者等渗、低渗对比剂注射后CI-AK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669例患者,其中303例接受等渗对比剂,366例接受低渗对比剂。与低渗对比剂相比,等渗对比剂CI-AKI的发生率更低(RR=0.48,95%CI:0.33~0.70,P=0.0001,I2=0%)。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是经静脉途径(P=0.03)还是动脉途径(P=0.002),等渗对比剂CI-AKI发生率均较低;与特定种类的低渗对比剂比较时,碘克沙醇较碘普罗胺(P=0.02)、碘佛醇(P=0.02)、碘海醇(P=0.004)的CI-AKI发生率低;无论当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60 ml/(min·1.73 m~2)时(P=0.001)还是e GFR60 ml/(min·1.73 m~2)时(P=0.03),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较低渗对比剂CI-AKI发生率低。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低渗对比剂会导致更多的不良事件。结论:相比于低渗对比剂,等渗对比剂注射于CHF患者后可能会有更低的CI-AKI发生率,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对CHF患者的肾损伤可能会更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渗对比剂碘帕醇和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诊疗后急性对比剂肾损害(CI-AKI)发生率的差异和CI-AKI早期识别标志物尿肾损伤分子1(u KIM-1)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320例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同意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经皮冠脉介入(PCI)诊疗,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特性对比剂: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组(n=160)或低渗对比剂碘帕醇组(n=160),术后充分水化记录尿量,每日检测u KIM-1水平,第1、2、3、5、7天检测血肌酐(SCr)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CI-AKI的发生率。结果行直接CAG和(或)PCI 105例患者术后发生CI-AKI 14例(13.33%),其中碘帕醇组8例(5.0%),碘克沙醇组6例(3.75%)(P>0.05);择期CAG和(或)PCI 215例术后发生CI-AKI 9例(4.18%),其中碘帕醇组5例(3.12%),碘克沙醇组4例(2.50%)(P>0.05);低渗组与等渗组比较χ2=0.421(P=0.55);直接CAG和(或)PCI与择期比较χ2=8.848(P=0.003),提示直接PCI的患者更易发生CI-AKI;亚组分析显示:无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患者无CI-AKI发生,合并DN患者180例CI-AKI发病率分别为碘帕醇组13例(14.13%)和碘克沙醇组10例(11.36%),二者比较χ2=0.308(P=0.62)。两组Scr均在使用对比剂后第2天较术前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两组e GFR在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降低(P<0.05),第2天达谷值;u KIM-1水平在第1天即开始升高,48 h达高峰(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u KIM-1与e GFR呈负相关(r=-0.485,P<0.05),与SCr呈正相关(r=0.593,P<0.05)。结论直接PCI及有DN的患者需更严格水化减少CI-AKI的发生;u KIM-1可以作为CI-AKI的早期标志物进行检测,提前识别CI-AKI,以便更早采取措施降低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接受择期冠状动脉导管术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280例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于术前3 d始口服普罗布考250 mg,每天2次(n=1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n=137)。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2~24 h内给予静脉注射0.9%氧化钠液1 000 mL水化。主要临床观察终点为CI-AKI。CI-AKI定义为使用对比剂后48 h内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上升超过0.5 mg/dL(44μmol/L)或25%。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48h内最高肌酐水平明显降低[(82.5±18.1)vs.(87.8±19.3)μmol/L,P=0.013],CI-AKI的发生率明显减少(7.7%vs.16.8%,P=0.020)。多因素回归显示,糖尿病、慢性中度肾功能不全及对比剂用量均是CI-AKI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普罗布考则是CI-AKI的独立保护因素(OR=0.69,95%CI=0.23~0.91,P=0.025)。结论:择期冠状动脉导管术前应用普罗布考可明显降低术后CI-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不同间隔时间对老年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进行分期PCI的4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老年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早期再次介入组(A组)172例,两次介入治疗间隔3~7d;晚期再次介入组(B组)245例,间隔时间15~30d。记录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两次PCI术前与术后3d血清肌酐值(SCr),计算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CI-AKI)风险评分、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GFR),检测有无CI-AKI,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PCI术前术后SCr、e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CI-AKI 5例(2.90%),B组6例(2.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住院期间无紧急透析、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紧急血运重建及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于CI-AKI风险评分低中危、进行分期PCI的老年MVD患者,不同的间隔时间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早期再次PCI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RASI)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的影响。方法根据介入术前RASI应用情况将401例患者分为3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n=20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组(n=63);非RASI组(n=134)。同时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再将各组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90mL/(min·1.73m~2)]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 60~90mL/(min·1.73m~2)]两个亚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水化,测定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及术后24、72h肾功能变化,观察CI-AKI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非RASI组相比,应用对比剂后72h,ARB组(14.3%比5.2%,P0.05)和ACEI组(11.3%比5.2%,P0.05)CI-AKI的发生率均升高。ACEI组介入前与介入后血肌酐、eGFR和血尿素氮水平与非RAS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B组血肌酐高于ACEI组和非RASI组[24h:(98.0±46.8)比(86.0±33.0)、(84.4±24.9)μmol/L;72h:(102.5±49.2)比(91.1±38.9)、(87.2±26.0)μmol/L;均P0.05],eGFR低于ACEI组和非RASI组[24h:(74.3±23.0)比(84.4±29.0)、(84.2±24.7)mL/(min·1.73m~2);72h:(70.6±21.9)比(80.1±27.7)、(81.4±25.3)mL/(min·1.73m~2);均P0.05]。在肾功能正常人群,ARB组CI-AKI发生率显著高于非RASI组(17.1%比4.5%,P0.05);在轻度肾功能不全人群,ACEI组CI-AKI发生率较非RASI组升高(13.4%比6.7%,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ARB治疗显著增加肾功能正常者CI-AKI发生,而对肾功能受损患者,ACEI显著增加CI-AKI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首次手术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短期(1个月)内行两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接触对比剂后,围术期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情况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且30 d内两次应用对比剂的冠心病患者601例,按照首次接触对比剂的手术方式分为:A组(首次手术方式为急诊PCI,113例)和B组(首次手术方式为择期PCI,488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围术期CI-AKI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随访1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 A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吸烟者比例和入院心率均高于B组;B组患者年龄、入院收缩压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利尿药使用比例高于B组;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应用比例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第1次术后CI-AKI发生率、第2次术后CI-AKI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58,95%CI 1.000~1.118,P=0.049)是首次手术方式为急诊PCI的患者第1次术后CI-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OR 1.015,95%CI1.000~1.030,P=0.048)是首次手术方式为急诊PCI的患者第2次术后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1年,A组MACE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支架内再狭窄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P=0.037)。结论首次急诊PCI患者,短期内行两次PCI接触对比剂后围术期CI-AKI发生率均高于择期PCI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冠心病患者远期MACE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GRACE)评分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率的关系,进一步比较SII、GRACE评分以及两者联合对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的583例NSTEMI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是否发生CI-AKI将所有患者分为CI-AKI组(n=98)和非CI-AKI组(n=485),比较两组间的基线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接受PCI的NSTEMI患者发生CI-AKI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以评估SII、GRACE评分及其综合水平对NSTEMI患者接受PCI治疗的CI-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SII、高GRACE评分的患者PCI治疗后发生CI-AKI的概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PVL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SI...  相似文献   

19.
<正>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指对比剂注射后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肾功能急剧下降,又称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目前临床上常用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48~72 h内出现的血肌酸酐水平较基础值上升25%或绝对值升高0.5 mg/dl(44μmol/L)以上作为CIN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高新技术、介入器材、辅助治疗和循证医学的广泛开展应用,国内外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快速发展。碘对比剂作为心血管介入诊疗术中的特殊必备药品,在其使用及管理过程中也面临诸多不确定问题。故本共识工作小组通过对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系统性回顾,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和护理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此共识,以期为碘对比剂在心血管介入诊疗领域的应用及管理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