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联合微创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对10例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DSA检查为阶段性狭窄并行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介入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护理进行探讨.结果 10例糖尿病足患者通过DSA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及密切的护理配合,治疗大动脉3支,即刻复查造影全部成功;中动脉5支,即刻复查造影成功4支;小动脉16支,即刻复查造影成功12支.介入治疗后大、中动脉扩张成功率为87.5%;小动脉扩展成功率为75%;介入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10例患者ABI值与治疗前比较均上升(P<0.05);10例患者中3例出现一过性下肢疼痛反应,所有病例均无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DSA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狭窄引起的下肢血供障碍,从护理方面予以密切的配合对减少该治疗方法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刨吸术170例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惠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709-8710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刨吸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17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微创刨吸术手术护理配合,术前心理指导,术中心理支持,术后跟踪进行康复教育。结果使17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达到有效率100%。结论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刨吸术具有切口小,切口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中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通过对1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观察,充分做好介入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和其他术前准备工作;介入治疗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血管痉挛、急性血栓形成或出血等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生。本组放置肝动脉支架11枚,均获得成功。充分而完备的术前准备和介入治疗后全面细致地观察和护理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为了总结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对1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VS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结果18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例发生血肿及腓肠静脉血栓,1例发生传导阻滞,经治疗护理均痊愈.认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41例采用介入治疗的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特别是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41例子宫肌瘤病人通过介入治疗及精心护理,均获得满意效果。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具有高效、微创、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防治是保证病人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280例患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相关术前准备,术后采取正确体位,并做好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认为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术后辅助臭氧足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辅助臭氧足疗对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伴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给予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法,B组给予下肢血管介入治疗+臭氧足疗法。两组均采取相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糖尿病足治疗效果。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95%,A组80%,B组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辅助臭氧足疗,对糖尿病严重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9月对11例诊断为晚期肝癌却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行氩氦刀介入治疗肝肿瘤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 11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疗效较佳,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原发性肝癌AFP下降率达95%以上.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治疗肝肿瘤能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通过术前宣教、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确保了整个过程顺利完成,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微创治疗肝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护理及观察要点.方法对62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利用健康教育,完善各项检查和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沙袋压迫伤口,观察下肢血液循环及小便情况,根据患儿病情卧床6~8 h,促使患儿尽快康复.结果本组62例术后除3例有呕吐外其余无1例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无需输血及ICU监护,住院时间短.结论认真做好婴幼儿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配合术后早日恢复的关健环节.同时也体现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比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前后护理显著优化.深受临床护理工作者及患者和家属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对国内相关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护理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护理管理策略。结果相关文献绝大多数为实践报告,研究和发表集中在近5年内,表明介入护理管理是较新颖先进的方法。相应的护理可以归纳为术前的心理支持、自理训练、病情观察和常规准备,术后的伤口管理、病情观察、用药管理及生活自理管理8个方面。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围手术护理管理是较新颖的方法,各地做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的配合与护理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探讨该手术的护理难点,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9例覆膜支架全部成功植入,无1例出现肾功能衰竭及下肢血栓形成,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康复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系微创手术,但其本身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加强术前术中护理,积极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患者痊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70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运,积极做好抗凝治疗护理。结果:本组术后治疗效果满意,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2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下腔静脉肝段缺如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病情观察等.认为针对性的护理是CHD合并该畸形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92例(120肢)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前充分评估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处理突发病情变化,术后观察患肢血运恢复情况、做好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116肢介入治疗成功,患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4肢介入治疗失败。结论:合理有效地围术期护理是确保血管腔内治疗ASO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血管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和探索血管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制度和措施。方法 :总结 19例患者的护理经验 ,制定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19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术前准备 ,术后均未发生肺栓塞、下腔静脉滤器并发症、溶栓导管并发症及出血倾向 ,症状与体征均于 10天内消失。结论 :血管腔内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大、恢复快等优点 ,术前、术后实施合理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输卵管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术前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生命体征观察、疼痛的护理、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治愈51例,治疗无效5例,治愈率达91.1%.其中3例因术后出现腹痛加剧伴胎心搏动或出血症状而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加用MTX肌内注射后血β-HCG恢复正常.结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可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220例患者进行了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并对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取石顺利,术后恢复快,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认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项全新的腔内手术方法,详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周到的术后观察护理是保证顺利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16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16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简便、微创的治疗技术,术前的准备、术中的监测、术后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只有配合得当、精心护理,才能够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灌注化疗药和栓塞肿瘤血管治疗肺癌术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2例行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充分、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护理、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结果82例病例中,76例咳嗽、咯血症状明显改善,其中54例进行了二期HIFu治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也增强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结论介入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一项新技术,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佩凤 《天津护理》2010,18(2):78-79
总结48例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气道行肺结核空洞介入治疗的护理,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脉搏、呼吸及有无缺氧指征和心理支持,术后给予精心指导和健康宣教等有效措施保证了肺结核空洞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