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追踪调查军医大学生的个性和气质.方法 应用艾森克人格同卷和气质量表,对某军医大学入校学员进行调查,3年后(实习前)再次对这些学员进行调查.结果 军医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N分下降.情绪稳定性得到增强;气质类型构成比发生了变化(P<0.05).女学员的性格更外向,护理学员的性格更外向、情绪更稳定.结论 军医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个性和气质都不稳定,仍然是个性和气质的可塑期;军校环境可能有利于学员的情绪稳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为军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498名军校学员进行测查。结果不同年级学员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72,P<0.05),高年级学员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外向性人格纬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相关,神经质及精神质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稳定外向型和稳定内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内向不稳定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结论人格特征是影响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军官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对410名军校学员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综合幸福感问卷的调查,其中234名在4年后接受了第2次的追踪测查.结果 ①相邻2次测查的军官,其人格特质(外向性t=-2.26、P<0.05;神经质t=9.10、精神质t=6.48,P<0.001)、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t=3.15、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年罪犯的人格基本特征.方法 对100名成年罪犯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 罪犯E、P、N因子分均高于常模(Z=3.35,2.64,3.26;P<0.01).L分低于常模(Z=-8.74,P<0.001).不同年龄组罪犯中,在P因子得分差异显著(F=3.363,P<0.05),其中19~29岁年龄段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军医学员的心理特点;追踪分析军医学员在校期间的心理水平发展情况。方法应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比较一年级军医学员相对于一年级其他专业学员的心理特点;比较在校不同年级军医学员心理水平的差异;并对一年级军医学员每隔半年进行追踪测试直到实习前。结果 1和其他专业学员相比,一年级军医学员的UPI总分、F1、TAI、N分高于护理学员,E分低于护理学员(Z=10.62,9.83,11.78,13.67和16.73,P0.05);2和三年级军医学员相比,一年级军医学员F2、F5、F7得分较高(F=4.21,3.12和5.18,P0.05);3在观察的2年中,一年级军医学员UPI、SCL-90分值逐渐下降(H=40.96和64.65,P0.05)。结论在军医大学的各专业学员中,军医学员的心理水平并不高;在校学习期间,其心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呈"阶梯"式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军校护理学员的心理状况,追踪分析其发展水平。方法应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比较一年级护理学员相对于一年级其余专业学员的心理特点,并每隔半年应用UPI、SCL-90对一年级护理学员进行测试一直到实习前。结果一年级护理学员和一年级其余专业学员两两比较,UPI、SCL-90分值较低,E分较高(Z=12.56、10.24和9.76,P0.05),在观察的两年时间里,其SCL-90分值逐渐下降(H=24.79,P0.05)。结论军校护理学员的心理水平高于其余专业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其心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运用一般资料问卷、癌因性疲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喉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96例被调查者中,喉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呈中等水平,得分为(34.44±7.01)分;2喉癌化疗患者的神经质、精神质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586,3.772;P<0.01),而内外向及掩饰性评分与全国常模间无显著性差异(t=1.675,0.085;P>0.05);3神经质与癌因性疲乏总分,躯体疲乏、心理疲乏、认知疲乏存在显著正相关(r=0.529,0.291,0.555,0.357;P<0.01);4精神质与心理疲乏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3,P<0.05);5内外向与癌因性疲乏总分、心理疲乏存在显著负相关(r=-0.353,-0.500;P<0.01)。结论:喉癌化疗患者疲乏程度为中等水平,癌因性疲乏受人格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态移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与人格和班级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宁夏12~16岁的生态移民(n=1453)、移居地(n=1750)、原居地(n=1248)青少年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版)(CBCL)、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我的班级》问卷调查,分别测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人格特征、班级环境。根据CBCL,有1个或1个以上因子分超过常模分者判定为具有行为问题。结果:生态移民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移居地组和原居地组(27.5%vs.19.9%,23.4%,均P<0.05)。对生态移民组进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显示,男、女生的EPQ神经质人格、外向性人格、精神质人格得分与各自的CBCL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不同程度的关联。女生的EPQ精神质人格得分与女生CBCL总分及体诉、攻击、残忍等因子分呈正相关(β=0.02~0.45,均P<0.05)。女生《我的班级》师生关系得分与女生CBCL总分及焦虑强迫、分裂样、不成熟性多动、攻击性表现、违纪表现、残忍等因子分负向关联(β=-0.16~-0.11,均P<0.05)。女生《我的班级》秩序纪律得分与女生CBCL总分及焦虑强迫、抑郁退缩、攻击性表现、违纪表现、残忍等因子分正向关联(β=0.14~1.20,均P<0.05)。女生《我的班级》同学关系得分增强女生EPQ精神质人格分值与女生CBCL总分及体诉、违纪因子分之间正向关联(β=0.02~0.26,均P<0.05)。结论:生态移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非移民青少年,其行为问题可能与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点和班级的秩序纪律正相关,与外向性人格特点、班级的师生关系负相关。人格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可能受班级同学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门诊来访者EPQ的评分情况。方法对107例心理咨询来访者进行EPQ测试,按《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规定的标准分进行分组,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性来访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818,P<0.001),女性来访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902,P<0.001);②男性20~(岁)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098,P<0.01)、男性50~(岁)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8.073,P<0.05),女性50~(岁)组E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490,P<0.05);③男性20~(岁)组、30~(岁)组、40~(岁)组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3.306,4.652,7.581;P<0.01),女性16~(岁)组、20~(岁)组、30~(岁)组、40~(岁)组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8.567,3.334,7.665,4.229;P<0.01);④男性20~(岁)组的P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145,P<0.05),女性20~(岁)组的P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3.165,P<0.01),女性50~(岁)组的P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7.085,P<0.001);⑤男性职业是工人及自由职业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5.351,5.476;P<0.001);女性职业是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5.552,P<0.001;t=4.038,P<0.01;t=5.181,P<0.001);⑥男性患焦虑症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969,P<0.01),女性患精神障碍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524,P<0.05);男性患抑郁症、焦虑症、精神障碍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4.112,P<0.01;t=4.800,P<0.001;t=3.254,P<0.05)。女性患抑郁症、其他疾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8.306,P<0.001;t=6.571,P<0.01);⑦107例来访者中,有典型内向及内向倾向者占30.8%,典型外向及外向倾向者占25.3%,典型情绪不稳及情绪不稳倾向占65.4%,典型精神质占15.9%;⑧在内、外向情绪不稳43例中,内向不稳占65.1%。内向不稳组中,20~(岁)组、30~(岁)组共占82.1%,诊断是抑郁症、焦虑症者占71.4%。结论 EPQ量表较好地反映了来访者的个性,根据EPQ的具体结果,可帮助心理咨询师有针对性地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以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艾森克个性特征问卷成人版,对唐山市2所综合医院ICU 7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护士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得分均数比提供的美国常模高,个人成就感水平比美国常模低;2情感耗竭与精神质呈正相关(r=0.324,P<0.05),与内外向呈负相关(r=0.439,P<0.01),与神经质呈正相关(r=0.460,P<0.01);去人格化与精神质呈正相关(r=0.324,P<0.05),与内外向呈明显负相关(r=-0.348,P<0.05),与神经质呈正相关(r=0.372,P<0.05);个人成就感与精神质呈负相关(r=-0.267,P<0.05),与内外向无相关,与神经质呈负相关(r=-0.294,P<0.05)。结论护士工作倦怠水平较高;且受个性特征的影响,神经质和精神质水平越高,越容易出现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二者关系。方法对139名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测试。结果①精神科护理人员SCL-90中除躯体化因子外,总分和其余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t=-8.297~-3.560,P0.01);②男护士16PF中F(兴奋性)、因素Q3(自律性)的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因素L(怀疑性)、因素Q4(紧张性)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2.288,-2.295;P0.05);③女护士因素A(乐群性)、因素C(稳定性)、因素F(兴奋性)、因素G(有恒性)、因素M(幻想性)、因素N(世故性)、因素Q3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2.197~5.917,P0.05),在因素L、因素O(忧虑性)、因素Q1(实验性)、因素Q2(独立性)、因素Q4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9.277~-2.596,P0.05);④护理人员16PF中L、O、Q4、X1(适应与焦虑型)因素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正相关(r=0.358~0.517,P0.01);C、E(恃强性)、F、H、Q3、X3(安详机警型)、Y1(心理健康因素)、Y2(专业而有成就者)因素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负相关(r=-0.521~-0.248,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共同人格特征为情绪稳定,对人对事热情而富有感情,有自信,易与人相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保守、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等。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公安院校研究生群体的个性状况,对警察研究生的整体个性特征进行评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EPQ中国简版)对某公安院校研究生一年、研究生三年的研究生中随机抽取176名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174份。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对比。结果与全国青年男女常模相比,男女研究生EPQ的E分较高(P<0.05),女研究生N分较低(P<0.05);男女研究生P分较均低(P<0.01);男女研究生L分较低(P<0.05);不同群体间个性各因子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公安院校研究生的个性特征良好,较全国青年常模有更加外向合群、情绪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师学生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50名高校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通过单样本t检验,高师生的人际均分与中间值有极其显著差异(t=-11.57,p<0.01);②高师男生人格特质的E分高于常模(t=3.429,P<0.01),L分低于常模(t=-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与个性、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组680例年龄为16~18岁的首发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自制深入访谈提纲的测评,与常模比较并做相关分析。结果EPQ的E量表(内外向)得分低于常模,N(情绪稳定性)、P(精神质)、L量表(掩饰性)得分均高于常模;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常模,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常模,消极应对表现突出;SCL-90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相关分析显示:个性中的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呈不同程度正相关;个性中的内外向、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呈不同程度负相关。结论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与个性和应对方式高度相关;个性和应对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医学生多项人格特质(MMPI)的13年资料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医学生人格发展倾向及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连续13年对2526名医学新生进行了人格测试和趋势分析。结果:群体心理特征的变化有累积效应。Hs、Hy、L及Pt分均是男生显著高于女生,Mf分显著降低。L、K、Pt、Sc量表总体上高于全国大学常模,男生尤其显著;Hy、D和Hs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d、Pt、Ma、Sc呈现“V”型曲线变化,Sc最高点在87-89年段,Pt和Sc分在95-99年段增高极显著。结论:医学新生人格特征的年代变化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民族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225名民族院校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民族院校大学毕业生的SCL-90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因子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常模(t=3.13,2.18,1.95,P0.05);②民族院校大学毕业生的EPQ中神经质维度分高于中国常模(t=2.27,P0.05),内外向和精神质维度分均低于中国常模(t=1.81,3.05,P0.05);③民族院校大学毕业生EPQ中神经质维度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内外向维度与敌对、偏执两因子分呈正相关,精神质维度与偏执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民族大学毕业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3名硕士研究生进行测试调查,使用Ep iD 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与我国成人常模比较,该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生只有附加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02),其它9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1);不同性别的硕士研究生附加因子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25);20~25岁与26~30岁的研究生在躯体化(P=0.012)、强迫症状(P=0.003)、人际关系敏感(P=0.021)、恐怖(P=0.016)、偏执(P=0.003)、精神病性(P=0.023)6个因子得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硕士研究生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硕士研究生,26~30岁的研究生比20~25岁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