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斯普林与泼尼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斯普林与泼尼松为治疗组48例,单用泼尼松对照组4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CD8阳性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活性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斯普林可有效地改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肺心病患者T细胞亚群百分率及白细胞介素-2水平,并探讨其急性期、缓解期与正常人的差异,来了解慢性肺心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氏细胞仪技术对2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缓解期及20例正常人进行了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率的测定,同时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进行了IL-2水平的测定,比较患者急性期、缓解期及正常人三组数据的差异。结果急性期患者CD3、CD4、CD4/CD8比值与正常人相比均显著降低(P〈0.001),CD8也有所下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01),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缓解期与正常人比较CD3、CD4、CD4/CD8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NK百分率较高(P〈0.01),IL-2偏低(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及缓解期均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70例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结果肺癌在51-80年龄段内发病率占78.6%:肺癌患者CD4^+T细胞相对减低、CD8^+T细胞相对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癌患者年龄降低,NK细胞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CD3^+T细胞有明显增加趋势(P〈0.01)。结论肺癌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受到抑制,CD4^+/CD8^+比值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年龄越年轻其细胞免疫功能越紊乱;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亚群对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毒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乙肝病毒标志均为阴性的正常健康人15例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均严格无菌空腹采血,进行内毒素(ET)、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P〈0.001);IL-2、CD3、CI)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1),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ET水平升高,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杨芳 《中国医药》2007,2(11):696-697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周围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病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0例,其中急性期组43例,恢复期组27例;对照组30例。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急性期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CD3,CD4细胞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恢复期T细胞亚群升高近似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表现为机体免疫力继发性低下,应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了解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观察20例ICU的感染性休克患儿和20例健康体检dxJL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补体水平。结果①感染性休克患儿CD3、CIM、NK细胞活性和IgM、补体C,水平比健康小儿明显降低[(55.41±21.09)%与(73.93±5.77)%;(20.87±8.16)%与(39.04±4.24)%;(11.56±6.65)%与(16.94±4.55)%;(0.88±0.43)%与(1.32±0.50)%;(0.91±0.36)g/L与(1.31±0.44)g/L;均P〈0.01];IgA水平升高[(3.02±1.23)g/L与(2.05±0.71)g/L,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外周血CD4细胞活性可以反映感染性休克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核酪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5例RRI患儿设为RRI组,用核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为非RRI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变化及植物血凝素(PHA)皮试反应强度.结果:RRI患儿IgA、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IgA较治疗前升高(P〈0.05).RRI患儿CD4、CD4/CD8、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CD4、NK细胞较治疗前升高(P〈0.05).RRI患儿PHA红晕直径较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P〈0.05).结论:RRI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核酪注射液具有提高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联合胸腺肽α1和乌司他丁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胸腺肽α1和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D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及CD4+/CD8+比值变化。结果观察组CD4+、CD8+及NK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CD4+/CD8+比值上升(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度炎性反应,使免疫功能上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23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115例,治疗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照组口服P.转移因子口服液,观察T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CD3+、CD4+较治疗前显著增高,CD8+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和转移因子口服液免疫调节作用相近,能很好的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小儿RRTI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结肠黏膜肥大细胞(MC)活化,探讨IBS与机体免疫之间的关系及MC在IB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B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同时对IBS患者结肠黏膜活检组织用阿尔斯蓝染色显示黏膜内MC。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BS患者CD3^+、CD4^+细胞数下降(P〈0.05)。腹泻型IBS患者CD4^+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CD8^+细胞数显著升高(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1)。便秘型IBS患者CD4^+、CD8^+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但CD8^+细胞抑制更明显,使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黏膜固有层MC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在同一结肠部位腹泻型IBS患者MC密度较便秘型IBS患者高(P〈0.01)。结论各型IB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提示IBS患者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异常有关;IBS患者回盲部MC的增加可能与其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肿瘤抑郁动物模型,探讨抑郁对荷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肿瘤组和肿瘤抑郁组。肿瘤组于皮下接种大鼠癌肉瘤细胞株Walker-256,接种前后不给予任何应激,肿瘤抑郁组则在接种前后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建立分养大鼠抑郁症模型,并应用糖水消耗试验、开场试验(open-field test)、测定大鼠海马5-羟色胺(5-HT)含量来评定抑郁状态。用MTT生物法测定荷瘤鼠NK细胞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亚群,同时观察3组大鼠一般状态。结果:肿瘤抑郁组大鼠接受慢性应激后出现显著的抑郁,海马5-HT降低,一般状态最差。对照组、肿瘤组、肿瘤抑郁组大鼠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依次降低(P〈0.05,P〈0.01),CD8^+依次升高(P〈0.05,P〈0.01)。结论:抑郁可降低荷瘤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园  向稚丹  卢建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68-196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机体免疫功能状况和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1)患儿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以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为主,体液免疫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HCMV-IgM测定57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24例阳性者作为观察组,同龄正常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于症状明显期抽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细胞亚群,结果与患儿AL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组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0.01、<0.001、<0.001),CD8略高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P>0.05)。SIL-2R与ALT值呈正相关(r=0.682,P<0.001),CD4/CD8比值与ALT呈负相关(r=-0.520,P<0.01)。结论 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SIL-2R、T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补气活血汤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彦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59-160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汤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补气活血汤。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CD4/CD8、NK细胞虽然有所下降,CD8虽有所上升,但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CD4/CD8、NK细胞明显下降,CD8明显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NK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使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配合口服中药补气活血汤能使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的CiC在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红细胞玫瑰花环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法,对32例CAH患者、18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iC进行检测。结果:CAH患者CD4^ 细胞、CD4^ /CD8^ 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 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 细胞,Ci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iC的检测对CAH患者的肝细胞损伤及细胞免疫功能的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健康人、120例电灼术治疗前的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检测后对所有患者均行电灼术消除疣体并于3个月后复查相同检测项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尖锐湿疣患者在电灼术治疗前外周血中CD^3+(62.81±9.21)%、CD0+细胞(31.72±8.29)%、CD^4+/CD^8+比值(1.22±0.63)及NK细胞活性降低(15.57±1.62%)(P〈0.05);而CD^8+细胞增高(30.53±8.34)%(P〈0.05)。应用电灼术消除疣体后3个月,复发46例,未复发74例。与未复发组相比,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组CD^4+细胞(29.86±6.3)%、CD^4+/CD^8+比值(0.87±0.67)及NK细胞活性降低(14.01±2.33)%(P〈0.05),CD^8+细胞升高(32.85±8.2)%(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提示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了解其抑制情况及程度,将对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评估、预防复发及免疫调节剂的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术前CD3+、CD4+和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7d与术前第1天CD3+、CD4+及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CD3+、CD4+水平均高于术前,CD8+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第1天2组NK细胞活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NK细胞活性均下降(P〈0.05)。术后第3天开始NK细胞活性逐渐恢复,但与术后第1天比较无差异(P〉0.05)。2组术后第5、7天NK细胞活性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患者围术期使用乌司他丁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力,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白芍总苷联合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GP)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采用TGP联合化疗治疗NSCLC36例(治疗组),选择同期条件相同.采用单纯化疗治疗NSCLC34例作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卡氏(Kps)评分、生存质量及细胞免疫变化。结果 KPS改善率分别为31%和9%,恶化率为31%和53%,治疗组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免疫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P联合化疗治疗NSCLCKI,S评分优于单纯化疗,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升高外周血象。  相似文献   

19.
李喜茹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96-1097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抗生素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方法63例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理,,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率,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D4^+百分率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3.34,P〈0.01和t=3.12,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χ^2=2.98,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采用胸腺肽仅。治疗可明显增强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乌体林斯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胜 《海峡药学》2011,23(6):189-190
目的观察乌体林斯注射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乌体林斯组(n=34)和对照组(n=34),乌体林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体林斯注射液,每1次1.75ug肌肉注射,1周1次,8周为1个疗程。检测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值。结果乌体林斯组患儿在治疗后12个月感染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乌体林斯组治疗后IgAI、gG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乌体林斯组治疗后CD4+、CD4+/CD8+、NK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4+/CD8+、NK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乌体林斯能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