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倩 《家庭医学》2006,(5):40-40
在不少乙肝患,甚至于医务工作的心目中.乙肝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病毒指标转阴。这一误解带来了许多问题:患四处奔波,求医问药,欲寻转阴良方,但左治右治,病毒指标老是纹丝不动.令患深感失望;有的患几经努力,耗财费力,终于看到了一二项指标转阴,高兴了没几天,病毒指标又再次转阳。那么,该如何判断病毒指标阴转是好还是不好呢?  相似文献   

2.
目前治疗乙肝的一个错误的倾向,是一味追求乙肝病毒指标的转阴,好像乙肝患者病毒指标一旦阴转,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乙肝病毒指标阴转背后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病毒指标转阴未必都是好事。在临床中经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患者花费无数,治来治去,病毒指标总也不转阴;有的患者病毒指标虽然转阴,但是病情却恶化。目前医疗科技水平尚无法彻底消灭潜藏于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而抽血化验病毒指标又难以真  相似文献   

3.
目前治疗乙肝的一个错误的倾向,是一味追求乙肝病毒指标的转阴,好像乙肝患病毒指标一旦阴转,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乙肝病毒指标阴转背后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病毒指标转阴未必都是好事。在临床中经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患花费无数,治来治去,病毒指标总也不转阴;有的患病毒指标虽然转阴,但是病情却恶化。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临床上见到,许多乙肝病人陷入“转阴”的误区。 误区1“大、小三阳阳全转阴” 俗称的“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即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阳性;“小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即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阳性。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是人体的免疫系统针对乙肝核心抗原(HBcAg)产生的一种应答物,它不能转阴,也无需转阴,让它转阴没有任何道理。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临床上见到,许多乙肝病人陷入“转阴”的误区。 误区1“大、小三阳阳全转阴” 俗称的“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即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阳性;“小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即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阳性。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是人体的免疫系统针对乙肝核心抗原(HBcAg)产生的一种应答物,它不能转阴,也无需转阴,让它转阴没有任何道理。  相似文献   

6.
笔者随机调查前来就诊的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84名,使用过抗病毒药物者67位,占调查人数的79.76%;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拉米呋啶、无环鸟苷、单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等,从总体治疗效果看,收效甚微。67位患者中,61位乙肝病毒复制指标(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依然阳性,其中13位患者病毒复制指标曾有过-过性转阴,但目前又都转为阳性;有6位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指标全部阴转,但自我感觉一直不佳,常有疲乏、失眠、肝区不适等症状,肝功检查转氦酶等指标反复升高。  相似文献   

7.
“两对半”中的五项检查,难免有的是阳性反应,有的是阴性反应,可是有的患者或体检者一看到“阳性”二字就惊恐万状,因而患了“恐阳症”而到处寻医,希望能转阴…  相似文献   

8.
经理去一家治疗泌尿病的门诊部看病,抽血化验衣原体抗体阳性,被诊断为衣原体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简称“非淋”)。大夫指着化验单说:你患了“性病”,要抓紧时间治疗。张经理注射了半个多月的抗生素,化验指标转为阴性,张经理松了一口气。可过了几天,他又觉得尿道有些不适感,洗浴的时候仔细看了看,张发现尿道口有些发红,张经理又赶紧到另一家男科门诊去看。化验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次是支原体抗体阳性,诊断还是“非淋”,挂了10多天的“吊瓶”,两次看病共花了1万多元的治疗费。拿着两个门诊部的从阳转阴的4张化验单,张经理越想越困惑:按下…  相似文献   

9.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及相当一部分医务工作者以乙肝病毒学指标,所谓“大三阳”(即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为阳性)、“小三阳”(即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为阳性)等来判断乙肝病情的轻重,并且视“三阳”是否阴转为疗效好坏的唯一指标,这是极其错误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只能说明体内携带有乙肝病毒,不能说明病情的严重性,也不能代表肝病到了什么程度或体现疗效的好坏。以下逐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邢卉春 《大众医学》2009,(10):29-29
“乙肝病毒DNA转阴”“e抗原转阴””表面抗原转阴”.谈起“转阴”,乙肝患者可谓五味杂陈,既渴望转阴,又为转阴之难而叹息。其实,只有表面抗原转阴.同时表面抗体转阳,才意味着慢性肝炎治愈,但这一理想的治疗终点不太容易达到。  相似文献   

11.
“两对半”中的五项检查,难免有的是阳性反应,有的是阴性反应,可是有的患或体检一看到“阳性”二字就惊恐万状,因而患了“恐阳症”而到处寻医,希望能转阴……  相似文献   

12.
随手翻开报刊杂志,你不难发现上面刊登有许许多多治疗乙肝的医药广告,有的自我标榜为“转阴王”、“乙肝克星”的专家,有的声称“乙肝难关已被突破”、“三大阳能全部转阴”等语。事实果真如此吗? 乙型肝炎的“三大阳”系指: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普通人群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比较高,在血液中检测出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anti-HBc)同时阳性时,俗称“大三阳”;在血液中检测出表面抗原、e抗体(anti-HBe)、核心抗体同时阳性时,称“小三阳”。其实“,大、小三阳”的叫法是非专业的名词,现在这一概念已被逐渐淡化。但是由于这种叫法在老百姓中广泛存在,所以专业医师还不得不用于对患者病情的解释中。许多患者认为“大三阳重,小三阳轻”,只有“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甚至大、小三阳全部转阴”才是乙肝治疗的最终目标。产生彻底转阴这种强烈的愿望,首先是因为…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不易使HBsAg阴转的情况下,使e抗原转阴并实现e抗体阳转不失为具有预防意义的策略。我站1991年2月至1993年3月采用卡介苗素、香菇多糖、病毒唑和潘生丁治疗HBsAg携带者(他们的HBsAg、e抗原和核心抗体均阳性,简称“大三阳”)23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按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病原学诊断依据,将1991~1993年开展大面积乙肝疫苗接种前经HBV两对半筛选出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正常的HBsAg慢性携带者(大三阳)随机分为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3类特殊WB带型的病例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HIV抗体确证试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的判断和解释提供借鉴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跟踪随访,结合初筛试验结果、WB条带特点、病毒载量结果、抗体转归情况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结合分析。结果 2例初检呈gp160、gp120带型的病例,1例随访仍为gp160、gp120,最终结合病毒载量和流行病学资料判为阳性,1例转为阴性;12例初检呈gp160、p24、p17或gp160、p24带型的病例,10例转阳,2例转阴;4例初检呈无特异性条带的病例,随访转阳。转阳的病例初检样本的病毒载量结果均为阳性,随访阴性的病例初检样本的病毒载量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对于HIV抗体确证试验WB反应不强、刚满足判阳标准时,不能直接出具HIV-1抗体阳性报告,而对于第四代包含抗原检测试剂呈强阳性反应,即使确证试验为阴性,也必须进行随访。这3类样本应慎重对待,不能单纯依赖于HIV抗体检测,需结合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辅助鉴别HI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6.
咨询台     
我有位亲戚患了乙肝,看了贵刊七期“咨询台”上“小三阳需治疗吗”一文中提到乙肝的转阴问题,我想请问何为“转阴治疗”?江西南昌梁柯梁柯: 所谓乙肝的“转阴治疗”是指应用药物和其他手段使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病毒的复制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的治疗方法。衡量治疗是否有效主要观察治疗对象血清HBeAg和HBVDNA有否转阴,抗HBe有否转阳。  相似文献   

17.
《药物与人》2001,14(10):64-64
问:乙肝病人是否需要隔离? 钱答:乙肝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一般情况不需要隔离,急性活动期就应该住院治疗。问:哪些乙肝病人需要住院输液治疗? 赵答:一般不是重症肝炎不需要住院治疗。急性肝炎出现呕吐加剧,不能进食,就要住院输液治疗。重症肝病也需要住院治疗,慢性肝炎合并其他病也要住院治疗,但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问:如何认识“大三阳”和“小三阳”? 王答:“大三阳”就是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  相似文献   

18.
方辉 《健康指南》2020,(4):45-45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拥有治疗内伤外感各种疾病的循证良方。近前,山西省中医院针对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及新冠肺炎症状好转后核酸不转阴者,研制了可以快速有效促进核酸转阴的中医方剂,填补了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的空白。一、益气祛毒汤核酸转阴效果明显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有一个疑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抗疫医务人员:有些患者无临床症状表现,病毒核酸检测却显示阳性;有些确诊患者经过治疗,新冠肺炎症状和CT检测体征已经消失,但是核酸检测却多次不转阴;还有一些患者核酸转阴出院后,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转阳。  相似文献   

19.
抽血化验检查,一旦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一连串的麻烦和痛苦接踵而来。患者四处求医,力争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转,摘掉乙肝这顶讨厌的“帽子”。但是,许多患者在经历了各种治疗后,始终未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转而渐渐失望。那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到底能否转阴?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呢?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8,(3):426-428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脾氨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阿昔洛韦和脾氨肽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以及EB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B病毒特异性抗体和EB病毒核抗原阳性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脾氨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显著,可提高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阴转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