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它具有强烈的鲜美味道,是人们普遍食用的调昧品。然而,味精若使用不当,不但会失去调味作用,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副作用。为此,在使用味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忌高温使用。如果在菜肴温度很高的时候投入味精,就会发生化学变化,使味精产生轻微的毒素,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味精投放的最佳时机是在菜肴将要出锅的时候,最佳温度应在70~90℃之间。  相似文献   

2.
居家向导     
做这些菜时不宜放味精炒菜和煲汤时,适当放些味精,可以提高鲜味。但是,有的人不论煲什么汤、炒什么菜都要放味精,这就没必要了。下列一些菜肴就不宜放味精:用高汤煮制的菜。高汤本来就具有一种很鲜的鲜味,而且味精的鲜味又与高汤的鲜味不同。如果用高汤烹制的菜加入味精,反而会把高汤的鲜味掩盖,使菜的味道不伦不类,还不如不放味精好吃。酸味菜、糖醋、醋熘和酸辣菜等口味菜,烹制时不宜放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溶液中不宜溶解,而且酸性越强,溶解度越低,酸味菜放入味精,不会获得应有的效果。有鸡或海鲜炖的菜鸡或海鲜有较强的鲜味,再加味精是…  相似文献   

3.
1用量不宜过多。2炒菜时不宜放入过早。3不宜在碱性强的食品中使用。4在酸味菜肴中不宜用味精。5,分娩3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过量的味精。  相似文献   

4.
王云 《家庭医学》2006,(9):47-47
味精是鲜味调味品类烹饪原料,是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经水解或以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还含少量食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味精易溶于水,味道极为鲜美,溶于3000倍的水中仍具有鲜味,其最佳溶解温度是70~90℃。在一般烹调加工条件下,味精都较为稳定,但长时间处于高温,味精中的谷氨酸钠易变为焦谷氨酸钠,不显鲜味而具轻微毒性:在碱性或强酸性溶液中,易发生沉淀或难于溶解,其鲜味不明显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5.
韩香云 《长寿》2007,(4):29-29
很多人炒菜时习惯多放味精,但摄取味精过量会有副作用。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氧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当味精摄入过多时,这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内痉挛等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6.
味精是人们常用的调味品,它的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它除了使肉类鲜美外,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物治疗作用。谷氨酸钠在临床医学上对于肝昏迷、颅脑外伤、癫痫轻度发作、神经衰弱和记忆减退等都有一定的疗效,长期服用谷氨酸钠还能提高神经有缺陷儿童的智力。尽管味精有许多益处,但只有科学地食用,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归纳起来,要掌握下面的“四度”。1 温度:味精在150℃时大部分变成焦谷氨酸钠而失去鲜味,并且有毒性,就是在100℃中时间太久也会使其破坏。因此应注意两点:一是味精不要放在火炉边受高温熏炙;二是使用时要等菜或汤…  相似文献   

7.
朱建民 《浙江预防医学》2001,13(6):F003-F003
味精系指以粮食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其化学名称 :L 谷氨酸单钠 水化物与 2 氨基戊二酸单钠 水化物 ,具有旋光性。目前测定味精谷氨酸钠国标法有旋光计法、酸度计滴定法 ,参考方法有高氯酸非水滴定法等。用导数分光光度法作者未见报道。导数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有效扣除浑浊背景、吸收光谱曲线平坦的干扰物质的方法。本实验采用一价导数法 ,测定味精谷氨酸钠得到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实验部分1 仪器与试剂  6 0 1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惠普上分 ) ;谷氨酸钠标准液 :每ml相当于 5 0mgL 谷氨酸单钠 水化物…  相似文献   

8.
yes or no     
唐唐 《健康博览》2006,(3):29-29
小儿不宜多吃味精yes味精为白色结晶或粉末的化学品,其味微酸,化学成分为谷氨酸钠,是一种很好的鲜味调料。味精具有增进食欲,诱导消化液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功效,而且谷氨酸钠作为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之一参与人体的代谢。在肝脏  相似文献   

9.
复合特鲜味素(以下简称复合味素)是以谷氨酸钠为基料,添加5′——鸟苷酸钠和5′——肌苷酸钠,再与食盐、蔗糖复合而制得的一种新型鲜味剂。由于其具有价廉(为普通味精的60~80%和鲜度高(为市售80%味精的1.5倍)  相似文献   

10.
正流言:网上总有流传"味精是化学合成产品"、"味精加热会致癌"的传说,说"当温度超过100℃时,味精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健康甚至致癌"。味精到底是怎么做的?真的会致癌吗?到底还能不能吃?真相:只要出锅前放味精,温度并不会很高,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味精和鸡精,到底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控制饮食中食盐的用量.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除食盐之外.高血压病人还要注意限制含“隐形钠”食物的摄入盐腌的食物.选用低钠或少钠的酱油、不宜常食发酵面食。另外.味精以谷氨酸钠为主高血压病人应限制.其他含钠较高的食品如海产品火腿,松花蛋、肉松等也应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2.
邰启生 《健康》2004,(9):42-44
1炒菜时油锅不宜烧得太热1许多家庭都有炒菜时见油发烟时下菜的习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菜炒香,其实这样做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会造成厨房空气严重污染。目前市售的植物油大多经过精练,杂质大部分已被去掉,用不着高温加热去除。烹调油加热时,超过发烟温度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包括甲醛、苯并(a)芘等致癌物质。食用的花生油、豆油的发烟温度分别为150℃和160℃,精制菜油为200℃。烹饪时超过发烟温度的幅度越大,产生的有害物质就越多。花生油加热到200℃左右时,甲醛含量显著增加。为了减少厨房空气污染,降低住宅空气中苯并(a)芘等致癌物质的浓…  相似文献   

13.
味精是一种常用的烹饪调味品,做菜时放入少许味精,不仅可以调味,而且可以增强大脑机能。这是由于味精所含的谷氨酸钠,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在以维生素B_6为辅酶的谷氨酸脱羧酶的催化下可以变成δ-氨基丁酸。它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它生成不足,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如出现狂躁或者抽搐。因此,适量吃些味精,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生活小常识     
怎样正确使用味精放味精为了增加食物的鲜味,但如果放的不得法,就会产生一种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味精加热过久时,大部分谷氨酸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并且有毒,故味精宜在食品或菜汤做好后趁热加入。拌凉菜加味精,可先将味精用少量热水化开,晾凉后放入。此外,味精不能用于碱性或酸性食品中,味精遇碱  相似文献   

15.
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它吸湿性强,易溶于水,说是溶于3000倍的水中,也仍能显出鲜味。味精还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品,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质分解出来的氨基酸,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对于改变人体细胞的营养状况,治疗神经衰弱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然而,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使味精失去调味意义,或对人体健康产生负作用。为此,请您在味精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炒菜和煲汤时,适当放些味精,可以提高鲜味。但是,有的人不论煲什么汤、炒什么菜都要放味精,这就没必要了。 下列一些莱肴就不宜放味精:①用高汤煮制的莱。高汤本来就具有一种鲜味,而且味精的鲜味又与高汤的鲜  相似文献   

17.
味精的禁区     
鲜,是人们烹调时的第一追求。所以,味精这种既方便又能明显提鲜的调料,就成了每家每户厨房的必备品。可味精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会毁了菜肴的美味,甚至还会危害健康。1.拌凉菜不宜放味精。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黏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2.味精用咸不用甜。在适当的钠离子浓度下,味精的鲜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鲜美表现,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鲜,反而会抑制  相似文献   

18.
电位滴定法测定谷氨酸钠含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谷氨酸钠含量的方法有旋光计法、电位滴定法、高氯酸非水滴定法等。实际工作中 ,受仪器条件限制 ,基层实验室通常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含量。该法操作简便 ,但是 ,测定结果仅达谷氨酸钠理论含量的 90 %左右〔1〕,不能正确反应味精的品质。我们采用合成试样做对照实验 ,对电位滴定法测定谷氨酸钠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取得了与仲裁法 (高氯酸非水滴定法 )一致的结果。现介绍如下。仪器与试剂  (1)PHS -W型智能酸度计 ;AG2 0 4型电子天平。 (2 )甲醛 (36 % ) ;谷氨酸钠标准品 (旋光计法分析测定含量 >99 7% ) ;氯化…  相似文献   

19.
万琛 《职业与健康》2007,23(10):812-813
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在国标方法检测中,使用旋光仪法或酸度计法,对于谷氨酸钠含量小于80%的味精或鸡精,通常采用酸度计法。目前,国家卫生标准测定谷氨酸钠的方法是人工电位滴定法,但人工滴定操作误差大,实验条件不容易控制。利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可以连续自动测定味精中的总酸和谷氨酸钠,减少了滴定误差。笔者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测定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G 1059—1999)和有关规定及标准,对鸡精中谷氨酸钠的测定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20.
味精,学名叫“L-谷氨酸钠”。近年来一种源于国外的说法在流传:食用味精不安全,吃多了对身体有害,味精在食物中加热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这种说法,常见于街头小报的“食用六不宜”、“食用八不宜”之类的报道。早在六七十年代,在欧美国家掀起一股所谓吃中餐“有头痛、脸发麻、口渴、肠胃不适等症状”的“中国餐馆病”。又说是“味精症状”。 1979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和健康科学院对6名自称对味精有“过敏反应”的人进行了实验。被调查者禁食4天,每2天提供加有6克味精的软饮料200毫升,对照剂溶液不含味精,但有等分子的“钠”。实验结果有2人对味精溶液及对照剂均有反应。另外4人对这两种溶液均无反应。这就证明,所谓调味剂味精能造成“中国餐馆病”的说法是毫无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