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加减灌肠联合血必净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内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接受中医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治疗,观察组接受大承气汤加减灌肠联合血必净治疗。治疗7d后,从患者呼吸频率、氧合指数、氧饱和度等相关方面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借此分析药物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均显著,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氧饱和度水平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灌肠联合血必净用于临床急性呼吸窘迫患者疗效理想,对于缓解患者并发症、降低其痛苦、改善其生命质量具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凉膈散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凉膈散灌肠。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腹内压、气道峰压、平台压、呼气末正压、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7 d后研究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腹内压、气道峰压、平台压、呼气末正压均明显下降(P均0.05),研究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凉膈散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腹内压,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清热补气通痹汤保留灌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腹腔高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ARDS合并腹腔高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清热补气通痹汤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呼吸功能、腹内压、炎症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及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3月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西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比较,P0.05。结论 2组比较血必净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两组均予以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凉膈散汤剂口服及灌肠。结果:治疗组入住ICU时间、开放肠内营养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7天、14天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急性肾损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腔高压、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马建生 《陕西中医》2012,33(11):1479-1480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对C-反应蛋白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等支持对症治疗,并加用肝素钠;治疗组30例加用血必净治疗。结果:治疗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RR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aO2、PaO2/FiO2升高,但治疗组变化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ARDS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可以改善患者的CRP及PaO2/FiO2水平。  相似文献   

7.
姜丽杰  李霞  焦丽强 《河北中医》2012,34(3):418-42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ARDS患者随机为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5例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统计临床疗效,检测2组入院后第1、3、5、7 d TNF及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2.8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入院后第3、5、7 d TNF及IL-8水平与本组入院后第1 d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2组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显著降低ARDS患者TNF及IL-8水平,阻断肺损伤演变进程,促进肺组织修复和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细胞介素-8(IL -8)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0例ARDS患者随机为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5倒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d.统计临床疗效,检测2组入院后第1、3、5、7 dTNF及IL -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2.8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入院后第3、5、7 dTNF及IL -8水平与本组入院后第1d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2组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显著降低ARDS患者TNF及IL-8水平,阻断肺损伤演变进程,促进肺组织修复和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Ⅰ号方治疗早期轻度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常规组单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实验组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Ⅰ号方治疗。结果:治疗后BUN、SCr、β2微球蛋白肾功能指标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WBC、PCT、CRP等炎症因子指标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Ⅰ号方治疗早期轻度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凉膈散联合乳果糖灌肠对其炎症反应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凉膈散联合乳果糖灌肠。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Balthazar CT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3、7、10天血清淀粉酶(AMY)水平、白细胞介素-18(IL-18)变化、C反应蛋白表达,记录患者腹痛症状缓解时间、开放肠内营养时间、生命体征平稳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入住ICU天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腹痛症状缓解时间、开放肠内营养时间、生命体征平稳时间及ICU住院天数均缩短,且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凉膈散联合乳果糖灌肠能改善炎症反应有效减轻症状,恢复肠功能,缩短治疗病程,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化瘀消癥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化瘀消癥汤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治疗10天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6.0%,低于观察组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化瘀消癥汤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联合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康复新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评价其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内服加康复新改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奥沙拉嗪和美常安胶囊,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成本效果。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成本效果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康复新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愈率高、成本效益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光疗、酶诱导剂、白蛋白、纠酸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热的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儿胆红素值、胎粪排净时间、光疗时间及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胆红素值明显降低,胎粪排净时间及光疗时间明显缩短,喂养耐受性更高,(P〈0.05或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王宁 《西部中医药》2014,(9):114-11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50mL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血气分析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液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化应激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气分析和氧化应激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丙氨酰谷氨酰胺20 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联合血必净注射液50 mL+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天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后肠功能、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CRP水平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体温、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3、7天,血清CRP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与单纯活血化瘀中药针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非辨证组)予以血栓通冻干粉500mg;治疗组(辨证组)依据辨证分为气虚血瘀型35例予以参麦注射液40mL和血栓通冻干粉500mg,风痰瘀阻型21例予以天麻素注射液10mL和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热毒瘀阻型16例予以醒脑静注射液30mL和苦碟子注射液30mL,均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结果: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结果发现,辨证组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活血化瘀中药针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非辨证组(P<0.05)。结论: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1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81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和8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2,P<0.05);治疗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有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硝黄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西药灌肠,治疗组90例患者选用自拟方硝黄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0.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硝黄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直肠癌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2012年8月,直肠癌术后肠麻痹的患者12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同时采用禁食、静脉输液、维生索和乌司他吲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中医方法治疗,包括针灸,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加用常规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劂功能恢复的时间和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排气、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直肠癌术后肠麻痹,可以缩短肠蠕动恢复时间,减少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痢疾方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湿热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泄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在2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儿痢疾方加减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次要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湿热证泄泻的次要症状;治疗3天后治疗组泄泻主要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痢疾方加减保留灌肠治疗疗小儿湿热泄泻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