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hip,DDH)既往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CDH),由于其更为恰当的涵盖了由先天因素或以先天因素为基础所致的髋臼股骨头匹配不良,代替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提法。DDH具体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  相似文献   

2.
肖毅  王和鸣 《中医正骨》2004,16(9):59-60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m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原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CDH),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其改名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该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术后再脱位等并发症.自1961年Robert Salter(1)发表了手术治疗DDH的论文,使本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现就各家学者对0~12岁的DDH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为临床上治疗DDH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术式(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DDH患儿31例。依据年龄将其分为1~3岁,4~6岁,7岁3组。全部病例均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采用Pemberton截骨16髋,Salter截骨20髋。术后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Severin髋关节影像学评级、CE角及AI角为随访指标,对比不同年龄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6.11%,不同年龄组间功能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龄组优良率高于大龄组;根据Severin髋关节影像学评级标准优良率为80.56%。术后影像学评估AI角及C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年龄与术后角度纠正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近端和髋臼截骨联合术式是治疗各年龄段儿童DDH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疗效与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早期治疗术后关节结构及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大龄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在诊断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西峡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确诊收治的36例DDH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髋部超声检查,观察超声诊断情况。结果:36例DDH婴幼儿经超声筛查确诊髋关节半脱位11例,髋关节全脱位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21例,超声诊断总正确率为94.4%,其中髋关节半脱位诊断正确率为91.7%,髋关节全脱位诊断正确率为100.0%,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正确率为95.5%。结论:超声筛查在诊断婴幼儿DDH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明确疾病的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邹晖  黄勇军  邹大志 《中医药导报》2006,12(7):57-58,69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TAH)在成人高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对42例成人高位DDH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2例经9~30个月的随访,术后患髋疼痛缓解,行走时稳定性明显增强,活动度和步态接近正常,用Harris评分平均90分,1例股神经损伤,3例因术后患肢短缩大于2 cm而有跛行。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安装简单,翻修容易,运用于成人高位DDH的治疗,能有效解决患髋疼痛和行走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保守疗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8例(99髋)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分为≤12个月、13~15个月、≥16个月组3个年龄段。3个年龄段患儿均采用相同的保守治疗方法,统计治疗结果及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结果:优良率12月以下患儿为93.75%,13~15个月以下患儿为81.48%,16个月以上患儿为70.00%。≤12个月年龄组与13~15个月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5个月年龄组与≥16个月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年龄组与≥16个月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9髋中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41髋(41.4%,41/99),其中12个月以下患儿5髋(15.6%,5/32),13~15个月患儿18髋(66.7%,18/27),16个月以上患儿18髋(45.0%,18/40)。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概率3个年龄段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因素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后并发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治疗效果及脱位程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周后军 《中医药导报》2008,14(11):55-56
目的:总结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非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98例2岁以下的120个髋发育性骨髋关节脱位采用手法复位、外展支架固定等治疗后,进行1-6年随访观察.结果:104个髋非手术治疗成功,12个髋发生再脱位后转送转上级医院,其中2岁以上9例;发生股骨头坏死4个髋,均为2岁以上患儿.结论:对该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1~3岁是为先天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髋)患儿行手术复位的最佳时机。术前必须结合该期幼儿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体位,才能有效显露手术野,预防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使患儿在术中尽可能保持舒适安全。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行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1523例,手术顺利,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高,寻找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改善病儿的髋关节功能。方法:本院收治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导致髋关节僵硬患者36例(41髋)。采用系统的康复手段:功能锻炼,麻醉下手法授动,手术松解,术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优6例6髋,良25例30髋;差5例5髋,优良率87.8%。结论:功能锻炼,麻醉下手法授动,手术松解及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对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并发髋关节僵硬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三联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7年8月,采用三联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76例(105髋),男9例,女67例;年龄1~5.5岁(平均2.7岁),手术方式全部采用三联术,分别于术后5周、3个月、6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Mckay标准)和X线片(Severin标准)进行复查。结果:7例失访,余69例(96髋)获3~8年随访(平均4.7年)。按Mckay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术后优良率达95.83%。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术后优良率达93.75%。结论:三联术手术疗效满意,为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甘肃省临夏地区成人糖尿病(DM)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基本原则,运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甘肃省临夏地区人群进行抽样调查,按照民族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城市和农村)进行分层抽样;随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签法(抓阄法)进行逐级抽样。结果:临夏地区DM患病率为8.7%,其中新发DM患病率为3.7%,男性患病率为12%,女性患病率为7.1%。城市居民DM患病率为8.3%,农村居民DM患病率为9.0%。在受调查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也随之增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糖尿病患病率越低。临夏地区成人DM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患病率与民族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回族高于汉族。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民族、教育文化程度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临夏地区DM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且与民族、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电疗结合中药贴敷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术后患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常规予儿童骨科术后一般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后半小时、术后24 h、术后48 h分别给予中频电刺激治疗仪作用于患儿天枢穴、大肠俞,治疗时间20 min,后将具有通便作用的中药外敷于患儿的中脘、天枢及气海穴,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评分、胃肠道不良反应类别及出现次数,评价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在关爱患儿、业务能力、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心理暗示方面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在关爱患儿、业务能力、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心理暗示方面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疗联合穴位贴敷能降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经闭合复位治疗后髋臼发育变化的规律以指导治疗。方法:本组对2006年以来获得随访的7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分为大小年龄组,均给予闭合复位治疗,其中连衣挽具治疗18例;可调式铝架治疗60例,于复位前、复位后动态测量患、健侧髋关节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h,AI(D/W)],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根据周永德发育性髋脱位疗效评价标准,治疗12个月功能恢复总优良率达88.46%。脱位髋关节经闭合复位各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患侧AI由治疗前(33.75±4.60)°下降至(24.50±6.35)°,AI(D/W)由(12.20±4.65)%增长至(20.10±3.45)%,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健侧(P〈0.01)。在AI的回复过程中,大龄组和小龄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结论: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便,对2~24个月DDH患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良好,其中股骨头复位是刺激AI下降和AI(D/W)增加的主要因素,在治疗后12个月内,患侧髋臼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健侧。患儿年龄≤18个月为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方式。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96髋),术前结合影像学明确诊断,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FHN)56例(68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24例(28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置换术,对AFHN和DDH分别根据病理机制实施相应手术操作。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人工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6.3分,有1例假体失败行翻修手术,余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应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原发疾病采用相应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5.
铝板支架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1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铝板支架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168例(1633个髋),其中得到6个月~11年随访的1024例(1349个髋),结果治愈1335髋,占98.9%;131个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坏死率占9.75%(其中2例呈扁平髋)。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铝板支架可随时调整髋关节屈曲、外展角度,既能保持髋关节的稳定性,又利于患肢活动,对促进髋部血液循环,降低股骨头的坏死率有明显作用。并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患儿痛苦小、护理方便等优点,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许丽亚 《新中医》2021,53(5):157-159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在胎心监护室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15例胎心监护室孕妇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7例与观察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对比2组胎儿宫内窘迫漏/误诊率、新生儿Apgar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宫内窘迫漏/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8分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病理性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用于胎心监护室孕妇中,可以降低胎儿宫内窘迫漏/误诊发生率,减轻孕妇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探讨可调式人体位支架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以期达到治疗费用少,操作、护理方便,疗效满意,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甘肃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护理人员近5年论文发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中医院护理管理者提供护理科研管理思路及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 6年12月甘肃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护理人员发表论文,摘录相关信息(作者学历、职称、发表篇数、期刊级别、研究方向等),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表论文310篇,其中本科学历者发表论文267篇(86.12%);中级职称者发表论文149篇(48.06%);统计源期刊1 08篇(34.84%);涉及科研基金32篇(10.32%);发表4篇以上者29人,占总篇数的9.35%;中医特色护理80篇(25.80%).结论:中医护理科研、论文现状与护理人员自身科研能力不足、缺乏规范化写作方法和技巧以及科研环境差有关,导致中医护理论文数量及质量不高,应加强护理科研管理、培训及内部政策引导,重视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药配合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配合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39髋),术后给予西红花服用;对照组41例(38髋)单纯手术治疗,术后不服西红花。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优良率为96.2%,对照组优良率为85.3%,经统计学分析P〈O.05。结论:中药配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