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TDP神灯中药熏药配合传统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并观察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的指标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TDP神灯中药熏药配合传统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DP神灯中药熏药配合传统针刺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瑞  赵静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309-2311,2315
目的探究分期针刺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西安工会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例)与观察组(n=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分期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联用泼尼松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后遗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分级量表评分及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DIS)评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针刺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可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更好恢复,且后遗症较少,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针刺治疗,同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穴位按压、情志疏导、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痊愈35例,显效17例,有效5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5%;H-B、SDS、SA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刺治疗基础上,施以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促进机体气血运行,使面部脉络气血得到充养,从而使面神经麻痹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Bell氏麻痹面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Bell氏麻痹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ouse-Brackmann(H-B)分级、徒手肌力检查、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及治愈时间等评定.结果:治疗20d后,2组H-B分级、肌力及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2组平均治愈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可显著增加Bell氏麻痹患者面肌肌力,改善其主动运动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贝尔麻痹患者早期瞬目反射、面神经电图的改变及其与面神经功能损害相关性。方法对25 例贝尔麻痹早期患者进行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检测,比较其阳性率,并分别根据其检测结果分为轻-中度损害、重度损害;同时按House-Bl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进行面瘫程度评估,Ⅰ级为正常,Ⅱ~Ⅲ级为轻-中度、Ⅳ~Ⅵ级为重度。结果H-B面瘫分级评估,轻-中度面瘫占44%,重度面瘫占56%。瞬目反射检测阳性率达100%,其中轻-中度损害占28%,重度损害占72%;瞬目反射检测与H-B面瘫分级评估一致(P>0.05)。面神经电图检测阳性率52%,其中轻-中度损害占44%,重度损害占8%,与H-B面瘫分级评估不一致(P<0.05)。结论瞬目反射较面神经电图能更好反映贝尔麻痹早期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6.
指针法与功能训练治疗贝尔氏面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指针疗法与功能训练治疗Bell’s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病人就诊顺序将111例Bell’s面瘫患者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4例),试验组采用指针疗法、功能训练、药物、物理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功能训练、药物、物理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试验组(2.597±1.678),对照组(2.907±1.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试验组(18.404±1.374),对照组(18.593±1.7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肌功能改善指数试验组(0.859±0.090),对照组(0.844±0.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针疗法与针刺疗法治疗Bell’s面瘫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均有明显的康复疗效;而指针疗法更具有操作简便,无疼痛、无创伤、无晕针症也无交叉感染的优势,避免了许多不利因素,使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王少华 《中国康复》2018,33(1):26-28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面肌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扎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估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FDIp和FDIs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常规治疗组FDIp、FDI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均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H-B分级和FDIp、FDIs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内效贴治疗中枢性面瘫有效,为中枢性面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对肝郁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7例肝郁型周围性面瘫病人采取分期针刺治疗,同时由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穴位按压、情志疏导、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病人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面部血流灌注量,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72%;病人H-B、SDS、SA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患侧面部血流灌注量较治疗前增加(P0.05)。[结论]在针刺治疗基础上,施加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肝郁型周围性面瘫病人抑郁、焦虑情绪,促进整体气血运行,使面部脉络气血得到充养,从而改善面瘫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周围性面瘫经针刺配合TDP灯照射、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从我院选取50例面瘫患者展开研究,以治疗方式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n=25,针灸推拿治疗)和观察组(n=25,TDP照射、内服通窍活血汤结合针灸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00%、80.00%,差异显著突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治疗前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中Ⅰ级病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周围性面瘫经针刺配合TDP灯照射、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而且有效改善了面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面瘫丸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H-B评分、IL-1β、TNF-α的影响,了解面瘫丸论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作用机制。方法:将8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予口服面瘫丸、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H-B评分、IL-1β、TNF-α值与对照组相比,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面瘫丸可通过降低IL-1β、TNF-α的水平达到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通络刮痧联合中药熏蒸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山西省针灸医院针一科就诊的60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院内常规治疗和中药熏蒸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络刮痧,观察干预前、干预2周时、4周时2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残疾指数量表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干预4周时,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残疾躯体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面部残疾社会生活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络刮痧联合中药熏蒸可改善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降低面部残疾指数,缩短治疗天数,效果优于常规中药熏蒸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对肝郁型面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7例肝郁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分期针刺治疗,同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穴位按压、情志疏导、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进行评分及检测面部血流灌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H-B、SDS、SA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而患侧面部血流灌注量较治疗前增加(P0.05);本组痊愈13例,好转12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72%。结论:在针刺治疗基础上施加悉心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肝郁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促进整体气血运行,使面部脉络气血得到充养,从而改善面瘫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1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药物加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对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比较,Ⅱ~Ⅲ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Ⅳ~V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比较,Ⅱ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级以上则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Ⅱ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开始恢复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Ⅲ级以上,观察组开始恢复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肌电反馈治疗能显著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透刺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4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面部常规穴位针刺,并随症加减。观察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穴位行透刺法与甲钴胺面部穴位注射交替进行。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68.8%(P<0.01)。2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提高,观察组明显提高。结论:常规针刺与透刺法结合穴位注射均能提高面神经功能评分,透刺法结合穴位注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间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60例,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并给予一般治疗。根据发病后针刺治疗时间将其分为4组:A组,发病后1~3 d行针刺治疗;B组,发病后4~7 d行针刺治疗;C组,发病后8~21 d行针刺治疗;D组,对照组(未接受针刺治疗)。观察比较4组针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瞬目反射、面神经电生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H-B评分)。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瞬目反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瞬目反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面神经检查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H-B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后4~7 d可能是针刺治疗的最佳时间,此时针刺治疗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同时结合毫火针法。电针治疗每日1次,毫火针治疗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和Portmann评分拟定疗效判定标准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或P<0.05),且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B功能分级疗效及Portmann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安全性和疼痛耐受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刘海云  鄢琼  杨娜   《护理与康复》2017,16(3):273-274
目的观察面瘫操在辅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A组(急性期)、B组(静止期)、C组(恢复期),每组4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面瘫操辅助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A组有效率100.00%、B组有效率95.00%、C组有效率82.50%,3组面瘫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面瘫操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发病早期辅以干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中西医结合病区治疗的64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患侧面颊区中药熏蒸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以面神经功能[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价系统评价]和面神经麻痹程度来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HB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灸治疗面神经炎.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综合康复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药物、五官超短波、针灸、低频电穴位和功能训练等;对照组仅采用药物、五官超短波和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以House-Brackman(H-B)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标准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89%)(P<0.05);治疗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可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SFG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8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患者在入选时及每治疗2周时,分别运用SFGS和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B分级量表)进行评估,直至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随访至发病后12周。在入选及治疗后2周,由两位医师同时应用SFGS和H-B分级评分。计算Cronbachα系数,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 SFGS和H-B分级量表的Cronbachα分别为0.93和0.74;SFGS评价者间ICC≥0.84,H-B分级量表ICC≥0.77;SFGS与H-B分级中度相关(rs=0.73),Kappa系数分别为Ⅱ级0.81、Ⅲ级0.74、Ⅳ级0.49、Ⅴ级0.66、Ⅵ级0.92;SFGS、H-B评分均与痊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SFGS效度可靠,内部信度良好,结果可重复性强,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预后,可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急性期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