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影像学检查(B 超、CT、MRI、PET/CT)对卵巢上皮性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EBMR、CBM、CJFD、CSJD 和清华同方等数据库。检索期限自建库至今,收集有关影像学检查(B 超、CT、MRI、PET/CT)诊断卵巢上皮性癌复发的诊断试验。根据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 Meta-Disc 1.4 版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的 CT 文献 8 篇,共 478 例患者;MRI 文献 4 篇,共 231 例患者;PET/CT 文献 15 篇,共 1 007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T 检查对卵巢上皮性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比值比为10.32(95% CI:4.93~21.6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0%(95% CI:64%~75%)和 81%(95%CI:75%~86%),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3.11(95%CI:2.30~4.19)和 0.35(95% CI:0.23~0.55)。MRI 检查对卵巢上皮性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比值比为 55.90(95% CI:19.37~161.3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95%CI:82%~92%)和 90%(95% CI:78%~97%),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7.57(95%CI:3.31~17.33) 和 0.15(95% CI:0.06~0.39)。PET/CT 检查对卵巢上皮性癌治疗后复发的诊断比值比为 63.09(95%CI:26.29~151.4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8%(95% CI:85%~91%)和 88%(95% CI:84%~91%),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7.64(95% CI:2.56~22.86)和 0.13(95% CI:0.08~0.22)。结论 CT、MRI、PET/CT 检查在诊断卵巢上皮性癌治疗后复发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 PET/CT 检查的敏感性高于 MRI 及 CT 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磁共振增强成像(MRI)和超声检查(US)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价值的研究。方法:收取2013年至2016年期间我院接受MRI和B超影像学随访、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的75例乳腺癌患者。病理检查以及MRI和US的评估基于肿瘤的最长直径。结果:增强磁共振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pCR的敏感性为76.5%(13/17,95%CI 63%~84%),特异性和准确性为91.6%(44/48,95%CI 87%~94%)和76%(57/75,95%CI 70%~81%)。超声预测pCR的敏感性58.8%(10/17,95%CI 45%~67%),特异性和准确性为82.9%(34/41,95%CI 77%~91%)和58.6%(44/75,95%CI 42%~67%)。在影像检查和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中,手术前MRI测量的肿瘤大小与病理学大小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显著关系(P<0.005,CI:0.687)。这种相关关系在MRI测量中比在US中更强(P<0.001,CI:0.927)。结论: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术前pCR和肿瘤大小评估中,磁共振增强成像准确性优于超声,在病理反应分类的一致性明显高于超声。  相似文献   

3.
 胃恶性间质瘤源于胃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占胃部肿瘤的0.25%~1.5%,占胃肉瘤的10%~20%,较少见,远较胃癌发病率低(1:169)。现将1例脱落细胞学诊断胃恶性间质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用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OPTIMUS)系统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36例乳腺肿瘤的OPTIMUS系统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同时用一致性检验评价其与病理、超声、钼靶X线检查的一致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判断三种检查手段的准确性,评价OPTIMUS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36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86例。OPTIMUS系统诊断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102例,其中16例被过度诊断为恶性。其与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36、0.386。0PTIMUS系统、超声、钼靶X线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29、0.616、0.649。OPTIMUS系统、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的AUC分别为0.840(95%C10.764~0.916)、0.817(95%CI0.742~0.893)及0.837(95%CI0.771~0.902)。结论OPTIMUS系统对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性及敏感性较高,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检出率,减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贾尚春  徐伟  刘荣 《中国肿瘤》2020,29(7):503-508
摘 要:[目的] 分析安徽省农村居民上消化道癌(胃癌)筛查人群的相关行为、病史及病理检查结果情况。[方法] 分析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安徽省10个县区开展农村居民上消化道癌筛查的40~69岁居民的全部胃癌筛查记录。[结果] 共完成29 386人次筛查。胃部病理活检9989份(33.99%,9989/29 386),活检共发现各种类型的胃部异常9904例,占活检对象的99.15%(9904/9989),共发现各种类型的胃部癌变197例,癌前病变683例,炎症8023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部组织损害方面,50~59岁年龄组检出胃部癌前病变和胃腺癌的概率最低(OR=0.10,0.38);男性检出损害的风险更高(OR=1.65,2.18);家庭年均收入与胃腺癌呈负相关(OR=0.64)。癌前病变与饮酒、豆制品、烫热食品的摄入频率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呈正相关(OR=1.28~2.10),与吸烟、饮茶、霉变食品摄入频率、胃肠炎呈负相关(OR=0.18~0.79)。胃腺癌与水果、腌晒食品摄入频率呈正相关(OR=2.01,1.61)。[结论] 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结合病理诊断,可降低上消化道癌的漏诊,应继续探究胃癌相关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癌症筛查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胃肿瘤以往的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胃镜检查.胃超声检查并未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和了解.超声检查由于可清楚显示胃壁的层次和结构,近年来逐渐被用于胃部病变的检测和分期.我院2005年至2009年经B超检查 出胃部占位性病变64例,并将理证实的54例胃恶性肿瘤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子胃镜检查联合组织miR-21表达水平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96例,胃镜检查同时胃镜下钳取患者胃内病变组织,通过对比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计算胃镜确诊率及漏诊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组织进行miR-21表达水平检测,对比胃镜下不同表现的各种疾病的miR-21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食管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28.12%(27/96)、30.21%(29/96)、18.75%(18/96)、10.42%(10/96)、12.50 %(12/96),胃镜检查胃癌确诊率为100.00%,漏诊率6.90%(2/29);胃癌组miR-21相对表达量为54.41±6.66,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及其他疾病组(P<0.01).结论 电子胃镜检查能较好地对胃癌患者进行筛查,胃镜下钳取组织行miR-21表达水平检测能提高胃镜对胃癌筛查的准确率,两者联合对胃癌诊断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曹长琦  常琳  吴齐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24):1251-1255
  目的  胃癌在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中位居前列,由于诊断时通常为进展期,因此预后较差。无创的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筛查技术,对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癌症相关死亡率非常重要。本研究探讨外周血中SEPT9和RNF180的甲基化对EGC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74例EGC患者(EGC组),99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疾病组),包括炎症、息肉、肠上皮化生、胃良性溃疡等,以及57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对上述3组患者外周血中SEPT9和RNF180的甲基化进行检测,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SEPT9甲基化对EGC的敏感度为28.3%(95% CI:18.5%~40.0%),特异度为94.2%(95% CI:89.3%~97.3%),AUC为0.616(95% CI:52.0%~71.1%)。RNF180甲基化的敏感度为32.4%(95% CI:22.0%~44.3%),特异度89.7%(95% CI:83.9%~94.0%),AUC为0.636(95% CI:54.2%~73.0%)。两个基因甲基化的联合诊断敏感度为40.5%(95% CI:29.3%~52.6%),特异度为85.3%(95% CI:78.7%~90.4%),AUC为0.650(95% CI:55.7%~74.4%)。  结论  SEPT9和RNF180甲基化有可能作为诊断EGC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郑刚  王舒艺  熊斌 《肿瘤防治研究》2011,38(10):1173-1177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HER2-neu表达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计算合并相对危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入选文献20篇,包括患者总数为4 398例。有单因素分析结果的文献16篇,一致性检验Q值为27.48(P=0.025),合并HR为1.57(95%CI 1.30~1.90);合并多因素分析结果的文献5篇,一致性检验Q值为4.03(P=0.401),合并HR为1.30(95%CI 1.09~1.52)。结论HER2-neu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一个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窗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2例胃癌患者资料,术前分别行胃窗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胃窗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胃癌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 %(62/62)与64.5 %(40/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69,P<0.05)。胃窗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T1期、T4期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7 %(6/7)、0及92.3 %(36/39)、59.0 %(2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T2、T3期的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5.0 %(3/4)、0及83.3 %(5/6)、33.3 %(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3,P=0.242)。结论 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且在胃癌的术前T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施治,是值得推广的无创、便捷的胃部疾病普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林艳苹  马洁  张强 《中国肿瘤》2019,28(6):411-416
摘 要:[目的] 分析2015~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方法] 在40~74岁昆明市居民中,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经知情同意后进行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5 296人完成上消化道癌危险因素评估,高风险25 300人,高风险率为26.55%。实际完成临床筛查6158人,依从性24.34%;其中女性依从性(26.67%)高于男性(20.66%),50~59岁年龄组的依从性最高(26.7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胃镜及病理诊断筛查结果分析共5068例。胃镜下食管病变阳性率为5.76%;胃炎检出率为89.27%,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7.44%,胃息肉为6.02%,胃黏膜病变为1.42%。病理诊断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为1.07%,食管癌检出率为0.04%;胃癌前病变检出率为4.06%,胃癌及其他恶性肿瘤为0.06%。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中,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癌检出率均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胃癌前病变检出无差异(P>0.05),60~69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胃癌前病检检出率高于40~49岁和50~59岁年龄组(P=0.003)。[结论]以问卷调查评估为基础,结合胃镜及病理诊断,能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比例,降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胃平滑肌肉瘤1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平滑肌肉瘤发病率低 ,仅占胃恶性肿瘤病例的 0 5 % ,胃肉瘤病例的2 0 %。早期症状不明显 ,且无特异性。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胃镜检查发现与胃癌极为相似 ,术前难以确诊 ,术中也往往与胃癌难以鉴别。现将我科1985年 11月至 1999年 3月收治胃平滑肌肉瘤 10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男性 6例 ,女性 4例。年龄 33~ 36岁 ,中位年龄 5 6岁。1 2 主要临床表现 上腹不适或疼痛 8例 ,腹部肿块 9例 ,上消化道出血2例 ,幽门梗阻 2例 ,贫血 4例 ,纳差 7例。10例手术前全部误诊 ,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 2个月至 4年 ,平均 8个月。1 3 辅助检查  6例术前行X线钡餐检查 ,3例可见胃内有边缘整齐的圆形充盈缺损 ,2例于充盈缺损中出现典型的“脐样中心溃疡” ,3例可见胃受压推移改变。胃镜检查 5例 ,仅见胃外压迫或半球状突向胃腔的肿物 ,有 2例可见溃疡。组织活检未获得阳性结果。B超检查 6例 ,发现胃腔或上腹腔实性低回声团 5例。1 4 手术方式  10例均手术 ,其中 3例在外院行胃大部切除 ,手术后 9~ 17个月 ,因腹腔出现肿块...  相似文献   

13.
孙鑫  韩优莉  王乐 《中国肿瘤》2018,27(7):553-560
摘 要:[目的]对亚洲地区乳腺癌筛查中应用超声检查技术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系统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CNKI、万方、维普(VIP)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到2018年1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对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人群项目参与率及检出率、经济学评价方法及结果等信息进行摘录和比较,采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获得文献197篇,最终纳入文献9篇(英文1篇,中文8篇),发表于2011~2017年,总样本量为912 771例,筛查对象年龄≥30岁。超声检查技术确诊1例乳腺癌成本平均为271 282元,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成本为286.37元。在筛查效能方面,超声检查技术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100%。[结论]纳入的研究显示亚洲地区应用超声技术进行乳腺癌筛查的经济学研究仍有限,并且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同研究在方法学及报道结果方面可比性不足,研究质量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33例原发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提高原发胃恶性淋巴瘤(PGML)确诊率的方法。方法:对得起3例原发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原发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不特异,确诊主要依据胃镜下组织活检、X线检查、超声胃镜及B超检查对诊断也有一定帮助。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胃镜检查,注意反复多点取材,同一部位深挖活检,确诊率可由常规的60.0%提高到9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食管和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54~2006年潮汕地区16954例食管和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使用SPSS11.5软件对其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6954例病例中,食管恶性肿瘤11996例(占70.8%),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4958例(占29.2%)。食管恶性肿瘤和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的男女之比分别为3.06:1和4.63:1。食管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是55.93岁,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是59.76岁。食管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食管中段(69.74%)最多见,其次为食管下段(16.91%)与食管上段(13.32%)。食管恶性肿瘤的大体类型主要为溃疡型(44.82%),其次为髓质型(37.29%)。组织学类型上,食管恶性肿瘤以鳞癌为主(95.47%),其次为腺癌(3.234%);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95.22%),其次为鳞癌(3.53%)。[结论]食管和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作为广东潮汕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女发病比例、发病年龄、大体类型和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特点方面,潮汕地区与国内其他高发地区比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胃充盈超声检查(gastric contrast ultrasound)是指患者在检查前口服水、助显剂和超声造影剂等充盈胃腔,排除胃腔内气体使胃腔充盈,成为均质回声区,形成良好的声学界面对比,更清晰地显示胃壁层次结构以及病变的超声检查方法。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胃癌诊疗规范》,首次将胃肠超声检查列为胃癌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说明临床实践已经充分认可胃充盈超声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胃充盈超声检查仍存有一些问题,并且没有国内外相关的共识及指南进行指导。故2018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胃肠超声学组成立胃肠共识专家委员会,通过问卷调查、全国胃肠超声标准化图像竞赛、专家线下线上反复讨论、推敲后达成共识,以期在胃充盈超声规范化检查及诊断、临床普及推广应用方面,起到专业指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定量评价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P1)基因105氨基酸位点Ile/Val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GSTP1 Ilel05Val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关系的文献.临床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作为评价化疗敏感性的指标.运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运用Stata 12.0识别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 本研究纳入6项研究共计病例7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基因型间(GG+GAvs AA:OR=2.38,95% CI为1.29~4.38;GG vs GA+ AA:OR=3.66,95% CI为1.18 ~ 11.39;GG vs AA:OR=4.42,95% CI为1.28~15.26)以及亚洲人群亚组(GG+ GA vs AA:OR=2.93,95%CI为1.33 ~ 6.48)中GSTP1 Ilel05Val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STP1 Ile105VaI(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进展期胃癌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种前列腺癌标志物,但关于使用PSA作为筛查标准是否合适仍存在争论。评价PSA在中国人群前列腺癌早期检测中的价值,旨在为前列腺癌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万方数据库、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ina Hospital Knowledge Database,CHKD)和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再根据已发表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追溯进行手工检索。收集2000年1月—2020年3月有关PSA对中国人群前列腺癌早期检测的文献资料。按确定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以PSA>4 ng/mL作为临界点检测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 722篇文献,排除重复及不符合标准的5 713篇后,纳入9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共6 425人,其中前列腺癌患者5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PSA>4 ng/mL作为临界点检测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集成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91%(95% CI:89%~93%)、41%(95% CI:27%~56%)和0.91(95% CI:0.88~0.93)。结论:中国人群中以PSA>4 ng/mL作为检测前列腺癌的界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较低,前列腺癌筛查可在PSA>4 ng/mL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  相似文献   

19.
周炎  王莉娜  蒋国军  王洪敏  谈永飞  陈文森  沈洪兵 《肿瘤》2006,26(12):1081-1084
目的:探讨中国华东汉族人群叶酸还原载体(reduced folate carrier,RFC1)基因G80A多态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组为病例对照研究,经组织学确诊的宜兴高发区胃腺癌病例261例,并选择与病例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人群对照295例,以PCR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胃癌风险的关系,并探讨吸烟、饮酒等因素在其中的影响。结果:与携带80GG基因型者比较,携带80AA基因型者胃癌风险增加1.79倍(校正OR=2.79,95%CI:1.77~4.39);以携带80GG和GA基因型者为参照(隐性模型),80AA变异基因型者胃癌风险增加1.59倍(校正OR=2.59,95%CI:1.77~3.80),且这一显著的相关性在60岁以上(校正OR=2.96,95%CI:1.63~5.37)、女性(校正OR=8.28,95%CI:2.95~23.26)、非吸烟者(校正OR=3.68,95%CI:1.94~6.98)和非饮酒者(校正OR=3.08,95%CI:1.76~5.41)中更为显著。结论:RFC1G80A多态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值得进一步进行功能学探讨及大样本人群验证。  相似文献   

20.
任易峰  徐天放  王国虞 《肿瘤学杂志》2017,23(11):1036-1039
摘 要:[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8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返酸(8例)、腹部包块(3例)、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1例)和解黑便(4例)。术前腹部增强CT、超声胃镜、上消化道造影(UGI)均提示胃部实质性不定性肿块。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无一例确诊,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恶性1例(术后生存16个月),良性7例(预后均较好)。[结论] 胃神经鞘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低,误诊率高,常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一经确诊,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