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的危急重症,发病情况逐渐由少见病趋向于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动脉夹层的误诊仍难以避免。本文通过两例非典型主动脉夹层案例对主动脉夹层的误诊进行分析,认识到疼痛并非主动脉夹层的必备表现。提示主动脉夹层需要临床医师不断学习与辨别,特别是要提高对非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识别,使主动脉夹层疾病能够得以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腔内的循环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危重症。根据病变范围主动脉夹层分为Debake三型,其中Debake Ⅲ型为夹层累及胸段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由于胸腹主动脉夹层病变范围广,病情凶险,围手术期死亡率高。我院于2009年8月对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系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环状或(和)纵轴扩展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主动脉夹层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vsm),现多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aortic dissecting hematoma),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1].该病急性期病死率很高,未经治疗的患者24 h内病死率高达21%,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DJ-1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和11例无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壁,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弹性纤维(EVG)染色检测主动脉夹层与正常主动脉壁的形态学差异,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主动脉壁中DJ-1 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DJ-1表达量与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直径的相关性。结果 HE和EVG染色显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壁结构紊乱,炎症细胞广泛浸润,弹性纤维大量断裂且减少;与无主动脉夹层患者比较,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的DJ-1 mRNA水平显著下调(0.31倍,t=2.64,P=0.02),但DJ-1表达量与主动脉直径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DJ-1 mRNA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能促进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其有望成为新型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极为凶险、死亡率高的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但已发现一些与主动脉夹层相关的基因及蛋白质,以及可能与主动脉夹层发病相关信号通道及调控机制。本文就主动脉夹层相关蛋白及信号通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李中健 《心电学杂志》2013,(6):462-464,469
1概述 1.1定义主动脉夹层即主动脉动脉壁夹层形成,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患者80例、B型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夹层)患者73例,并选取体检中心5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主动脉夹层患者与高血压患者、A型主动脉夹层与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存活者与院内死亡者之间的血脂水平,并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存活者与院内死亡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的血脂指标与院内死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3.89(3.19,4.61)mmol/L vs 3.58(2.70,4.3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2(0.86,1.25)mmol/L vs 1.52(1.22,1.76)mmol/L]、HDL-C/TC比值[0.28(0.22,0.34)vs 0.45(0.31,0.67)]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P均0.01);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HDL-C/TC比值低于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0.27(0.20,0.33)vs 0.30(0.24,0.36),P0.05];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院内死亡者的HDL-C水平显著低于存活者[0.82(0.69,1.04)mmol/L vs 1.06(0.89,1.33)mmol/L,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DL-C水平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院内死亡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53)。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血清HDL-C水平与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aortic dissecting hematoma),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急起剧烈胸痛、血压高、突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两侧脉搏不等或触及搏动性肿块应考虑此症。  相似文献   

9.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组威胁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一些局限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型主动脉夹层)个案报道中尝试使用;其与外科升主动脉置换联合进行的杂交手术在适宜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获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腔内修复术有望成为替代外科血管置换术的治疗方式。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腔内修复术可能优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但有待更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1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方法 ,以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4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114例主动脉夹层病人均表现胸、腹及腰背疼痛 ,并伴有不同系统损害 ,以心、脑血管系统损害最常见 ;MRI、CT、UCG等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主动脉夹层有极大临床价值。结论 主动脉夹层病人均以疼痛为表现 ,可伴有各个系统损害 ;MRI、CT、UCG等影像学检查对主动脉夹层有极大临床价值 ,是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宋光民 《山东医药》2009,49(18):111-112
主动脉夹层有以下几种分型方法。 DeBakey分型:根据主动脉夹层累及部位,分为3型。Ⅰ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大部或全部,少数可累及髂总动脉。Ⅱ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少数可累及部分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血肿系指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1820年Lannec首先命名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认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更能反映本病的实质(简称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壁间血肿(IMH)是指血肿位于主动脉管壁内,没有内膜撕裂口,导致主动脉管壁的局限性增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也被认为是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前期病变。主动脉壁间血肿临床症状与主动脉夹层相似,但其影像学表现及发病机制不同于主动脉夹层。国内目前关于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临床分析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灾难性的主动脉疾病,当下其治疗方式多样。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腔内修复术已逐渐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方法。目前,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一般不对夹层远段内膜破口进行处理。但近期研究和随访发现,处理主动脉夹层远段破口,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促进主动脉真腔重塑和加快假腔的血栓化以及改善该病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主动脉夹层远段残余内膜破口的腔内修复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无痛性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提高无痛性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及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2004-2011年在武汉同济医院住院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共625例,其中无痛性39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无痛性夹层患者从发病到住院的时间、住院后到确认的时间均明显长于痛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率也较痛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高;常规心脏彩超对无痛性主动脉夹层的确诊率达到74.19%。结论:了解无痛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有效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治是降低无痛性夹层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疼痛为最常见的症状。现介绍主动脉夹层中的疼痛特点、疼痛对主动脉夹层的影响及疼痛控制方法。结合目前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镇痛治疗现状,提出了有效镇痛的重要性,以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探讨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及健康对照(各4例)的主动脉组织,通过组织芯片筛选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和健康对照差异表达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实主动脉组织芯片分析结果显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与正常对照差异表达大于2倍的基因有129个,其中83个基因表达下调,46个基因表达上调。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编码与细胞、细胞外基质粘附相关的蛋白。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主动脉夹层中受影响最大的两条通路是粘附斑和肌动蛋白骨架调节相关通路。结论通过组织芯片分析筛选到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了主动脉夹层的病理过程,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了荩础。  相似文献   

18.
张小鹏  崔书安 《山东医药》2009,49(29):59-60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临床诊断或可疑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DSCT连续容积扫描,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47例患者中DSCT诊断Ⅰ型主动脉夹层9例,Ⅱ型主动脉夹层4例,Ⅲ型主动脉夹层34例。其中2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与DSA主动脉造影对照,双源CT共显示破口52个,DSA显示破口44个。结论DSCT检查在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后评价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胱抑素C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术(CTA)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收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与主动脉夹层组相匹配的非主动脉夹层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胱抑素C水平,比较两组间胱抑素C水平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比较胱抑素C及其他危险因素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结果:主动脉夹层组血浆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3±0.59)mg/L∶(1.12±0.31)m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与主动脉夹层显著相关(OR=2.833,P〈0.01)。结论:胱抑素C与主动脉夹层密切相关,是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分开其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也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我科自2002年初至今已收入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0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