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针法”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在开放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7月~2007年12月,对各种原因须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的患者,去除病因后,末端输尿管切除长度小于4cm者,分为两组,一组(A组):行改良隧道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Politano—Leadbetter法),另一组(B组):行“一针法”输尿管膀胱吻合术(One—stitch法)。结果:观察两组手术时间,A组吻合应用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输尿管反流的发生率A组少于B组。两组有明显差异。术后尿瘘,吻合口狭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病例“一针法”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具有吻合用时间短,可减少手术中风险等特点,也能达到有效治疗目的,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及并发症较多者。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手术供者输尿管与受者膀胱进行抗反流吻合完成新的泌尿通路,是肾移植的标准术式。自1999年12月至2003年5月我院对5例因供肾输尿管过短而施行了供者输尿管与受者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9~56岁。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采用改良Sigma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治疗复杂膀胱阴道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igma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式。折叠乙状结肠约20-24cm后全层切开,再缝合成储尿囊,顶端固定在骶岬处。将储尿囊后壁远端与近端折叠缝合成乙状结肠与直肠间短路。两侧输尿管经腹膜后肠壁内短隧道鱼嘴式吻合于肠袋最高点。结果2例患者日、夜尿控均满意,无尿失禁。且尿粪分流、无输尿管肠道吻合口狭窄与反流。未发生明显酸碱平衡紊乱、肾功能损害及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改良Sigma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手术简便、安全、围手术期并发症极少。改良输尿管肠吻合不易狭窄与反流、不影响上尿路功能。形成的储尿囊低压、顺应性好、且利用肛门括约肌,因而日、夜间尿控满意。本术式是无法修补的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输尿管反流高危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病患者18例,有8例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手术方式为Lich-Gregoir输尿管抗反流术。其中10例环扎采取保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结果采取手术治疗的8例患者,有7例患者反流消失,有1例患者反流减轻。保守治疗的10例患者,有8例患者反流消失,有2例患者反流减轻。在随访过程中,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尿路感染控制率和反流控制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的过程中,18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了高血压,有2例患者发生了肾功能不全,有4例患者肾瘢痕没有消失。结论对于膀胱输尿管反流病的治疗,早期的准确诊断和临床的准确分析是保证患者选取合理治疗方式,获得良好预后效果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所致引起的输尿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62例妇产科术致输尿管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并总结损伤输尿管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术中发现22例,行输尿管损伤修补术,均治愈;术后近期发现19例,8例行膀胱镜下留置双J管,6例治愈,2例改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治愈;13例通过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或输尿管膀胱壁瓣吻合术治愈;2例行输尿管膀胱壁瓣吻合,1例因重度积水行肾切除术,2例行回肠代输尿管术,肾积水消失。结论妇产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需要及早实施手术,按照损伤部位、积水程度及损伤程度选取正确手术方法。大多数患者经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术中及术中早期未能发现延期诊断的处理。方法12例为术中医源性损伤输尿管;8例术中发现,4例延期发现;3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5例行输尿管抗逆流吻合;4例延期诊断;1例并发肾盂输尿管损伤者;肾盂有肿瘤侵犯行肾切除术; 2例行输尿管膀胱抗逆流吻合术;1例放置双“J”管引流。结果输尿管损伤在术中发现可行一期修复手术,因为此时组织未水肿、无粘连,手术简单易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少,本组8例一期修复痊愈,输尿管损伤延期诊断,根据输尿管损伤情况给予恢复泌尿道连续性3例,1例肾切除术。结论为防止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对盆腔部位的妇产科或肿瘤手术病,如估计输尿管与手术脏器分界不清时,术前应行输尿管插管以便术中辩认减少损伤输尿管,若损伤输尿管可以及时修复输尿管连续性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反套入回肠在肠代膀胱中的抗输尿管反流作用.方法:选择雄性犬5只,术中测定其输尿管内压,即正常压;离断输尿管,采用输尿管侧侧吻合后再与近端回肠吻合并反套入肠袋的手术方法,测定输尿管内压,即顺流压;回肠袋内注水并测压,观察输尿管切开处,当流出液体时记录回肠袋内压,即反流压.结果:犬输尿管正常压分别为7.4、7.4、7.5、7.6和7.4 cmH2O,顺流压分别为7、7.3、7.5、8和8cmH2O,反流压分别为14、20、43、>60和>60 cmH2O.结论:回肠反套入4cm在回肠正位膀胱中既能保证引流通畅,又有良好的抗输尿管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诊治先天性重复肾输尿管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5例先天性重复肾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29例进行了重复上肾输尿管切除术,6例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均痊愈;影像学对本病的确诊率为IVP74.2%,B超37.1%,CT51.4%,MRI100%。结论 IVP结合B超检查可作诊断本病的常规方法,MRI对诊断本病准确率高。重复上肾无功能时,需行重复上肾输尿管切除术。重复肾功能良好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时,则宜行抗反流的膀胱输尿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反套入回肠在肠代膀胱中的抗输尿管反流作用.方法:选择雄性犬5只,术中测定其输尿管内压,即正常压;离断输尿管,采用输尿管侧侧吻合后再与近端回肠吻合并反套入肠袋的手术方法,测定输尿管内压,即顺流压;回肠袋内注水并测压,观察输尿管切开处,当流出液体时记录回肠袋内压,即反流压.结果:犬输尿管正常压分别为7.4、7.4、7.5、7.6和7.4 cmH2O,顺流压分别为7、7.3、7.5、8和8cmH2O,反流压分别为14、20、43、>60和>60 cmH2O.结论:回肠反套入4cm在回肠正位膀胱中既能保证引流通畅,又有良好的抗输尿管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诊治先天性重复肾输尿管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5例先天性重复肾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9例行了重复上肾输尿管切除术,6例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均痊愈;影像学对本病的确诊率为IVP74.2%,B超37.1%,CT51.4%,MRI100%.结论IVP结合B超检查可作诊断本病的常规方法,MRI对诊断本病准确率高.重复上肾无功能时,需行重复上肾输尿管切除术.重复肾功能良好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时,则宜行抗反流的膀胱输尿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1.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3例诊断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病因、类型、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本组13例输尿管损伤,12例输尿管下端损伤。妇产科手术损伤9例,外科4例。行输尿管修补术2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5例,输尿管膀胱吻合术4例,肾造口术2例,其中1例II期作管状膀胱瓣输尿管吻合术,1例行II期替代修补术。结果:所有输尿管损伤被治愈,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多发生在下腹、盆腔、后腹膜手术。治疗应尽早恢复排尿的通畅及保护肾功能。预防的关键在手术者应熟悉输尿管的解剖僧,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细致规范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输尿管结石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排石汤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门诊、住院确诊的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口服排石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58例,最短者12天,最长达1.5年,总有效率93%。结论:西医治疗结合排石汤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病变上方输尿管及肾盂不同程度扩张、积水,其中11例探及输尿管内实质性肿块.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可探及点状、条状及树枝状动脉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为0.58~0.67.尿路梗阻定位率100%(15/15例),病灶检出率80%,误漏诊4例,诊断符合率73.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输尿管癌有重要筛选诊断价值,可提高术前确诊率,并可为临床分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宪伟  智静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3,(15):171-171,173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辅助排石的效果.方法 11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ESWL后给予抗感染,口服肾石通4 g Bid;治疗组58例,ESWL后给予抗感染,口服坦索罗辛0.4 mg Qd.每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不超过2周.结果 2周内结石排出率,对照组为38.5%(20/52),治疗组为75.9%(44/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SWL后联合应用坦索罗辛可有效提高排石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疾病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年 8月以来 5 82例患者使用双J管的资料。结果 开放手术使用双J管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与未置双J管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 ,两者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吻合口漏尿和伤口感染发生率置双J管组与未置双J管组两者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双J管的应用对防止上尿路手术后滑尿和狭窄 ,术后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为一些特殊类型的上尿路梗阻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通道经皮。肾镜手术的方法、疗效、安全性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本组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26—58岁,平均37岁。左侧25例,右侧22例,双侧2例。肾铸形结石9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KUB测量结石最大直径0.8—8.1cm,平均3.1cm。B超测量9例无肾积水。28例合并肾积水,集合系统分离1.0—4.5cm,平均2.3cm。肾、肾盂或输尿管开放手术后结石复发5例。手术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并扩张建立24F单个经皮肾通道,在20.8F肾镜及16F输尿管镜下采用广州捷伦气压单道碎石机碎石,碎石用异物钳取出或随水流冲洗出。结果39例均为一期手术,术后5dKUB与术前对照,在肾区及输尿管走行区未见高密度结石影为结石取净。34例结石被完全取净,取净率约为88%,37例随访2—12个月,平均7.5个月,无严重出血及感染,无结石复发。结论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具有高效、安全、微创、患者痛苦小、对手术设备要求相对较低等优点,是治疗较复杂泌尿系结石的优先选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保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无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对α受体阻滞剂保守治疗无效后的1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其中男8例,女6例;左侧8例,右侧6例;结石大小平均为0.6cm×0.7cm。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25-55min,平均38min。结论α受体阻滞剂保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无效的原因主要为相对梗阻,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是治疗α受体阻滞剂无效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有效、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治疗体外震波碎石(EswL)后输尿管石街的疗效。方法对ESWL后输尿管石街形成的22例患者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成功,1例因上段输尿管扭曲和炎性狭窄而改行开放手术,1例上段输尿管石街返至肾内而再次行ESWL。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ESWL后输尿管石街成功率高,碎石时间短,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为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确诊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同时随机抽取90例检查未有输尿管结石的健康人群。纳入研究时所有受试者均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进行诊断作为金标准,同时行多排螺旋CT及MPR进行诊断,分析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以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诊断作为金标准,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8.9%,阳性似然比为88.0%,阴性似然比92.0%。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分析,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检出73例(91.3%)患者有输尿管结石,其中左侧46例,右侧27例;多发结石8例,单发结石65例;输尿管上段38例,中段13例,下段22例;结石大小0.22.3 cm,平均大小(1.3±0.6)cm;有48例患者输尿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4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结论多排螺旋CT及MPR不仅可以简单、快速的对输尿管结石进行比较高的诊断,且可以更好的对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提供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非增强螺旋CT(NCHCT)分析输尿管阴性结石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阴性结石组)的住院资料和NCHCT图像,并与同期47例腹部尿路平片(KUB)阳性输尿管结石(阳性结石组)的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在NCHCT上均能清晰显示。输尿管上段、中段和下段的阴性结石均显著比阳性结石小(P<0.05或P<0.01)。两组上、中段结石CT值差异不显著,阴性结石组下段结石显著小于阳性结石组(P<0.05)。结论输尿管阴性结石普遍较阳性结石小;NCHCT是输尿管阴性结石的确诊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