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经导管植入国产左心室隔离装置(LVPD)Heartech治疗左心室壁瘤的效果.方法 构建4头山羊左心室壁瘤模型,建模12周后植入Heartech LVPD,术后16周处死山羊并取出LVPD,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建模前、建模后、LVPD植入前、植入后及植入16周复查时,左心室造影检测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射血量(SV)、心输出量(CO)、机械效率(ME)等指标.结果 Heartech LVPD植入16周后检测数据与植入前相比,LVESV分别为(25.02±1.81) ml和(40.71±4.93) ml(P<0.01),LVEDV分别为(51.53±3.33) ml和(61.51±4.67) ml(P<0.01),LVEF分别为(50.13±2.99)%和(33.90±4.29)% (P<0.01),SV分别为(26.39±2.01)ml和(20.79±2.17) ml(P<0.01),CO分别为(3.54±0.38) L/min和(3.21±0.36) L/min(P<0.05),ME分别为(67.56±1.78)%和(48.88±5.07)%(P<0.01);LVPD表面内皮细胞生长情况良好.结论 经导管植入国产Heartech LVPD治疗左心室壁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3岁。因冠心病来我院就诊。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35mm,左房轻度扩大,左室侧壁变薄,动度减弱,侧壁心尖处回声增强,侧后壁近心尖处可探及回声失落约14mm,破口处未见心肌组织回声,破口外可探及94mm×74mm无回声暗区(假腔)。升主动脉搏动幅度减低,肺动脉稍增宽,主动脉瓣无  相似文献   

3.
王维新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0,16(3):163-164,167
部分左心室切除手术 ( partial left ventriculec-tomy PLV) ,又称左心室削减手术 ( left ventricularreduction surgery)或 Batista手术。此手术是由巴西医师 Batista在巴西乡村首先开展的 ,最初用于治疗因 Chagas病 (一种南美州锥虫病 )而发生心力衰竭的病人。这些病人因社会经济条件差 ,难以承担心脏移植或辅助循环等昂贵费用。 Batista自 1 983年以来已有超过 40 0例的经验 ,他的患者生存率与接受心脏移植和接受心脏辅助循环者相等 ,住院死亡率1 0 %~ 1 5%。人们将这种手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用于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 ,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核素心血管显影是诊断左心室室壁瘤的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强的非侵入性检查法,本法具有操作简便、无痛、不影响心脏功能,故可用于病情严重或不宜作心导管左心室造影(对比血管造影)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和声学定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和声学定量技术测定30例尿毒症患者二尖瓣环运动速度(Ve/V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尿毒症患者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Ve/Va)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尿毒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EF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在无心脏收缩功能影响时已经存在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6.
左心室膨胀瘤(室壁瘤)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两型,前者常见,后者罕见,大多数为后天性,由于穿壁性心肌梗死引起,仅少数为先天性或继发于心脏手术、心脏贯通伤或非贯通伤、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肌炎。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MRI诊断陈新,刘振春,朱洪峰,宇光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LVH可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诊断,但有一定局限性 ̄[1]。MRI具有空间分辨率高、视野大、更直观等优点。笔者探讨了MRI在高血压LVH中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8.
左心室假腱索的有关报道近年来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可有可无,极易误诊.现将我们所遇2例报道如下:例1,女16岁.反复鼻衄4月余.四肢皮下紫斑伴乏力1月余,于1991年6月7日收住本科.否认平素有心悸、胸闷、气短病史.体查:脉搏92次/min,血压16/8kPa.两肺呼吸音正常,心界不扩大,心率92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Ⅲ—Ⅳ肋间可闻Ⅲ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分类正常,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1.8×10~9/L.骨髓检验报告:①符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继发缺铁性贫血.心脏超声报告心脏各腔大小及大血管内径测值正常,房室间隔连续性好,于左室长轴切面与心尖四腔图切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3岁.心慌十余年.有长期心动过速史,近期多次晕厥。体检:血压180/60mmHg(1mmHg=0.133kPa),心率110次/min。心电图提示房颤、心动过速。X线胸片:示心影后下方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部分边缘可见弧形钙化,透视下可见搏动。CT表现:心脏后部见大小约74cm×5.9cm类圆形高密度影,周围见环形钙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测定各种心脏病的左心功能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良好的指标。在能获得高度精密资料的核医学方法中,有γ照相机、电子计算机的心电图门电路法,但其装置庞大而昂贵。简易而轻便的装置有作者曾报告的心脏探测系统(Cardiac Probe System)。现在,作者介绍小型的核听诊器(Nuclear Stethoscope)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常规超声检查常于左室内显示一回声灶(L-VEF),靠近乳头肌并于整个心动周期随辦叶一起移动。为了确定这种所见的重要性,作者分析了118例胎儿检查结果。受检胎儿均获四腔位观,可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告9例急性左心室衰竭时右肺单侧肺水肿。7例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为联合主动脉瓣病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另例为高血压病。水肿均见于右肺,其机理不明。6例为肺泡型水肿,3例为间质型。两型水肿的分布可为全右肺、一叶或一段。肺泡型水肿表现为肺野透明度降低,右肺门结构不清、肺门周围有浸润样融合影象,肺尖及下外侧肺野透明度无改变,但肺纹理增强,几呈粗索条状、膈面轮廓均清楚可见。经过治疗24~48小时,肺水肿开始消散,灶状和浸润样影象首先消失,48~96小时后水肿可完全吸收,肺野变为正常。临床典型,诊断一般不难。如临床有发烧、白细胞增高时,应同肺炎鉴别,还需注意肺炎与肺水肿共存之病例。短期内X线复查对了解病变变化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左心室室壁瘤为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20%,由于外科治疗其预后明显改善,目前尽管有超声和γ—血管造影,但其诊断主要还借助于血管造影,血管造影一方面采用双相、投照,同时使用低渗造影剂,即使对于血液动力学有障碍的患者也是安全可靠之方法,作者研究了42例左心室室壁瘤,男34例,女8例,年龄54.3±8.8岁除1例外都有完全性左束枝传导阻滞,16例有心绞痛,15例心力衰竭,5例严重心律不齐。方法:注射造影剂45毫升于右心室,29例取右前斜位30度,和左前斜位45度球管向头倾斜,4例取右前斜位30度和左侧位,9例取左、在前斜位及正位和左侧位投照,40例进行了多向冠状A 造影,  相似文献   

14.
范利斌  于辉 《武警医学》2010,21(1):67-69
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又称Tako-tsubo心肌病,或短暂的左心室心尖部气球样变。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新技术的普遍开展,该病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并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是在采集心肌断层图像时,利用心电图R波触发采集,根据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分别重建投影数据,得到整个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心肌断层图像.  相似文献   

16.
左心室舒张期功能测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性核素平衡法门电路心血池显像方法,对76例无心血管疾病者的心室高峰充盈率与年龄、心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作了分析。并求出与PFR显著相关因素对PFR的多回归方程,初步探讨了相关因素对PFR范围的影响,为临床利用PFR评价与解释左心室舒张期功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核素心室造影根据心室相对容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较客观地分析了左室舒张功能。对临床上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药物作用的评价有较大意义.但在看待各舒张功能指标时要考虑到这项技术不能提供左室内压力的资料,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全面评价不够完善;此外还要考虑生理因素及技术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虹  范力文 《武警医学》2001,12(2):114-115
具有壁的增厚和腔的大小改变的左心室重构可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以及生理情况下的运动员心脏。然而 ,对左心室重构代表肥厚性心肌病病理生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了解甚少 ,下面将国外研究的某些进展做一综述。1 左心室肥厚的进展虽然在婴儿和幼童中肥厚性心肌病总本表型的表达和临床特征偶可被识别[1] ,在 1岁以前明显的左心室肥厚很少见[2 ] 。相反 ,左心室显著快速的改变 (经二维超声心动图鉴别 )常常迁延到 12~ 15岁才能完成。当左室壁增厚戏剧性地增加时 ,肥厚可变成弥散性。由于肥厚的进展仅伴有轻微腔的直径增加 ,最后的形态学结果是典…  相似文献   

19.
因为应用静脉内注射造影剂通过数字减影技术诊断心脏结构和功能日益广泛,作者研究了人体应用这项技术时,造影剂的血液动力学作用。在适合于自我对照的10个病人里,静脉和心室内注射相同剂量的76%Renografin,分别对造影的作用加以比较。肺动脉圆锥压力,血压和肺血管阻力,在这两种注射方法之间比较没有差异。在心室内注射后平均肺动脉压和右房压力升高较为显著(p<0.05)。在静脉注射后,心输出量增加和周围血管阻力回复正常较为迅速(p<0.001,p<0.05)。在静脉注射后1分钟心脏输出量增加是显著的(p<0.05),但是比心室内注射后2分钟要少(p<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