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基于青少年社会行为发育特点的正畸牙周健康教育体系,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分别接受系统的牙周健康教育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对患者口腔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进行检查和记录.结果治疗前两组牙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开始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菌斑指教和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正畸牙周健康教育方法 符合青少年发育特点,其效果优于传统卫生宣教方法 .  相似文献   

2.
对正畸治疗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对促进正畸治疗初戴矫治器患者有效祛除菌斑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正畸治疗初戴矫治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口腔健康教育方式,即通过模型直观的演示及菌斑染色的方法,告诉患者菌斑易堆积的牙齿部位,使患者可以有效地刷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健康教育前后运用菌斑染色指数评价口腔清洁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两组左下4、右上4的菌斑染色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牙齿的菌斑染色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后菌斑染色指数情况较健康教育前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口腔健康教育方法更直观、生动,可以促进患者有效祛除菌斑,保持口腔清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随访护理干预对预防口腔固定正畸治疗过程牙菌斑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口腔固定正畸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腔固定正畸过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口腔固定正畸过程由专职护士进行随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固定正畸矫治前、矫治第3个月、矫治第6个月牙菌斑染色情况。结果口腔固定正畸矫治前两组患者菌斑染色指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治3个月、矫治6个月两组患者菌斑染色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固定正畸过程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随访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牙菌斑,保持患者口腔卫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即将粘接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配合光盘资料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宣教。采集两组正畸患者矫治前、矫治后第3个月、矫治结束后1个月刷牙前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矫治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染色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矫治后第3个月、矫治结束后1个月全部指标牙位的菌斑染色指数评价结果,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光盘资料进行健康教育对保持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牙菌斑染色测试法在中老年种植牙患者牙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90例中老年种植牙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种植牙修复完成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患者在传统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牙菌斑染色测试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只实施传统健康教育。种植牙修复完成后1个月、6个月,观察和探测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luque index,PLI)及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结果种植牙修复完成1个月后两组患者PLI值和G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PLI值和G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牙菌斑染色技术应用在中老年种植牙患者口腔健康教育中,规范患者口腔卫生行为,从而降低患者牙菌斑及牙龈炎症状,提高患者牙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口腔卫生指导在牙周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卫生指导和口腔护理工作在牙周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50例.B组仅进行超声波全口洁牙治疗;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教会使用正确的Bass刷牙法、使用牙线).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牙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4周后,A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5).结论 口腔卫生指导是牙周炎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冲牙器对固定正畸患儿口腔卫生维护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固定正畸治疗患儿按不同口腔清洁方式分为常规刷牙组80例和使用冲牙器组40例.在固定正畸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对2组患儿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并对3个阶段的牙菌斑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的菌斑染色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全部指标牙位的菌斑染色指数评价结果冲牙器组均显著优于常规刷牙组.结论 冲牙器能够减少菌斑附着,改善固定正畸患儿的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临床实验,评价定期牙周菌斑控制对维护牙周健康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4-01/2007-12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固定矫治的患者126例,其中12~17岁组80例,平均年龄14.1岁;18~25岁组46例,平均年龄22.1岁。12~17岁组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18~25岁组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所有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均由牙周科医师进行菌斑清除,必要时进行龈上洁治,戴固定矫治器前测定牙龈指数为0;所有患者无牙周病史及系统性疾病史,戴固定矫治器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1.2方法对照组采用语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和其家长进行卫生宣教,并向患者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组除进行卫生宣教外,在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定期(每4周)由牙周科医师复查牙周情况,应用菌斑染色的方法来指导患者刷牙;定期为患者进行牙周洁治,清除龈上菌斑和结石。戴固定矫治器12个月时进行口腔检查,对牙龈健康情况进行评估。1.3诊断标准及检查方法1.3.1牙龈炎的诊断标准探诊后有无出血可作为指示牙龈有无炎症的客观指标[1]。1.3.2方法检查使用钝头牙周探针[1],检...  相似文献   

9.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错颌畸形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49%左右,对口腔健康、口腔功能颌面骨骼的发育及外貌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加。当矫治器戴入口内后就改变了口腔内环境,尤其是牙齿及周围组织的环境。若不及时防治,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问题。现将正畸治疗前和治疗中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保健总结如下。1口腔健康教育在发达国家,口腔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正畸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患者治疗前就开始系统的健康教育,主要向患者讲解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介绍菌斑在牙体牙周疾病中的作用,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等。(1)对于那些在正畸治疗前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的患者更需要在矫治器戴入前进行反复不断的口腔卫生宣传和教育,直至其自身的口腔卫生状况有了改善后再开始治疗。(2)在戴矫治器的初期牙齿会有酸软不适感,嘱患者吃软饭或粥之类食物,待度过约1周的适应期后,可正常饮食。了解患者佩带固定矫治器后的情况,如:有无疼痛及牙龈和口腔黏膜的情况,附件有无脱落,有无按指导刷牙,有无按医嘱要求戴用及更换弹力橡皮圈等。如出现严重疼痛、牙齿松动、带环、托槽脱落及矫治器损坏时,应及时来院检查,由医生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牙周健康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口腔门诊青少年正畸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口腔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分,并现场进行牙周健康指数检测,分析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牙周健康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口腔正畸者知识、信念、行为、环境等4个维度总分为(73.21±11.45)分;口腔正畸唇(颊)面菌斑指数平均值为(1.56±0.64)分;舌面菌斑指数平均值为(1.23±0.44)分;PLI平均值为(1.40±0.46)分;GI平均值为(0.41±0.37)分;口腔正畸者口腔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和菌斑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维度分与牙龈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口腔正畸者牙周健康指数与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相关,可针对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牙周健康指数,维护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11.
陆徽徽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24-212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Iator associatedpneumonia VAP)是指患者行机械通气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医院内感染性肺炎,在ICU内尤为常见。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也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VAP的发病率与口咽部革兰氏阴性菌的定植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气管插管前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欣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435-143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l pneumonia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困难,病死率高。与普通患者相比,发生VAP的患者平均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延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反复插管易将口腔中残留的细菌带人气道中,增加了VAP的发生率,因此,有效的口腔清洁是预防VAP的主要途径。尽管口腔清洁在预防VAP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通过口腔护理来防治VAP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a commercial toothpaste containing 0.2% bromochlorophene (BCP) on established plaque and gingivitis was compared with placebo. The two toothpastes were similar in packaging, taste, consistency, and color. Thirty-two patients with chronic gingivitis were enrolled in this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and were asked to brush twice a day with the given toothpaste without changing their oral hygiene habits. Plaque index, gingival index,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and papillary bleeding index were record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3 weeks.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gingival and papillary bleeding indices were noted in the BCP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placebo group. Plaque index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noted in the volume of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预防肝移植术后口腔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将84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按常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口腔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口腔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  相似文献   

16.
双向转诊系统的建立与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行双向转诊的优点,充分合理利用全省范围内的各种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的医疗卫生发展目标。方法阐述双向转诊系统的建立,实施途径,总结双向转诊运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推广双向转诊成功经验,有效解决基层群众三难问题,基层医院患者转送大医院有了正规渠道,及时解决基层医院因医疗设备及技术水平限制而解决不了的难题。结论实行双向转诊,方便群众,有利于提高合作医院的技术实力,同时也促进了我院与基层社区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Oral care is essential to maintain oral health and prevent complications such as tooth loss,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itis. Poor oral hygiene in dependent, hospitalised patients could lead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chest infection, pneumonia, poor nutritional intake and increase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Patients who have had a stroke may have physical and cognitive problems that make them dependent on others for their personal care, including oral care. It is essential that nurses and carers understand why maintaining oral hygiene is important following stroke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poor oral ca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对手术科室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12月住院治疗的230例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132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医护人员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手消毒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和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使用抗生素时间、护理人员手卫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手卫生管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使用抗生素时间,亦可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可应用于手术室护理。  相似文献   

19.
1999~2008年国内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国手卫生研究状况,为国内医务人员手卫生方面的研究选题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1999~2008年手卫生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CNKI和CBM中检索出手卫生相关文献180篇,应用自行编制的资料收集记录表,以研究时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工具为指标进行资料收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近十年来我国手卫生相关论文数量增多,研究性文章由1999年的0篇(0%)上升至2008年的51篇(43.95%),有关硕士论文开始出现;研究群体多集中于医护人员;研究内容多数为手卫生学监测、手卫生认知、洗手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干预性研究占11.97%;调查性研究中尚无量表的运用。结论急需开发一系列适合推广应用研究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的测评工具,并加强对手卫生干预措施的循证研究,建立持续有效、适合我国国情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护人员手卫生落实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务人员手短暂沾染病原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护理人员的手病原菌检出率>80.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5.9%、22.2%和14.8%[1].国外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为5%~81%,平均约为40%.而国内的调查研究显示,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更低,有近50%的医护人员是在不洗手的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即使洗手,合格率也仅有35.6%~73.63%[2].我院在2009年12月调查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为30.30%,合格率为12.37%,通过一年半的持续质量改进(CQI),2011年6月手卫生执行率提高到70.71%,合格率提高到49.2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