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提高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心理素质,评估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方法 对心理健康协会自愿参加团体培训的30名会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团体辅导前后测得的SCL-90、PEI、16PF及主观自评量表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被试在后测中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低于前测,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5项差异显著;个人评价总分高于前测,差异显著;16PF量表中的乐群性、怀疑性、忧虑性、自律性及紧张性5个人格因素有显著性改变;另主观自评方面均有正向改变,差异显著.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对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尝试对较大团体采用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49名,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自然实验,在3个月内对学生进行5个阶段11次活动的团体辅导。使用SCL-90,SAD前后测进行量的分析,结合学生自评和表现进行质的分析。结果 被试在后测SCL-90各项因子得分低于前测,其中敌对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人际交往敏感、焦虑因子有显著差异;SAD后测得分低于前测,总分、社交苦恼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社交回避分有显著差异。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急于改变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有较好的作用,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敏感、社交敏感与社交回避方面。  相似文献   

3.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地方高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为高校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借鉴。方法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设计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活动的方式和实施程序,选取长江师范学院大学生40名.采用单因素重复自然设计,在6周内进行6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前后,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被试在辅导后人际困扰显著减轻,后测SCL-90各项因子得分低于前测,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方面均有非常显著性变化,焦虑变化显著,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提高;在自我评估中,几乎所有成员都反映不同程度地有所收获。结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团体辅导训练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对36名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辅导,辅导前后分别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员能力自我评价量表判断效果。结果经过8周团体辅导后,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辅导前,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5个因子得分有显著差异(t=2.081,2.203,2.346,2.312,1.997;P<0.05);愿意理解别人、了解自我、乐于交友、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关怀他人等6个自我评价项目的得分均高于辅导前(t=2.012,1.999,2.052,2.038,2.586,2.456;P<0.05或P<0.01)。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方法:以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对10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0个月的干预训练。结果:两组被试在阳性项目数、人际、抑郁、焦虑、恐怖这五项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SCL-90总分、躯体症状、强迫三项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1);该干预对男女生的影响程度基本一致。结论:综合性团体心理干预能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训练训练应该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失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依据心理弹性保护性因子的干预理念,借鉴多种流派的心理辅导技术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面谈和量表筛选出24名失恋大学生,按照配对原则分为无显著差异的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对实验组进行7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抑郁和焦虑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进行评估。结果:(1)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前各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弹性量表、SCL-90分量表(抑郁、焦虑)和自动思维问卷得分差异显著(t=2.46,P0.05;t=-3.38,P0.01;t=-2.27,P0.05;t=-2.84,P0.01;);(2)组内比较,实验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增强失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改善其情绪困扰和负性自动思维。  相似文献   

7.
目的尝试在团体辅导中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方法对西南大学10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8周的社交效能感团体辅导,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使用交往焦虑量表(I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交效能感量表在辅导前后分别进行测定。结果团体辅导后,社交效能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交往焦虑得分明显降低、差异迭到极其显著水平;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提高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的团体辅导可以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进而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监狱服刑人员情绪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北京市某监狱12名服刑人员作为实验组,12名同质服刑人员作为控制组,对其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在团体辅导前后施测SCL-90和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感平衡量表。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SCL-90量表各纬度和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感平衡量表上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在辅导结束后,实验纽SCL-90量表躯体化和抑郁2纬度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P〈0.05);实验组负.性情感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P〈0.05),实验组情感平衡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P〈0.05)。结论团体辅导对监狱服刑人员情绪管理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培养和改善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方法对昆明理工大学107名在校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对比训练前后测"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将得分进行量的分析。结果心理素质的反映性、元认知特性、创造性、动力特征等方面有明显改变。结论心理素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中认知特性的非实践性成分和个性的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is study evaluated a psychosocial screening intervention that offers cancer patients counselling. The assumption underlying the intervention was that barriers are often present that hamper patients' awareness of and active request for psychosocial care. An active yet unobtrusive approach was hypothesized to improve accessibility to psychosocial services. METHODS: In a sequential cohort design, patients newly admitted to the oncology department of an academic hospital were assigned to a usual care group (n=50) or a screening group (n=79). A retrospective, medical records group (n=89) was also included. At baseline and 4 weeks following discharge, the usual care and screening groups completed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 RESULTS: Half the screening group actually wanted and received counselling. At follow-up, the screening group reported significantly less pain, better mental health and better physical and role functioning than the usual care group. CONCLUSION: The face-to-face screening intervention appears an effective means of identifying patients interested in obtaining formal psychosocial counselling, and may result in improvements 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utcomes. PRACTICE IMPLICATIONS: This screening intervention may b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hospitals that prefer a personal approach to psychosocial screening, but do not have sufficient resources to interview every new pati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教育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面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随机选取大一学生2个班(60人)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认知心理教育;2个班(60人)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用心身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SCL-90中强迫、焦虑等4项实验组后测分值显著低于前测及对照组后测相应分值。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量表中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等项,实验组后测分值显著高于前测及对照组后测相应值。对照组后测与前测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认知心理教育在维护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应对方式和提升社会支持程度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际关系敏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际关系敏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进行新生教育及心理咨询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某大学2004-2007级新生中人际关系因子超3的新生339人,对其SCL90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人际关系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分显著高于新生总体和全国常模,且显著性达到0.001水平;②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其他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显著性达到0.01水平。结论人际关系敏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或团体训练等方式对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难以解释的胸痛病人的心理评估与心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别对心内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和难以解释的胸痛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心理干预 ,观察不同组患者的患病行为、对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反应。方法 :在心内科连续收集因胸闷、胸痛疑为冠心病而住院行心导管检查的患者 ,心导管检查阳性者为冠心病心绞痛组 ,阴性者为难以解释组。在心内科诊断明确前进行精神检查并对有精神障碍者做出诊断 (ICD -10标准 )。使用《患病行为问卷》评定患者的患病行为。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在入院和心导管手术前分别评定患者情绪状态 ,用以评估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效果。住院期间对难以解释胸痛的患者进行针对疾病观念的短期认知干预 ,并在一年后随访 ,与上一年住院而未加干预的难以解释胸痛的患者进行了疾病观念和就医行为方面的比较。结果 :在心内科共收集 46例 ,难以解释组 2 8例 ,其中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有 60 % (17/2 8) ,而冠心病组 (18例 )中这一比例只有11% (2 /18)。在患病行为上 ,难以解释组不良情绪较心绞痛组明显 ,同时 ,他们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与心理有关。在疾病观念上 ,难以解释组中的心理障碍患者比没有心理障碍者病感强 ,疑病倾向重。而 1年后随访发现 ,短期认知干预对改善疾病观念和就医行为效果不显著。结论 :心内科患者中有相当部分其主诉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ortage计划在中国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干预中的适用性及其效果。方法:采用Portage早期教育计划对20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技能方面进行干预训练,并用Gesel发展量表和中国幼儿适应技能评定量表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及适应技能进行评估。结果:经Portage计划干预后,MR儿童的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表现在各领域发育年龄和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社会适应技能的沟通、运动技能领域也有明显进步,表现在沟通领域分和运动技能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在短期对MR儿童是有显著帮助的,Portage早期教育计划在中国MR儿童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many general practitioners were experiencing stress levels detrimental to their well-being. To examine coping strategies of Irish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the possible impact of their stress on mental health and job satisfactio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were posted to 226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he Western Health Board. Just over one third of stressors caused moderate to considerable stress. Coping was important in the stress process. Sometimes, coping strategies predicted stress-related outcomes better than stressors. General practitioners' mental health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a normative group. They tended to be satisfied with all aspects of the job, except hours of work. The provision of counselling services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suffering from stress should be encouraged. Stress-management strategies should include training in coping skills and time management. The increased use of co-operatives could help alleviate the stress of out-of-hours work.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住院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癌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为期6周的以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自我效能教育以及家庭治疗等形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不实施该干预措施,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6周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F-36和SCL-90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的身心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扣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情绪及偏执等心理问题。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应对家属提供心理帮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了解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辅以综合心理干预措施来评价其效果,为乳腺癌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6名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接受生物学治疗以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生物学治疗,试验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乳腺患者各量表评分相比,未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结束以后,干预组发现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