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 方法 选取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Treatment)组和对照(Con)组,每组各30例.Con组口服甲钴胺;Treatment组口服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疗程均为4周.采用总症状评分(TSS)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Treatrent、Con组用药前后TSS评分均改善[(5.60±2.81)vs(2.39±1.90)分,(5.59±2.17)vs(4.08±2.12)分,P均<0.01].两组治疗后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8±2.12)vs(2.39±1.90)分,P<0.01)].结论 与甲钴胺单药治疗相比,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可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前列腺素E110pg静脉输注,甲钴胺1mg静脉输注,每日1次;硫辛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6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8-羟基脱氧鸟苷(8-0HdG)的变化情况。结果硫辛酸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两组治疗后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均显著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且硫辛酸组TSS评分下降及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8-0HdG变化无明显差异,但硫辛酸组8-0Hd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和前列腺素E1、甲钴胺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甲钴胺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100例,对照组(甲钴胺)100例(2组均严格控制血糖),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对腓神经、正中神经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程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α-硫辛酸、甲钴胺及前列地尔,对照组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NCV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临床使用旷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D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钴胺与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接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抽选出2015年1月—2018年1月的70例患者进行实验,采用排序单双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序号为单数的35例患者)和实验组(序号为双数的35例患者)。在运用常规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甲钴胺用药干预,实验组患者采取甲钴胺与硫辛酸联合用药干预。对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状况以及神经病变TSS评分来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在治疗前,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状况和神经病变TSS评分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病变TSS评分比较,实验组(5.29±1.36)分改善优于对照组(7.27±1.34)分(P0.05)。结论以甲钴胺与硫辛酸联合用药的方式来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甲钴胺与前列地尔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DPN患者分为甲钴胺组和前列地尔组,甲钴胺组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前列地尔组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均连续治疗3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效果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与甲钴胺组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够通过改善神经营养显著提高DPN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药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红外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甲钴胺联合红外线治疗组(A组)和单纯甲钴胺治疗组(B组),两组患者均静脉推注甲钴胺1mg,1次/d;A组在此基础上予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患处:50~60Hz,150VA,20min,1次/d。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A组改善较B组明显(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红外线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潘能坚 《内科》2013,(5):473-473,479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周期神经病变患者共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纽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7%,对照纽为7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联合甲钴胺能够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自我感觉。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DPN66例,同时与甲钴胺治疗的22例作对照,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DPN患者肌电图,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山梨醇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51.51%,对照组为22.72%(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9%,对照组为58.10%(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机随照的设计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甲钴胺,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麻木及疼痛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症状TCSS、疼痛及麻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不过试验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联合甲钴胺静脉给药,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福建省东山县医院临床门诊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采用绿黑球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甲钴胺治疗)和观察组(40例,采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和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和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情感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行为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更好,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稳定,VAS评分和WOMAC评分更低,NVC更高,联合用药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N)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60例PDN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组(n=29),给予甲钴胺和加巴喷丁900mg/d口服;甲钴胺联合普瑞巴林组(n=31),予甲钴胺和普瑞巴林150mg/d口服。疗程均为42d。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甲钴胺联合普瑞巴林组治疗前为(7.28±1.34)分,治疗后为(3.98±1.56)分;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组治疗前为(7.49±1.67)分,治疗后为(2.14±1.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联合普瑞巴林较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DN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随机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中医温阳补肾汤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组),与单独应用甲钻胺注射液治疗的38例患者(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结果两组间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温阳补肾汤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临床多见的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5年10月武当山特区医院针灸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组(治疗组)30例和甲钴胺组(对照组)30例。分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效果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改善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止痛效果、MCV改善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治疗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运动、饮食、糖尿病教育基础治疗之上,观察组用丹红注射液滴注联合甲钴胺治疗,胰岛素多次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单用甲钴胺配合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测定优势侧神经传导速度。结果:(1)组间有效、显效、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2)自身前后对照: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以观察组改善更加著。结论:丹红注射液滴注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甲钴胺加胰岛素多点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0月~2014年8月本溪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54例合并周同神经病变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基础降糖治疗上采用硫辛酸+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观察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的总症状评分(TSS)等疗效指标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疗效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硫辛酸注射液联合治疗10 d后的TSS评分中刺痛、烧灼感、感觉减退和麻木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皮疹,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硫辛酸、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高远  陈华 《糖尿病新世界》2023,(22):180-182+190
目的 评估联用α-硫辛酸及甲钴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掷骰子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99例。前者采用甲钴胺治疗,后者采用α-硫辛酸及甲钴胺联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氧化应激指标与炎症因子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单药组,丙二醛、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腓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及甲钴胺联用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指标,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18.
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600mg,1次/d;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均〈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均〈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仅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外周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将使用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心律失常的120例患者按用药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左右两侧上肢均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每4h交替更换输注部位;对照组单侧上肢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持续输注,出现静脉炎再更换输注部位。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左右两侧上肢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每4h交替输注,能有效预防胺碘酮外周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甲钴胺1000μ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 l,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30m l/d,静脉滴注,连续2周。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