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 D-二聚体(D-D)、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 HDCP 患者作为 HDCP 组,选取足月妊娠待产健康孕妇60例作为妊晚组,选取健康育龄非孕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 D-D 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HDCP 组的 D-D 水平显著高于妊晚组(P <0.05),妊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 PT 水平显著高于妊晚组(P <0.05),妊晚组显著高于 HDCP 组(P <0.05);妊晚组的 APTT 水平显著低于 HDCP 组和对照组(P 均小于0.05);HDCP 组的 FIB 水平显著高于妊晚组(P <0.05),妊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 PLT 水平和 PCT 水平均显著高于 HDCP 组和妊晚组(P 均小于0.05),HDCP 组的 MPV 水平和 PDW 水平均显著高于妊晚组和对照组(P 均小于0.05);随着 HDCP 患者病情程度的加重,其 D-D 水平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P 均小于0.05)。结论HDCP 患者机体的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状态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和非妊娠妇女,血栓形成的趋势和危险性较高,且 D-D 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联合应用 D-D 水平、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检测对患者进行监测对于 HDCP 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两种常见妊娠合并症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高征和妊娠合并慢性肾炎两种异常妊娠合并症的血小板(Plt)参数变化意义。方法:用Sysmex-SE9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02例妊高征、26例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妇女及69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VP)、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P-LCR)4项参数测定。结果:妊高征组的Plt比正常妊娠对照组减少(P<0.01),而MPV、PDW、P-LCR三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MPV、PDW的P<0.01,P-LCR P<0.05);妊娠并慢性肾炎组的Plt、MPV、PDW、PLCR均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其中Plt、MPV P<0.01,PDW、P-LCR P<0.05)。结论:Plt参数可有效反映妊高患者的Plt破坏程度和凝血异常程度。而且在判断妊高症病程方面有重要意义;观测Plt4参数还可为临床鉴别此两种常见病理妊娠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中CRP、MPV、PT、Fg、PAgT含量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全血快速CRP分析仪(Quick Read CRP)、血液细胞分析仪(Abbott CD-3200)、血凝分析仪(BE Compact)、血小板聚集分析仪(PACKS-4),分别测定12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CRP、MPV、PT、Fg、PAgT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RP、MPV、Fg、PAg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T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各项指标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CRP、MPV、PT、Fg、PAgT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以及合理用药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急性脑梗死病程的关系,为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107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头部 CT 或 MRI 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 Pullicino 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进行分组:大梗死组(病灶体积大于10 cm3)、中梗死组(病灶体积4~10 cm3)和小梗死组(病灶体积小于4 cm3),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用 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前后的 MAR、PLT、PDW、MPV、PCT,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前,大脑梗死组 PLT、PCT、PDW、MPV 明显升高(P <0.01);中、小脑梗死组 PLT、PCT、PDW、MPV 升高(P <0.05)。(2)与对照组比较,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后,各脑梗死组 MAR 升高(P <0.05);PL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中脑梗死组 PCT、PDW、MPV 升高(P <0.05);小脑梗死组 PCT、PDW、MP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小板聚集率、数量及体积的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监测它们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3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病因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例)、心肌梗死组(30例)、脑梗死组(42例);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 MPV、PDW、RDW的水平。结果脑梗死组 MPV、PDW、RDW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 MPV、PDW、RDW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MPV 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R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V、PDW和RDW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正常孕妇妊娠晚期和妊高征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K-6318K血液分析仪分别对正常孕妇(64例),妊高征患者(64例),对照组(正常体检妇女64例)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测定,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妊高征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妊高征组的PLT、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因此,检测血小板参数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 Sysmex XN-10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测定65例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外周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肿瘤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PLT 和 MPV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CT 和 PDW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PLT、MPV、PCT 在放、化疗后患者组均明显低于放、化疗前(P <0.01),PDW 则与放、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肿瘤放、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观察其骨髓抑制状况和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血管性痛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MPV、PCT、PDW进行测定,同时利用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PG)。结果 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MPV、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减低(P〈0.05);PCT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血管病变组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而PLT计数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5);PCT测定值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MPV和PDW显著升高。PLT计数减低;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和无血管病变者虽然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血小板参数包括PLT、MPV和PDW明显改变,提示检测MPV、PDW和PLT数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IgM、IgG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变化规律。方法收集HFRS病毒抗体阳性患者96例,其中IgM抗体阳性46例,IgG抗体阳性5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5例。经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自动检测 PLT、MPV、PDW和 PCT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HFRS病毒IgM抗体阳性患者PLT及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PV及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0例HFRS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MPV及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FRS病毒IgM抗体阳性患者PLT明显低于 HFRS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在 HFRS病毒感染中有一定的变化,可通过监测血小板参数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和健康孕妇妊娠晚期血液分析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CA80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32例PIH患者(PIH组)与180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健康孕妇组)以及180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进行检测。结果 PIH组的MPV、PDW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P〈0.05);PIH组、健康孕妇组的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IH组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孕妇组与对照组相比,PLT、PCT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H患者妊娠晚期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PCT降低,MPV、PDW明显增加,循环血容量降低使HCT升高。血液分析参数变化对PIH患者的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拜耳ADVIA2120型)测定128例肝移植术前患者、81例肝移植术后(60d)无出血患者、13例肝移植术后有出血患者及1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肝移植术前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纽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移植术前组比较,(1)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及其参数相关指标的检测表明,(1)可配合临床观察肝移植术后疗效以及判断病情的变化;(2)间接反映肝移植术后PLT的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platelet,PLT)及其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43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3例和正常对照者85例,采用库尔特HMX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受检者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MPV、PDW水平均升高,PLT水平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梗死面积越大,PLT、MPV、PDW水平越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LT参数的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和冠心病组的PLT、MPV、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血小板4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临床研究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血小板功能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9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较对照组无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PLT、MPV、PCT较无上消化道出血组均显著降低(P<0.01);肝功能A级组PLT、B级组PLT和MPV及C级组PLT、MPV、PCT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C级组PDW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级组PLT、MPV较A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C级组LT、MPV、PCT较B级组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汨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06-100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钠尿)tk(BNP)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116倒CHF患者(CHF组)和60例非心衰心脏病患者(对照组)的BNP、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ICHF组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7.276);CHF组的MPV、PDW和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4.203,8.484,5.760);而两组间的PLT差异无显著性(P〉0.05,t=0.210)。CHF组患者BNP水平与MPV(r=0.246,P〈O.05)、PDW(r=0.299,P〈0.05)和P—LCR(r=0.329,P〈0.05)呈正相关。【结论】CHF患者血小板参数与BNP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CHF患者的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水平观察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小板各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ABXPentrol-12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对66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以及6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测定。结果脑梗死患者MPV、PDW、PCT、P-LC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MPV、PDW、P-LCR比脑出血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PV空腹血糖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5,P〈0.01)。结论观察脑梗死患者的MPV、PDW、P—LCR值,可以为脑梗死的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全血血小板聚集性,内皮素(ET-1)水平的变化以及与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电阻法,放射免疫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59例妊高征患者,20例正常晚孕妇女的全血血小板聚集(PAg)性,血浆ET-1与NO水平。结果:与正常晚孕组比较,重度妊高征组血浆NO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妊高征各组血浆ET-1水平升高(P<0.01),同时全血PAg性增强(P<0.05,P<0.01)且ET-1和PAg二者与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ET-1及全血PAg性与妊高征的病情发展有关。NO与ET-1在妊高征发病中起相互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日本东亚公司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网织血小板比率(IPF)等多参数的检测。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ITP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组(DIC组)的MPV,IP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组)与对照组比较MPV略有减低,IPF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性血小板减少组MP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假性血小板减少组IP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MPV与IPF可评价血小板减少时骨髓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一个鉴别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判断的良好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日本Sysmex CA-100血凝仪和Sysmex K-45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3例肝硬化病人和40例健康者。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PLT、MPV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DW与对照组比有差异(P<0.05),PT、APTT时间延长,FIB减低,与健康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凝血机制障碍,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预后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使用雅培CD-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疾病组中,再生障碍性贫血PLT计数降低(P〈0.01),MPV降低(P〈0.01),PDW无变化;而急性白血病PLT计数降低(P〈0.01),MPV降低(P〈0.01);PDW升高(P〈0.0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中,PLT计数减少(P〈0.01),MPV升高(P〈0.05),PDW升高(P〈0.01)。结论PLT、MPV、PDW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