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成年人颈椎间孔X线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常成年人颈椎间孔X线测量何欣,宿宝贵,段秀吉,丁洋凯,钟子铵,王启,刘惠利,程志远颈部X线片是诊断颈椎病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段,对颈椎病的X线片分析有很多报道 ̄[1~4],但有关正常颈椎X线片上椎间孔的资料罕见报道,由于缺乏正常颈椎间孔的数据,致使...  相似文献   

2.
测量椎弓根间距诊断胸腰椎椎管后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0例116个胸腰椎骨折的X线平片和CT片进行回顾性测量分析,发现98.3%的病例能根据X线平片准确测量椎弓根间距,结果为正常或增宽者与其CT片的判断均相同。椎弓椎间距增宽的41个胸腰椎骨折者,均伴有椎管后部骨坏骨折。结果表明:椎弓根间距几乎都能根据X线平片测定;当椎弓根间距增宽时,诊断椎体伴椎弓根或椎板骨折的可靠性达100%。本文还讨论了椎弓根间距增宽的标准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髋臼骨折(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影像学检查21X线平片为诊断髋臼骨折的常规检查。211投照位置Judet等认为对怀疑有髋臼骨折的病例至少应摄骨盆前后位片、患侧髋关节的前后位片及斜位片(图3)。左:髋关节前后位;中:OOV;右:IOV图3髋臼的X线标志骨盆前后位片有助于诊断双...  相似文献   

4.
CT扫描与X光平片对椎弓根螺钉位置判断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T扫描与X光平片对椎弓根螺钉位置判断比较熊传芝1郝敬明2徐能3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术中由X线设备协助导向,术后也多以正侧位X线片,偶以CT,判断螺钉放置位置的准确性。我们收集了同期进行过X光平片及CT检查螺钉位置的共17例病人的资...  相似文献   

5.
杨虎林 《中国骨伤》1996,9(1):36-37
通过40例髋关节损伤的CT扫描,与X线平片对比表明:CT扫描检出率远高于X线平片,可发现X线平片难以发现的关节腔内的游离骨片,血肿与异物;能测量骨片大小。反映的损伤更为客观、真实。所显示的髋臼骨折象能只好解释judet分类。认为:CT不能代替X线平片,但对于复杂的创伤,X线怀疑或不能确定的损伤,决定是否手术,选择手术方法及入路,CT扫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常腕X线正位片形态学测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正常腕X线正位片形态学测量朱建民金宗达张庆宏国内外学者对腕关节X线形态学测量曾有许多报道和描述。众所周知,正常腕关节标准、腕关节、前臂和上臂的摄片位置、方向和距离以及测量点和线的确定均可影响测量结果。本文就正常腕关节X线正位片形态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描...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测量侧凸脊柱高度损失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侧凸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脊柱垂直高度的损失,测定其高度损失程度对评价侧凸畸形严重程度有一定辅助意义。本文介绍一种在X线平片上测量侧凸脊柱垂直高度损失的方法。照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于正位片上确定主侧凸弧与代偿侧凸弧。以主侧凸弧为例,确定其上下端...  相似文献   

8.
受Torg等〔1、2〕(1986)X线测量颈椎管与椎体比率方法的启示,笔者将腰椎管与椎体的比率称为腰椎管率,并采用腰椎裸骨横断和矢状面摄片以及正常腰椎矢状面MRI技术对此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测量100名正常腰椎X线侧位片腰椎管率,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环枢关节错缝的X线表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正常组和病例组环枢关节X线片的观察和分析,认为两侧齿突侧块间距的差值和齿突环椎轴线的偏离值大于1mm,旋转开口位显示环枢运动异常,并伴有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者,可考虑为环枢关节错缝。  相似文献   

10.
舟骨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的X线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新鲜舟骨骨折正侧位X线片的分析,阐明其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近2年来就诊的38例新鲜舟骨骨折的X线平片进行测量。正位片测量:腕高指数(L2/L1)、尺腕距离比(CUDR)、舟月骨间距。侧位片测量:舟月骨间角(SLA)、桡月骨间角(RLA)、头月骨间角(CLA)。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腕不稳定的发生率。结果38例中有14例伴发腕关节不稳定,发生率为36.8%。腕关节背屈不稳最多,共7例,发生率为18.4%,其次为舟月分离、头月骨间不稳及掌屈不稳。伴腕关节不稳定者的腕高指数下降,腕背屈不稳(DISI)病例的SLA明显增大。结论侧位片中舟骨旋转移位明显的病例应警惕腕关节不稳定的存在。SLA>60度则可作为伴发DISI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研究进展陈兴灿1俞锦清1腰椎间盘突出症虽是常见病,但临床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本文就其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传统X线检查包括普通腰椎平片及各种造影检查。平片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表现为正常,部分病人亦可显示非特异性征象,如...  相似文献   

12.
本组病例为 1986年 1月~ 1999年 3月的股骨颈囊内骨折病人且已行内固定治疗 ,基底部骨折因属粗隆部骨折 ,故不包含在内。本组只包括那些并有缺血坏死、骨不连病人 ,以及无并发症的骨愈合者。骨不连的评定标准为 :伤后 1年需要矫形手术的移位骨折者或有骨折而伤后 1年X线片显示无愈合者 ;无菌坏死标准为 :骨折后X线片显示Ⅱ°或Ⅱ°以上的缺血坏死 ;正常愈合标准为 :经过最少 3个月随访 ,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所有的数据测量均由一名不知治疗结果的医生在术前的前后位X线片上进行测量。采用比值法和间距法来判定骨折平面。方法为 :在X线…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隙高度测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 《颈腰痛杂志》1994,15(4):203-204
通过对30位正常人与50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X线侧位片,椎间隙高度的测量。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隙后缘较正常人明显增宽,即后缘与前缘比值增大,L3—4、L4—5、L5S1三间隙的和在1.91以上(正常组1.72±0.11),P<0.01)提示可作为腰椎突症的诊断与定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常腕舟月骨间距离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作者报告了100例(200个)正常腕关节X线片舟月骨间距离测量结果。参考Cautilli和Wohbe测量方法,采用标准X线摄片技术,在X线片上明确测量点和线,使测量方法更可靠、标准化。结果显示,正常腕舟月骨间距离为1.5~5.0mm,3.14±0.73(x±s),年龄、性别和手优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诊断进展尚培中,吴琦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诊断进展做一综述。1X线平片[1 ̄3]平片对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很有帮助。其X线征象主要包括:①高度肥大的关节突...  相似文献   

16.
正常腕高率与改良腕高率测量的比较研究张庆宏朱建民陈新刚金宗达标准腕高率临床应用中常会遇到以下问题:常规腕关节X线正位片往往不包括第三掌骨全长及其关节病变,从而造成第三掌骨长度测量困难。1994年Nat-tran等〔1〕提出在腕关节X线正位片上测量腕高...  相似文献   

17.
“比值法”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一组411例正常人颈椎X线侧位片的测量,得出了颈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经比值的正常值,并通过与12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X线片的对比分析,论证了矢状径比值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中的意义。材料及方法对156例颈椎病及165例单纯颈椎退变的X线平片的各项X线表现,用两种方法作了对照分析(1)不按X线改变程度,对两组各项X线异常的发生率作对照分析;(2)按X线改变程度,对两组各项X线明显异常的发生率作对照分析。结果按(1)法,两组在椎体后缘骨刺,曲度异常,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及后关节突退变,椎间孔变窄,韧带钙化等各项X线异常的发生率相差不明显(P>0.05);而按(2)法,两组在上述各项X线异常及椎体滑脱或旋转,椎管真实失径变窄的发生率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明显X线异常对颈椎病有非常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胸腔副脾1例     
胸腔副脾1例崔玉清,张朝选病人男,63岁。1995年5月行急症阑尾手术时,X线胸透发现左肺下叶圆形块影。查体无阳性发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正常。X线正位胸片见左肺下叶近心缘与脏肌相邻有一密度均匀、光滑的圆形阴影,约4cm×3cm大小;侧位片示肿块位...  相似文献   

20.
尺桡骨下关节Ⅱ型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例资料例1,女,50岁。因右腕部急性扭伤急诊。体检:右前臂强迫旋后位畸形,感觉、血循正常,右尺桡骨下关节处有压痛,尺骨远端背侧凹陷,主动或被动旋前不能。X线正位片示:尺桡骨腕关节面不平齐,尺桡骨远端关节处重叠,侧位片示尺骨向掌侧移位(Ⅱ型脱位,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