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鼻甲双极电凝术在慢性鼻窦炎手术时同期进行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56例并有下鼻甲肥大的慢性鼻窦炎病人,在接受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同时,行下鼻甲双极电凝术。结果随访1年,治愈5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结论慢性鼻窦炎合并下鼻甲肥大时同时行下鼻甲双极电凝术,能改善鼻腔通气引流,提高鼻窦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慢性鼻窦炎患者中下鼻甲肥大是引起鼻塞的主要原因。鼻内镜下手术已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常规方法。术中对下鼻甲肥大手术处理明显增加,通过手术缩减下鼻甲体积以解除鼻阻塞,较常采用的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PIT)、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SIT),下鼻甲骨折外移术(OIT),现就3种方法的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改善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鼻内镜下下鼻甲粘骨膜下部分切除.结果 对3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鼻内镜下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下鼻甲粘骨膜下部分切除术粘膜损伤小,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骨折外移术,夹除怒张血管治疗下鼻道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对23例下鼻道出血患者行鼻内镜下下鼻甲黏骨膜分离,下鼻甲骨折后部分切除术,夹除怒张血管,局部填塞,观察疗效。结果全部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止血满意,3~6d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黏骨膜分离及下鼻甲骨折部分切除并怒张血管夹除术治疗下鼻道出血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高膨胀海绵填塞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鼻内镜鼻窦手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术方式,通过去除病变组织,开放阻塞的窦口,取得良好疗效。但慢性鼻窦炎多伴有下鼻甲肥大,术中是否同期处理,应用何种方式处理值得探讨。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对134例慢性鼻窦炎并下鼻甲肥大患者,分别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单纯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后观察6~12个月,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和下鼻甲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70例慢性肥厚型鼻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采用经鼻内镜实施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B组采用下鼻甲微波治疗.观察分析黏膜修复时间,鼻塞缓解等疗效.结果:A组患者鼻塞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100%,无鼻腔粘连和鼻腔干燥等并发症;B组患者鼻塞症状缓解总有效率82.86%,并发鼻腔粘连1例,鼻.腔黏膜干燥1例.A组疗效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较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果:1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2年,治愈64例,好转4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4.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术后随诊6~24个月,术后鼻腔黏连6例,黏连部位主要发生在中鼻甲与鼻中隔或鼻腔外侧壁,同时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主要为下鼻甲与鼻中隔黏连。结论:慢性鼻窦炎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加强术后护理管理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王毅 《当代医学》2013,(22):42-43
目的分析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内镜下鼻甲粘骨膜下部分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1年1-11月期间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入院67例手术患者,行下鼻甲粘骨膜下部分切除后,分析临床有效率和优缺点。结果 67例患者术后除3例患者感鼻塞症状无缓解外,42例患者感完全无鼻塞为临床治愈,22例患者感鼻塞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为治疗有效,临床治愈率62.7%,治疗有效率95.5%。结论下鼻甲粘骨膜下部分切除术能较大可能保护鼻甲粘膜,在不破坏鼻粘膜纤毛粘液毯的前提下治愈鼻甲骨肥大的肥厚性鼻炎,损伤小、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谢桂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4-1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9月68例合并慢性鼻窦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在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后鼻窦炎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年随访,68例患者中,治愈59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措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下鼻甲肥厚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下鼻甲肥厚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观察组(在鼻内镜下实施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每组各3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1年后,观察组远期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远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3.3%)也低于对照组(96.7%),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在鼻内镜下实施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对下鼻甲肥厚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手术治疗58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单纯上颌窦炎者行钩突切除,切除鼻丘气房,对于合并筛窦炎者开放筛窦,如伴有严重上颌窦病变者,根据情况,必要时可行扩大开放上颌窦口加下鼻道联合开窗引流。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者,利用中鼻甲剪竖直向下纵行切开中鼻甲,将中鼻甲外向垂直部分切除掉,将余下在中鼻甲朝外侧的部分骨折,彻底解除鼻内相黏点。行鼻中隔矫正手术者,鼻内镜引导下利用带吸引器的剥离子在软骨与黏骨膜之间分离黏骨膜,于偏曲之软骨处切开软骨,剥离对侧软骨膜,将软骨膜内弯曲的骨及软骨切除,经鼻内镜检查确认有无接触点。结果患者根据鼻内镜和CT扫查结果进行个性化鼻内镜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为3~12(6.52±2.08)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58例患者中,治愈31例,好转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83%。结论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 鼻内镜下对40例临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显效36例,有效4例。结论: 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道半月裂成形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根据患者鼻腔情况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鼻内镜下双侧鼻窦对称性,有半月裂狭窄的行半月裂成形术;对照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或慢性肥厚性鼻炎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与对照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1例出现鼻腔干燥、头痛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行半月裂成形术联合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合并肥大性下鼻甲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中同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2例合并有肥大性下鼻甲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术中同时进行下鼻甲电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前、术后应用鼻塞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和鼻镜检查进行评估比较,并观察鼻腔通气的改善及下鼻甲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术后鼻塞VAS评分:术前5分者10例,4分者17例,3分者26例,2分者29例;术后6~12个月5分者0例,4分者2例,3分者4例,2分者9例,1分者67例;术前下鼻甲评分:下鼻甲3分者25例,2分者57例,1分者0例.术后6~12个月下鼻甲评分:3分者0例,2分者7例,1分者7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例患者术后均无萎缩性鼻炎发生.结论 合并肥大性下鼻甲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中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处理下鼻甲,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鼻塞,安全可靠,副作用少,损伤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对鼻内接触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6~2010年收治的5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接触性头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3例,平均年龄31.5岁,患病时间5个月~7年,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微创手术矫正结构异常。对于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黏膜肥厚及中隔中甲予以切吸器切削之;中鼻甲反向弯曲者,将中鼻甲骨折内移;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肥大者,去除部分中鼻甲;下鼻甲肥大者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或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结果 经过6个月至2年的随访,58例患者中治愈3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83%。结论 鼻中隔偏曲是导致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常见病因,手术矫正是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黄方名  王文忠  周兰柱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01-1701,1742
目的探讨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在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鼻腔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远期疗效的比较。方法选择6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32例,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32例(病例来自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2004年1月-2011年4月),比较两者术后并发症和鼻腔功能恢复以及远期疗效的情况。结果术后以及远期疗效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疗效优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下鼻甲功能影响不大并且能很好的保护鼻黏膜,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俊昌 《四川医学》2006,27(6):649-650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鼻窦爽鼻息肉鼻内镜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资料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500例。术前均经鼻窦CT扫描确诊。术式采用Messerklinger方法和中鼻甲前端部分切除。合并鼻中隔偏曲和下鼻甲肥大者同时行矫正术和部分切除术。结果慢性鼻寞炎鼻息肉Ⅰ、Ⅱ、山型治愈率分别为97.7%、83.6%、69.8%。无鼻腔粘连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准确诊断和评估慢性鼻寞炎鼻息肉,熟悉解剖,增加手术的彻底性。对鼻腔鼻窭框架结构异常的及时处理,可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使用刨削钻完成下鼻甲手术,保留下鼻甲黏膜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肥厚性鼻炎的目的。方法对所有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的患者,鼻内窥镜下运用刨削钻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85例和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65例比较。结果两种术式在鼻塞症状改善效果、有效率方面差别不大,但是从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创面愈合、术后黏连、嗅觉减退、鼻腔干燥等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鼻内窥镜下运用刨削钻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准确性高、损伤小、保留原鼻甲黏膜功能、并发症少、容易掌握等优点,是基层医院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内镜作用下鼻甲粘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肥厚性鼻炎患者共计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n=64)。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切除,治疗组应用鼻内镜作用下鼻甲粘骨膜下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种方案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作用下鼻甲粘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肥厚性鼻炎治疗效果与传统切除效果相当,价值确切,同时并发症少,更加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常见病,以往一般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处理增生肥大的下鼻甲骨质及粘膜,易造成术中出血多,术后换药时间长,有的可能发生鼻腔粘连,鼻腔干燥.我科自1997年起采用鼻内窥镜下用带吸引的磨削器行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