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量表对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时间>1年的12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多数姓名、年龄、既往史和籍贯不详;滞留在院人数自2005年后逐年增加,至今仍滞留在院107人(其中2005年后入院的人数为104),占85.6%;入院直接原因以脏臭流浪、赤身裸体、伤人毁物、扰乱交通、问话不答为主;存在言语功能障碍者占85.6%、生活自理能力差者占82.4%、智能低下或无法检查者占88%、精神疾病无法确诊者占43.2%;住院后常伴发各种皮肤病、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和躯体疾病,死亡率高。结论: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多存在言语功能障碍,难以获得有效信息,诊断和治疗难度大,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多部门协作救助。  相似文献   

2.
刘德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385-2387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点、入院出院方式及生存现状。方法:用自编的调查表和符合CCMD-3诊断标准,在本院2007年3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住院治疗的98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男性比例低于女性,个人信息不详者居多,公安部门及救助站送入者居多,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为主,病情较重,肇事率较高,以街上流浪、裸体行走、伤人毁物、扰乱交通治安、脏臭流浪居多,部分伴躯体疾病。救助站接出院居多,家属接出院占15.3%例,家属承担费用仅占5.8%。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生存状况差,去向难定或不明,影响了社会和谐,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管理、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解决这一现象可行的方法,仍迫切需要精神卫生立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合并躯体疾病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躯体疾病主要包括:皮肤病占31.6%;骨折占5%;皮肤软组织损伤占16%;梅毒占3.8%;肺结核占5%;乙型肝炎占8.8%;中重度贫血占6.7%。主要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和患者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结论:严密观察病情,适当隔离,做好安全管理,加强生活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可促进流浪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躯体疾病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将102例流浪精神病与同期住院的102例一般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比较。结果与一般精神病患者比较,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较多,以皮肤感染、创伤、贫血、黄疸为主;精神症状以思维紊乱、行为异常为主,合作性较差(P〈0.05)。结论流浪精神病比一般精神病患者护理和管理难度大,需在入院处置、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和病房管理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入院方式的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228例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按入院方式的不同分为二组:公安系统110组和卫生系统120组,用自编《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及分析。结果:公安110组精神病复发者多见,占38%(P〈0.01);卫生120组伴发各种严重躯体疾病者较多(P〈0.05);公安组以骂人高歌乱舞等阳性症状为主,卫生组则以少语少动等阴性症状为主(P〈0.01);医疗费用方面公安110组精神病院亏损更明显,达70%(P〈0.01)。结论:不同人院方式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处理应有差别。流浪精神病患者医疗干预问题突出,建议精神卫生立法多部门协同解决。  相似文献   

6.
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兰花  蔡教壁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55-1255,1257
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37例患者按入院后有无躯体疾病分为有合并症组及无合并症组,以研究合并症发生的有关因素。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院后合并躯体疾病者117例(86%),躯体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95例(70%)、心电图异常43例(32%)、胆石症25例(19%)等。合并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病程有关,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有关,但与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无关。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应充分重视可能发生的躯体疾病,并对躯体疾病给予及时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汪建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80-3181
目的:探讨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特点,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收集467例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人院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与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相比较,流浪精神病患者大多病史不详,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行为紊乱,语言不通或者弱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合并躯体疾病较多,甚至有的女患者已怀孕。结论: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护理及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在护理上更需要特别注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我院精神科男、女各一个疗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共117例,使用自制表格收集相关资料。结果:117例精神病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者88例,占75.21%。常见的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年龄、病程、住院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种类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精神科临床要重视患者的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9.
张饰虹  赵灵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252-325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现状,为完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自制调查表对2004年9月20日~2008年12月31日以救助入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一般特征、疾病分类及救助结果。结果.救助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待分类精神障碍占97.49%;滞留在院亦逐年增多。结论:我市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工作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流浪救助与慢性精神病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流浪救助与一般慢性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102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和7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年龄较低,以来自外省及本省农村者居多,文化程度以小学以下为主,已婚率较高,而离婚率较低。病程短,住院时间短,入院时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及认知功能低下,诊断以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与少年期精神障碍为主。治疗上主要以单用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而疗效以好转和无效者居多。伴发躯体疾病主要以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传染性疾病、骨折较多,而在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方面则较少。结论: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与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他们是一特殊的精神障碍群体,需要采取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