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从 1 993年 9月至 1 998年 7月底 ,共收治偏头痛患者 36例 ,全部采用吕季儒教授健康法刮痧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整理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男性 8例 ,女性 2 8例 ;年龄最小 1 8岁 ,最大 62例 ;病程最短的 3个月 ,最长的 30年 ;1年以下的有 1 9例 ,1~ 1 0年 9例 ,1 0年以上 8例 ,左侧头痛者 1 2例 ,右侧头痛者 9例 ,双侧头痛者 1 5例。1 2 诊断标准 1 2 1 病程病史 病程多年 ,反复发作 ,有家族史。女性病员头痛与月经有一定关系 ,发作间隔为数日、周期性或半年等。1 2 2 诱因 常因疲劳过度、受凉…  相似文献   

2.
刘玉华  陆小莲 《临床荟萃》2001,16(12):548-549
偏头痛及脑动脉硬化是神经疾病中常见病 ,两者均以头痛症状为主要表现。为进一步了解偏头痛及脑动脉硬化头痛发作期的异常脑电活动 ,本文对 10 3例偏头痛及 110例脑动脉硬化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期的异常脑电图进行分析、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 1996~ 1999年门诊有异常脑电图改变的偏头痛患者 10 3例 ,年龄 15~ 46岁 ,男性 3 6例 ,女性67例 ;有异常脑电图改变的脑动脉硬化头痛患者 110例 ,年龄44~ 75岁 ,男性 74例 ,女性 3 6例。1.2 诊断标准 偏头痛诊断标准按国际头痛协会规定诊断标准[1] ,脑动脉硬化诊断标准按…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 ,间歇期正常。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是典型偏头痛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 ,但临床上并不少见 ,先兆症状复杂多样 ,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总结分析 38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均符合国际头痛学会有关基底动脉型偏头痛诊断标准 [1 ]。全部病例经头颅 CT、经颅多普勒等检查 ,排除了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栓塞、基底动脉出血等病。男 12例 ,女 2 6例 ;年龄 16~ 6 8岁。有家族史 2 6例 ,占6 8.42 % (2 6 /38)。病…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本实验试图通过测定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血镁浓度(Mg2-)与内皮素(ET)水平及血小板聚集(PAgT)功能变化,探讨三者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按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选择发作期病人,共68例,其中有先兆偏头痛(MWA)17例,无先兆偏头痛(MWO)sl例。男27例,女41例;年龄11~59岁(平均32.4岁)。病史1~20年,有家族史者34例。Mg'一与PAgT检测对照组为17例健康成人,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18~52(平均33.8)岁。血ET检测对照组为3O例健康人,…  相似文献   

5.
作者近3年来采用复方丹参和654-2治疗偏头痛3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例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16~48岁,平均35岁;病程3个月~15年。头痛持续时间3h~3d。头痛间隔时间数周、数月不等。32例中一侧颖、额、枕部及眼眶疼痛23例,左右侧交替头痛7例,双侧额、颞部疼痛2例。疼痛性质多为博动性跳痛、胀痛,痛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恶心30例,呕吐24例,面色苍白或潮红4例,有视觉先兆;眼花、闪光、一过性黑朦、便秘、眩晕等。另选择同期偏头痛患者32例作对照组。诊断标准:反复发作的血管搏动性剧烈头痛,常伴有恶…  相似文献   

6.
<正>偏头痛是神经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尤以女性多见,男性发病率为6%,女性发病率为15%~17%,25~55岁易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下降[1]。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特征,常伴有恶心、呕吐,发作前有视觉症状等先兆表现,并且常有家族史,在发作间隙期一切正常。目前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很多,我科运用尼莫地平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4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之间的关系,以及PFO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PFO病人,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完成头痛问卷、记录手术情况。根据是否行PFO封堵术将合并偏头痛的PFO病人分为手术组及对照组,根据病人是否伴有先兆将其中手术组分为先兆偏头痛组与无先兆偏头痛组两个亚组。结果:就诊的PFO病人共288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有55例病人入选,其中50例病人完成了6个月的随访。50例PFO中合并偏头痛病人23例,偏头痛发病率为23/50 (46%)。23例合并偏头痛的PFO病人,手术组17例,对照组6例。手术组中先兆偏头痛8例,无先兆偏头痛9例。手术组病人术后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头痛影响评分(Headache Impact Test-6, HIT-6)均显著降低,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NRS评分、HIT-6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性别、年龄、BMI、术前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NRS评分、HIT-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者的头痛频率及头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痛评分及HIT-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先兆组与无先兆组相比术前及术后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NRS评分、HIT-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PFO病人中偏头痛发病率较高;②PFO封堵术后病人NRS评分、HIT-6评分明显降低;③偏头痛病人的头痛情况及手术治疗效果与病人是否存在先兆无关。  相似文献   

8.
133Xe吸入法测定脑局部区域血流量安全、准确 ,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及科研工作。近几年来国内也已普遍推广应用 ,但国内尚未见偏头痛的rCBF(脑局部区域血流量 )测定的报告。我们于 1991年至 2 0 0 0年测定了无先兆及有先兆偏头痛间歇期的rCBF。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本文患者均按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1]判定 ,有先兆及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1)无先兆的偏头痛 5 0例 (M组 ) :男 2 9例 ,女2 1例 ,平均年龄 36.5± 7.8岁 (X±S) (2 0~ 5 0岁 ) ,病程 1~ 18年 ,平均 8.4± 6.3年。(2 )有先兆的偏头痛 2 0例 (MA组 )…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类型及性别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俊  陈春富 《临床荟萃》2013,28(1):20-22,25
目的探讨偏头痛类型、性别对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偏头痛患者84例,根据偏头痛类型分为先兆型偏头痛(16例)和无先兆型偏头痛(68例)2个亚组;根据性别分为男性(36例)和女性(48例)2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对入选对象进行测试。结果①先兆型偏头痛组与无先兆型偏头痛组比较,仅生活质量总体评价评分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2.63±13.63)分vs(51.25±13.16)分(P<0.05),先兆型偏头痛组GQOLI-74总分的平均值较无先兆型偏头痛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8.81±10.94)分vs(61.46±8.37)分(P>0.05);②女性偏头痛组与男性偏头痛组相比,仅在躯体不适感(42.29±15.15)分vs(48.56±12.85)分、认知功能(53.52±18.86)分vs(64.42±16.84)分和工作与学习(57.33±12.98)分vs(64.61±1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组GQOLI-74总分的平均值(59.69±9.54)分vs(62.64±7.79)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头痛患者中,女性生活质量较男性更差,突出表现在躯体不适感、认知功能和工作与学习方面。  相似文献   

10.
2002年7月-2004年1月,我院收治血管性头痛患儿48例,均经头颅多普勒检查,回顾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22例,女26例;年龄6~16岁,平均(11±5)岁。均排除由脑炎及肿瘤等所引起的头痛,并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反复发作性头痛,间歇期完全正常;符合以下6项中至少3项:①一侧头痛;②头痛为搏动性;③头痛时或不头痛时伴发作性腹痛,头痛时恶心或呕吐;④休息或睡眠后完全或基本缓解;⑤有视觉异常先兆;⑥有偏头痛家族史。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近3 a儿童偏头痛2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诊断标准基本条件为反复性头痛[1-3],支持条件恶心或/和呕吐;有先兆(视觉、听觉、运动)睡眠后缓解;有或无家族史;畏光或畏声间剧烈搏动性头痛,起止较突出,间歇期正常;头痛偏侧性或局限性排除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作者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7月共治疗脑血流速度增快 (经颅多普勒检测 )的偏头痛患者 83例 ,给予不同的药物 ,取得以下的效果 ,现报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材选择 符合国际头痛协会的偏头痛分类标准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头颅CT或MRI正常 ,无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以上标准选择病人 10 0人 ,均做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 ,筛选出血流速度增快病人 83例 ,其中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患者37例 ,无先兆的偏头痛 46例 ;男性 34例 ,女性 49例 ,年龄在 18~ 6 6岁 (平均年龄 34 8岁 )。将 83例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原发性头痛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焦虑、抑郁精神障碍共病的现况。方法:连续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门诊原发性头痛患者,记录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家族史、头痛类型等,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对头痛程度、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采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测定。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210例,女性占79%,其中紧张型头痛110例、无先兆偏头痛80例、先兆偏头痛20例,原发性头痛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及是否共患焦虑、抑郁(P0.05)。紧张型头痛合并焦虑、抑郁最高,分别为46.4%、42.7%,其次是先兆型偏头痛,分别为45%、35%,无先兆偏头痛合并焦虑、抑郁分别为28.8%、25%。结论:门诊原发性头痛中,以紧张型头痛最常见,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是否共患焦虑、抑郁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0月~1987年4月,我们观察了30例偏头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并采用稀释疗法治疗获得较满意效果,报告于下。 对象和方法 均为住院及家庭病床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25~47岁。诊断标准为:1.曾患两次以上反复发作性严重头痛;2.头痛伴有恶心吐及/或有视觉障碍等发作前先兆症状;3.排除因发热或其他全身性或局灶性病变所致头痛。病程均在2年以上。诱发因素:因精神因素发病者20例(男8、女12),占67%;因内分泌因素发病2例(均女性);因天气变化等因素发病8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近几年应用西比灵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997年以来经治疗的132例患者临床疗效及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两组病例源于神经内科门诊 ,治疗组72例 ,男33例 ,女39例。年龄20~60岁 ,平均37.3岁。对照组60例 ,男37例 ,女23例。年龄21~59岁 ,平均35.9岁。两组病例病史1.5~24年。1.2诊断标准两组临床均符合国际诊断标准[1]。有先兆偏头痛62例 ,无先兆偏头痛70例。临床表现有(1)发作性搏动性偏侧头痛或全头痛 ;(2)发作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用通经理血汤治疗偏头痛104例,并与苯噻啶之疗效作对比观察。现作如下报告: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入选标准:依据国际头痛协会制定标准诊断为有先兆或无先兆偏头痛;病程10d以上;近期发作为严重或中度偏头痛;发作频度每月1次以上;持续时间数时1 ̄2d不等;年龄为18 ̄52岁;性别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医学研究已表明偏头痛发生、发展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体内多种炎症递质存在有关.以往用药如(?)胺类衍生物. 阿司匹林、心得安等仅能拮抗其中部分因素,故疗效常不令人满意.我院1990~1992年间对44例偏头痛病人采用苯噻啶与消炎痛联合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4例中,男18例,女26例,年龄14~68岁.病程4个月~10年.典型偏头痛4例,普通型偏头痛38例,丛集性偏头痛2例.1.2 诊断标准①头痛周期性发作, 间歇期神经、精神状态正常;②可有先兆及阳性家族史;③病程3个月以上且多次发作;④发作期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⑤(?)除其它原因的头痛.1.3 临床表现 以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特征,少数为刺痛与胀痛.与疲劳、天气变化.情绪紧张(?)眠等诱因有关者36例,与月经有关者8例;伴有纳差、恶心32例,呕吐20例,面色苍白或潮红16例,头晕7例,有先  相似文献   

18.
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2000年6月-2006年2月在我科门诊就诊97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均按“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会诊断标准”诊断为颈源性头痛,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9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中男性21例,女性28例;年龄17—65岁;病程1d—16年。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9例;年龄19—62岁;病程2d-20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发病以年轻女性为主,女性发病率为10%~15%,男性发病率约为6%。因每个个体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单一用药常效果不佳,且长期用药产生许多副作用。我科自2011以来采用高压氧结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收集偏头痛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单盲方法分为三组,高压氧组(hyperbaric oxygen,HBO)40例,男5例,女35例,年龄17~55岁,平均(27.05±0.79)岁,病程1.3~12年,伴先兆偏头痛11例,不伴先兆偏头痛29例;  相似文献   

20.
郑明乾 《新医学》2004,35(4):235-235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年龄为29岁及56岁;女性1例,年龄为23岁,分别于2003年4月12日、4月27日及5月10日因咽喉部疼痛半日于门诊就诊.均表现为咽痛,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诊断为扁桃体炎.治疗前3例患者发音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