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食管癌切除胸内食管胃机械吻合加大网膜覆盖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科自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应用常州WGWA-24及WGWA-26一次性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端侧机械吻合,加大网膜覆盖包裹胸胃及吻合口全周治疗食管癌216例,其中胸顶吻合28例,弓上吻合148例,弓下吻合40例.结果 本组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胸胃坏死穿孔及胸内感染,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狭窄1例(0.46%),术后一月行胃镜下球囊扩张好转.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及使用吻合器,提高吻合技术,加大网膜覆盖包裹胸胃及吻合口全周,能有效地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及胸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食管癌根治、胃食管重建手术颈部食管-胃3种吻合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经左胸开胸行双野淋巴结清扫及胃-食管重建术食管癌患者205例,依据食管-胃吻合技术不同分为圆形吻合器组87例、半机械侧侧吻合组26例与手工吻合组92例,比较3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结果术后半机械侧侧吻合组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而圆形吻合器组及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3.4%、14.1%,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7%、2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机械侧侧吻合组与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圆形吻合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吻合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68.5%)高于圆形吻合器组(40.2%)与半机械侧侧吻合组(19.2%)(P〈0.01)。结论在颈部食管胃3种吻合方法中,使用圆形吻合器可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食管胃颈部的机械吻合较手工吻合并发症低、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食管颈部吻合器在食管胃颈部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新制颈部吻合器替代食管胃颈部手工缝合。方法用颈部吻合器对112例胸段和颈段食管癌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85例左后外侧切口和左颈二切口;27行例右前外侧切口、左颈及腹部正中切口。结果112例使用颈部吻合器完成,吻合全部一次成功。并发症喉返神经麻痹3例,气胸4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胃瘘1例.纱布钉人吻合口1例,上述并发症主要与早期使用缺少经验操作不当所致。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亦无手术死亡。结论颈部吻合器性能基本可靠.在临床使用可简化颈部手工缝合的操作过程,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机械吻合在右开胸三切口食管胃右颈部吻合中的应用.方法 对13例胸上段食管癌肿瘤瘤体较大的患者行右开胸三切口食管胃右颈部机械吻合,总结优点及手术要点.结果 13例患者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无残端阳性.结论 右开胸三切口食管胃右颈部机械吻合可以更加彻底的切除食管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吻合器在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13例上段食管癌切除后经食管床上提胃到颈部,用CDH-25型吻合器完成食管胃吻合术。结果:13例病人使用吻合器行颈部吻合均获成功,全组13例病人上切线均未见癌残留,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使用吻合器做颈部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结合放化疗,可以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消化道管型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8月2008年9月期间应用管型吻合器对192例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其中男124例,女68例;食管癌135例,贲门癌57例;食管胃弓上吻合43例,弓下吻合149例。结果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1.04%),吻合口狭窄4例(2.08%),吻合口少量出血3例(1.56%),胃食管返流13例(6.77%)。结论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应用消化道管型吻合器安全可靠,机械吻合是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中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方法对8例中上段食食癌行胸顶部机域吻合。结果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轻度反流1例,分别经换药、内科治疗好转。结论食管胃胸顶部机械吻合治疗部分食管中上段癌可增加切除长度,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可以代替一部分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器械吻合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以及器械吻合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应用国产一次性消化道圆型吻合器进行器械吻合重建消化道共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吻合中发现问题17例(6.16%),余吻合顺利。发生术后吻合口并发症9例(3.26%),包括吻合口瘘1例(0.36%),吻合口出血3例(1.09%),吻合口狭窄5例(1.81%)。结论食管胃器械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是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有效技术,规范的操作,必要的技巧,可进一步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行胸段食管全切除,颈部吻合已趋广泛采用,但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工缝合方法,其并发症较多,尤以吻合口瘘的发生在(5.9%~17.5%).作者自2001年5月~2002年8月行胸段食管全切除,颈部吻合器吻合术4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贲门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大多在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而吻合口瘘是食管胃吻合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453例,未发生吻合口瘘。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防止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并食管胃吻合术453例。男267例,女186例,年龄36~78岁,平均52.4岁,食管癌302例、贲门癌151例。行肿瘤根治切除后以手工缝合法行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颈部吻…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6年6月~1996年11月应用上海产GF-1型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吻合432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在432例手术中,男358例,女74例。年龄33~76岁。食管癌268例,贫门癌164例。全部经左胸手术,行主动脉弓上吻合230例,主动脉弓下吻合202例。术后吻合日瘘9例,吻合口狭窄7例,发生机械吻合失败改行手工吻合2例。未见出血等其它并发症。2体会2.1根据我院应用吻合器的经验,一般中、下段食管癌和贲门癌均可使用消化道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但有下例情况者,使用消化道吻合器要慎重:梗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95例中上段食管癌手术经验,探讨中上段食管癌合理手术方式。方法195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左颈部吻合组:左胸径路、胃由食管床提至左颈部与近端食管行手工单层、宽边吻合;胸内器械吻合组:左胸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国产常州WGWB-26型吻合器行左胸膜顶胃食管吻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呼吸循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近端食管癌组织残留的阳性率。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胸内器械吻合组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较颈部吻合组缩短(P〈0.05);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呼吸循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左颈部吻合组低(0%vs7.5%,0%vs5.8%,2.7%vs16.7%,P〈0.05,0.05,0.01),但其近端食管癌组织残留阳性率明显高于颈部吻合组(0%vs6.7%,P〈0.01);两组患者乳糜胸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上段食管癌采用左胸顶部器械吻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易发生癌组织残留,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469例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的患者进行总结,评价消化道机械吻合器在临床的应用.方法:1998年至2007年期间应用圆形吻合器对469例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总结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469例机械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瘘3例,发生率为0.64% (3/469),均为胸内吻合口瘘,无死亡.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18例,发生率为3.8%(18/469).术中无机械故障发生.结论: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用机械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能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癌颈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在食管癌颈部吻合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5例食管癌患者采用管状吻合器颈部吻合,对该术式的优点进行总结.结果:135例患者中无吻合口痿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0.7%).结论:管状吻合器机械吻合法在食管癌颈部吻合手术中应用具有根治性强、吻合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符合解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下咽癌及颈段食管癌经胃管状成形术重建下咽后消化道的管理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8年11月至2011年5月45例晚期下咽癌及颈段食管癌患者经胃管状成形术重建下咽后的消化道管理及恢复情况。结果45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胃坏死、血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颈部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3例,无胸胃综合征及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所有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正常进食。结论对于晚期下咽癌及颈段食管癌患者,在经胃管状成形术重建下咽后予以规范化的消化道护理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消化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术后良好的恢复,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上段食管癌切除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临床医学》2009,29(7):25-26
目的探讨中上段食管切除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左颈部吻合术式治疗256例,其中经左胸切除215例,经右胸切除41例。经左胸切除病例胸腔胃均经原食管床主动脉弓后间隙上提至颈部进行吻合。结果25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发生率为4.7%;颈部切口感染8例,发生率为3.1%;胸部切口感染3例,发生率为1.2%,均经换药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降低吻合口张力,保证胸腔入口主动脉弓后间隙宽畅是避免吻合口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消化道管型吻合器在胸内消化道重建术中若干使用体会与技巧。方法将2001-08-2009-09应用管型吻合器对233例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少量出血3例,胃食管返流13例。结论机械吻合器是消化道重建手术中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有效技术,使用过程中仍有细节需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术在食管癌患者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三角吻合组(40例)采取颈部三角吻合术行食管胃吻合;管状吻合组(60例)采用传统管状吻合。对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房颤、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2组吻合时间,围术期心血管、肺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加强颈部换药及支持治疗后瘘口愈合。三角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5%,管状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采用三角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并且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状吻合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食管中上段癌一般采用手术或放疗,手术方式以颈胸两切口作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多见。颈部食管胃吻合术后并发症多,如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的声音嘶哑、吻合口过高引起进食呛咳等,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26%之间。我院自2006年起,选择21例食管中上段癌,使用一次性胃肠管型吻合器行超胸顶食管胃吻合术,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3例,胃排空障碍1例,残余食管癌复发2例,无喉返神经损引起的声音嘶哑,进食无明显呛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半机械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岁合并低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114例,观察组41例行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半机械侧侧吻合术;对照组73例,行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手工端侧吻合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14例均完整切除,无术中死亡;术后30 d内对照组1例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术后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麻痹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吻合口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一胃颈部半机械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快速的手术方式,为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