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示性摘要】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是细胞角蛋白18片段上的M3抗原决定簇,血清中TPS含量的高低是衡量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活性的一个较为特异的指标。研究表明TPS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告复发和转移、评价预后方面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将从TPS的结构特性、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都  林汉良 《癌症》1996,15(4):300-300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区都1林汉良我们用PCNA的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染色,对胃癌的存档材料进行研究,以探讨此法对检测胃癌增生活性、估计预后的实际意义。1材料与方法采用存档的胃癌手术切除送检材料、常规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  相似文献   

3.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在口腔癌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腮腺Warthin瘤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用PCNA PC10单克隆抗体对20例Warthin瘤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表明Warthin瘤组织中PCNA的阳性率为4.7%,其分布类型与组织学表现是一致的。PCNA做为细胞增殖潜力的标志物可以用来反映Warthin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EB病毒诱导的膜抗原及抗体研究受到重视,主要基于二个原因:(1)膜抗原的有效成份已被提取,且可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中和抗体。因此膜抗原的抗体水平可作为EB病毒疫苗接种效果的监测指标。(2)在多种EB病毒相关抗体中,MA抗体诊断鼻咽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作者对EB病毒诱导的膜抗原及抗体的研究作一综述,着重MA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分泌抗原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期间分不同的时间段用MTT法检测银杏叶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收集细胞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细胞上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e抗原(HBeAg)。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经银杏叶提取物作用过的细胞,其培养上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e抗原明显少于未加该药作用者。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及HBeAg,且对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岚  袁跃传 《癌症》1996,15(1):38-40
我们采用PCNA基因探针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U937、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贫血患者骨髓细胞中PCNA RNA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CNA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急性白血病最高,MDS-RA介于白血病和贫血之间。提示PCNA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的增殖及潜在恶性变程度有关,此外,我们还注意到,PCNA的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性别、年龄、达到完全缓解所需的时间及复发等因素无明  相似文献   

8.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yclin)与胃癌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得广州地区成年参考个体111例血清中CA_(19-9)抗原参比值为11.254±6.006KU/L,阴阳性界限值为≤31.0KU/L;207例消化道疾患的临床观察分析认为:该项试验对诊断胃癌、大肠癌,尤其对于其手术后疗效判断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胃肠道良性与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也是胰腺癌的一项较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高温(65℃)固化治癌经历近10年的系列研究。发现癌细胞经高温固化制备的固化瘤苗(STV)是一种能激活宿主产生自主细胞免疫为主的肿瘤特异性抗原之一种。据1992年在布达佩斯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免疫学大会(IUIS)公认性的认为,三分子复体及抗原递呈的研究,将有助于发现“肿瘤特异性抗原”。故重复应用动物肝癌(H22)和人肝癌(Hcc)制备的STV进行了(TCR-STV-MHC)三分子复体实验。奇迹般的证实“固化瘤苗激活的淋巴细胞(STV-AL)”达到95%以上的溶癌细胞率(p<0.001)。并发现该瘤苗有类白介素-2扩增淋巴细胞性质。如此效应得到进一步证实,固化瘤苗将成为抗癌、防癌的一种特殊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观察几种微量元素的抗增殖作用钟小明,杨杏芬,庄志雄,张桥(中山医科大学,遗传毒理研究室)经口给予大鼠四氯化碳(CCl4)500μg/kg,每周二次,共六周(X2组)。做成肝损害模型。同时分别经拌入饲料喂饲锌(X4组4...  相似文献   

12.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5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胃肠道癌抗原(GCA)浓度,以37u/ml为阳性界限值,测得消化道肿瘤GCA阳性率54.4%,其中胃癌55.2%,肠癌54.5%,食管癌25%,肝癌66.7%,而非消化道癌阳性率5.6%,正常人阳性率为5.0%。对9例消化道癌患者化疗前后GCA变化的分析表明,GCA水平的提高可预示病情的进展。提示GCA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及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修饰的肿瘤抗原肽CEA_(610D)疫苗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修饰的CEA610D抗原肽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的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HLA-A2 CEA修饰肽(CEA610D)、HLA-A2天然肽CEA605-613(天然肽)和HLA-A2无关肽MAGE-3(无关肽),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与肽共孵育的方法,诱导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利用MTT法检测CTL的增殖和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表型;RT-PCR检测细胞穿孔素的表达;ELISA法检测CTL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CEA610D疫苗产生肽特异性CTL的能力最强(P<0.05),其CD8+T细胞数也高于天然肽组和无关肽组;在效靶比为40∶1时,CEA610D和天然肽所诱导的CTL对CEA+HLA-A2限制性人结肠癌细胞T84的杀伤活性可达(56.7±3.73)%和(51.2±1.86)%,而3种肽特异性CTL细胞对CEA+HLA-A2人结肠癌lovo细胞杀伤活性维持在本底水平;CEA610D组的CTL所释放的杀伤相关介质穿孔素和上清中IFN-γ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与天然肽相比,CEA610D疫苗可打破自身表位的免疫耐受,在体外抗肿瘤免疫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大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AgNOR计数的对比观察张亚历,周殿元,彭华生,张月彩,李永强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广州市510515)本文对比观察了肿瘤发生过程中结肠粘膜上皮PCNA和AgNOR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以探讨大肠肿瘤...  相似文献   

15.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是一种跨膜蛋白质,能够抑制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降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CTLA-4与多种肿瘤的形成相关,其与肺癌的内在联系也备受关注。同时在肺癌的免疫治疗中CTLA-4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近年来CTLA-4与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粒细胞相关抗原(CD15)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涛  叶民 《浙江肿瘤》1995,1(1):36-37
粒细胞相关抗原(CD15)又称LeuM1,主要存在于何杰金病的R-S细胞中。我们利用CD15抗体检测了6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发现CD15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显著的相关性;65例胃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6.15%,癌旁异形增生腺体的阳性表达率为54.76%;正常胃小凹膜表达阴性,前二者与后者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胡丽萍  罗善云 《癌症》1992,11(5):365-367
为进一步探索HSV—2与宫颈癌的关系,本实验采用PAP方法检测了HSV—2诱发的实验性小鼠宫颈癌或阴道癌中的HSV—2抗原。19例癌组织中有18例为HSV—2抗原阳性,阳性率为94.27%。在24例无癌宫颈阴道组织中,12例为HSV—2抗原阳性,阳性率为50%。两组阳性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本实验进一步完善了HSV—2诱发宫颈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徐燕杰  陈乐真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3):172-174,T000
本文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周期素的单克隆抗体PC10,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作了研究,并与组织学分级和预后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移行细胞癌科级间比较PCNA表达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PCNA表达强级(>76%)与弱级(<75%)之间比较生存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此方法是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移行细胞癌切片上检测细胞增殖分数的一  相似文献   

19.
诊断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用于诊断和分期哈献文摘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21)理想的前列腺癌标记物,应具有协助早期诊断、分期和疗后监测的功能,对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早期癌方面,还要有高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al secretory protein 4,HE4)、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恶性组,同期81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良性组,114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HE4、CA125变化情况,用ROC曲线对HE4、CA125子宫内膜癌最佳诊断切点实施分析,评价两种指标单独检验与联合测定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结果: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相比CA125具有明显优势(P<0.05);各组患者HE4、CA125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HE4、CA125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5)。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等均高于CA125,单独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测定HE4、CA125这两种指标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度,HE4诊断子宫内膜癌效果优于CA125,HE4与CA125联合检验具有互补作用,可以避免单独检验发生的误诊漏诊,提高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