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OZ)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及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CI法复制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动物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0.8、0.4、0.2ml)的OZ予以干预,用Von Frey纤维丝机械刺激触痛仪及冷板测痛仪测定不同剂量OZ对CCI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与冷缩足反射阈值的影响;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剂量OZ对CCI大鼠脊髓组织NF-κB p65、IκBα及IKK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CCI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组比较,OZ 0.8、0.4ml剂量升高CCI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冷缩足反射阈值(P0.05,P0.01);OZ 0.8、0.4ml剂量可下调CCI大鼠脊髓组织NF-κB p65、IκBα及IKK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OZ对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 p65、IκBα及IKK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 NF-κB 通路探讨绿萝花黄酮治疗 DPN 小鼠的机制。 方法 将 60 只小鼠分为对照组、 模型组、 绿萝花黄酮低、 中和高剂量组、 阿卡波糖组各 10 只。 将小鼠雪旺细胞分为正常组、 LPS 组、 绿萝 花黄酮低、 中、 高剂量组。 比较各组小鼠神经传导功能指标、 热痛阈值、 炎性因子、 NF-κB 信号通路关键 蛋白及相关 mRNA 表达水平。 结果 绿萝花黄酮提高小鼠 MNCV、 SNCV 及热痛阈值, 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P < 0. 05); 降低 p-NF-κB P65 / NF-κB P65、 p-IKKβ/ IKKβ 蛋白比值, 提高 p-IκBα/ IκBα 蛋白比值 ( P < 0. 05); 下调 NF-κB P65、 IKKβ mRNA, 上调 IκBα mRNA (P < 0. 05)。 结论 绿萝花黄酮通过抑制 NF-κB 信号通路降低炎性因子释放, 减轻 DPN 小鼠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肾移植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白藜芦醇高和低剂量组[40和2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术后24 h,检测血清Cr、BUN、SOD和MDA水平,RT-qPCR检测肾组织Bax和Bcl-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KKα、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Cr、BUN和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肾组织Bax mRNA表达增加,Bcl-2 mRNA表达降低,IKKα、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显著降低血清Cr、BUN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Bax mRNA、IKKα、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提高Bcl-2 mRNA表达(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肾移植大鼠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微小RNA-122(miR-122)低表达对糖尿病肾病(DN)足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增殖、凋亡、迁移和IκB激酶(IK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HGPC,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正常糖组(5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30mmol/L D-葡萄糖)、inhibitor NC组(转染inhibitor NC片段至细胞,后加入30mmol/L D-葡萄糖)、miR-122 inhibitor组(转染miR-122 inhibitor片段至细胞,后加入30mmol/L D-葡萄糖),每组设置3个重复。24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各组细胞中miR-122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IL)-6、IL-1β及IL-10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Hoechst 33258染色法及划痕法分别测定细胞活力、增殖率、凋亡率及迁移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B)测定细胞中IKKα、IκBα、磷酸化(p-)IκBα、NF-κB p65、p-NF-κB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天麻素(gastrodin or GAS)对炎性痛小鼠诱致的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成年小鼠10只,一侧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制备炎性痛模型后,于6、12、24、48、96、168 h分别观察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的变化。选取出生14~18 d小鼠,按照上述相同方法建立炎性痛模型,24 h后制备脊髓薄片(300μm),孵育1 h后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通过灌流系统给予GAS(300μmol/L),并探究其对炎性痛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在成年小鼠炎性痛模型中,CFA诱致的痛觉过敏可持续1~2周,在24 h达到高峰;(2)在出生14~18 d小鼠CFA注射24 h后,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出现显著的自发放电增强现象;(3)GAS可以显著抑制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频率,对幅度无显著作用。结论:GAS对炎症导致的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增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缓解炎性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E4抑制剂咯利普兰抑制髓样相关蛋白8/14(MRP8/14)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促炎性因子释放的刺激作用,并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其中的作用。方法:MRP8/14刺激RAW264.7细胞,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蛋白和mRNA水平;咯利普兰预处理RAW264.7细胞后,MRP8/14刺激细胞,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和q PCR技术分别检测TNF-α和IL-6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AW264.7细胞内NF-κB P65蛋白核移位情况。结果:液相芯片及q PCR结果显示MRP8/14具有很强的促炎性因子TNF-α和IL-6释放的作用(P0.01),而咯利普兰可以显著减弱MRP8/14促炎性因子释放的作用(P0.05)。此外,MRP8/14能够诱导NF-κB P65蛋白发生磷酸化,胞核中P65蛋白增加;而咯利普兰显著减弱NF-κB P65蛋白磷酸化(P0.05)。结论:咯利普兰可能通过NF-κB途径显著减弱MRP8/14的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小RNA-181a(miR-181a)对香烟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HBECs)致炎因子生成与IV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V)、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RT-qPCR检测CSE诱导下HBECs中miR-181a的表达情况。转染miR-181a mimic后经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 IV、fibronectin和α-SMA的表达;并进一步评估NF-κB/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CSE可显著增加HBECs中致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TGF-β1的生成,显著上调collagen IV、fibronectin和α-SMA的表达,同时细胞内miR-181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转染miR-181a mimic可显著抑制CSE诱导的HBECs致炎因子生成及collagen IV、fibronectin和α-SMA表达(P0.05)。此外,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转染miR-181a mimic可抑制CSE诱导的NF-κB/TGF-β1/Smad3信号活性(P0.05)。结论:上调miR-181a表达可部分逆转CSE诱导的HBECs致炎因子的释放及collagen IV、fibronectin和α-SMA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12):1320-1325
 摘 要:目的 观察槐定碱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IKKβ,IκBα,NF-κB P65及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内毒素机制。方法 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槐定碱对照组、LPS组、槐定碱干预组。槐定碱干预组加入LPS100μg/L孵育1h,弃去LPS后加入槐定碱15.63mg/L,作用5、30、60、120min,分别获取细胞与培养液。RT - 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F-κB等的mRNA与蛋白表达,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含量。结果 LPS组各时间点IKKβ、pIκBα、NF-κB P65 mRNA和/或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 < 0.01);槐定碱干预组以上因子mRNA和/或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均较同时间点LPS组显著回落(P < 0.01)。结论 槐定碱调控LPS激活的巨噬细胞NF-κB通路IKKβ、IκBα、NF-κB P65等分子的表达,进而抑制下游TNF – α分泌是其抗内毒素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NF-α和NF-κB在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疼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CCD大鼠模型,采用von Frey纤维丝监测机械痛阈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和NF-κB在DRG中的表达变化趋势,分析其与疼痛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研究TNF-α在DRG中的表达位置。结果:CCD组的50%机械缩足阈值在术后1 d即开始明显下降(P0.01),7~14 d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上升,直至术后35 d仍明显低于术前及sham组(P0.01)。而DRG上的TNF-α及NF-κB于造模后各时点均显著增多(P0.01),且TNF-α的表达趋势与50%机械缩足阈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DRG慢性压迫可促进其上的TNF-α和NF-κB的合成和分泌,进而诱发机械痛觉过敏。因此,TNF-α/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CCD模型疼痛形成的重要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土荆皮乙酸(PLAB)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抗炎作用及影响M1表型偏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给予0.5μmol/L PLAB和1μmol/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阻滞剂GW9662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PPARγ和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水平。结果 PLAB能够明显降低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IL-1β、TNF-α的mRNA水平,上调PPARγ的mRNA水平。下调NF-κB p65、p NF-κB p65、IKKα、IKKβ、p IKKα/β、IκBα、p IκBα的蛋白水平,使RAW264.7细胞阻滞在G0和G2期。GW9662可以抵抗PLAB的抗炎作用。结论 PLAB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并抑制巨噬细胞向M1表型偏移,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调控NF-κB/PPARγ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芝麻素对肥大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MC-1细胞,用10 μg/ ml 的anti-DNP IgE 处理细胞6 h 后,再用100 ng/ ml 的DNP-HAS 孵育10 min 诱导HMC-1 细胞活化,在DNP-HAS 处理前给予最终浓度25、50 和100 μg/ L 芝麻素预处理30 min 后光镜下观察芝麻素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ELISA 法检测芝麻素对肥大细胞组胺、TNF-α、IL-6、IL-1β、IL-8 释放的影响,Western blot 方法观察芝麻素对Fc RI 受体下游信号Lyn 和 Syk,PKC琢激活,IκB琢磷酸化和NF-κB 活化的影响。结果:DNP-HAS 能明显诱导HMC-1 细胞脱颗粒,促进组胺和TNF-α、IL-6、IL-1β和IL-8 等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Fc着RI 受体下游信号分子Lyn、Syk 和PKCα,磷酸化IκBα,促进NF-κB 活化(P<0.05)。芝麻素高(100 μg/ L)、中(50 μg/ L)浓度能明显抑制HMC-1 细胞脱颗粒和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Fc着RI 受体下游信号激活,抑制NF-κB 活化(P<0.05)。结论:芝麻素通过PKCα/ NF-κB 途径抑制肥大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IκB信号通路在肾小球系膜细胞环氧化酶-2(COX-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系膜细胞培养上清中PGE2水平;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OX-2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和Westernblot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F-κB活化、p65亚基核转位以及IκBα和IκBβ的降解。结果:IL-1β显著上调系膜细胞PGE2释放和COX-2表达,PDTC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COX-2表达及PGE2释放;IL-1β诱导系膜细胞NF-κB活化,p65核转位及胞浆内IκBα和IκBβ的降解。结论:IL-1β通过NF-κB/IκB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中COX-2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在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中的表达。方法:6周龄近交系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毒性心肌炎组,分别给予0.1 m L PBS和10-5.69TCID50/m L CVB3注射,第4天和第10天各随机取8只小鼠处死并取血和心脏标本。Reed-Muench法测定接种病毒滴度;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后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MMP-2和NF-κB p65在心肌组织表达的分布和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MP-2、NF-κB p65和IκBα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提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MMP-2和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感染组IκBα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ELISA结果提示血清TNF-α含量在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TNF-α、NF-κB p65和MMP-2表达显著上调,可能通过相关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e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所致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对NF-κB p65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组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e低、中、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均用2F球囊导管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制模后次日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人参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12.5、25、50 mg/kg人参皂苷Re。连续给药14 d后取损伤段颈动脉,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管管腔面积(lumen area,LA)、内膜面积(intima area,IA)、中膜面积(media area,MA),计算内膜/中膜面积比(IA/MA);real-time 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管腔明显变窄(P0.01),血管壁TNF-α、IL-1β的mRNA水平及PCNA、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e中、高剂量组血管内膜增生明显减轻(P0.05),血管壁TNF-α和IL-1β的mRNA水平及PCNA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则明显下调(P0.05)。结论:人参皂苷Re能减轻球囊损伤所致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及激活蛋白1(AP-1)对A型流感病毒(IAV)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异位胰蛋白酶及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40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经鼻假感染15μL生理盐水;感染对照组经鼻感染40空斑形成单位(PFU)IAV;NF-κB抑制剂组经鼻感染40 PFU的IAV,腹腔注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10 mg/kg,每天1次;AP-1抑制剂组经鼻感染40 PFU的IAV,腹腔注射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2.5 mg/kg,每天1次。感染后第9天处死小鼠,切取心脏组织分别进行病理及生化检查。结果:IAV感染可诱导心肌组织中异位胰蛋白酶及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显著上调,引发心肌急性炎症反应。PDTC能显著抑制心肌中NF-κB激活以及异位胰蛋白酶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有效抑制IAV复制,减轻心肌炎症反应(P0.01)。NDGA能有效抑制AP-1活性(P0.01),轻度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P0.05),但对异位胰蛋白酶表达、IAV复制及心肌炎症程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IAV感染心肌组织后主要通过激活NF-κB诱导心肌中异位胰蛋白酶及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AP-1通路可能仅部分参与了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脊髓核因子κB(NF-κB)、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56只180~22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sham组 (n=8)和CCI组(n=48)。于术前1 d、术后1 d、4 d、7 d、14 d和21 d测定机械缩爪阈值(MWT)和热刺激缩爪潜伏期(PWL)后处死,取L4~L6脊髓,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NF-κB、NR2B和iNOS的表达。结果: CCI组MWT及PWL值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5, n=8)。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CI组术后脊髓NF-κB、NR2B和iNOS明显高于术前(P<0.05, n=4)。iNOS mRNA与NF-κB mRNA和NR2B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42, P<0.05; r=0.833, P<0.05)。结论: CCI大鼠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可能与脊髓NF-κB和NR2B活化并上调iNOS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化痰方(YHHD)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及YHHD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UUO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各药物干预组以相应浓度的药物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用药12周后采集标本并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酸(UA)的水平,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计算肾间质胶原纤维沉积率,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Krüppel样因子15(KLF15)、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HMGB1)、核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蛋白I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连接蛋白(FN)、I型胶原(Col I)和Ⅳ型胶原(ColⅣ)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KLF15、HMGB1和NF-κB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胶原纤维沉积率及Cys-C水平显著升高(P0.05),KLF15的m 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HMGB1、NF-κB、IκB、MCP-1、IL-1β、TNF-α、FN、Col I和ColⅣ的m RNA及HMGB1、NF-κB和MCP-1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YHHD中、高剂量组及替米沙坦组的胶原纤维沉积率显著降低(P0.05),且HMGB1和NF-κB的蛋白表达以及IL-1β和TNF-α的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YHHD高剂量组及替米沙坦组KLF15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MCP-1的蛋白表达及FN的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YHHD高剂量组KLF15的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MCP-1、Col I和ColⅣ的m 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YHHD各剂量组及替米沙坦组NF-κB和IκB的m RNA表达及Cys-C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组间U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益气化瘀化痰方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上调KLF15表达、抑制肾组织HMGB1和NF-κB及其下游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令  周庾  袁毅  陈智  张传志  蔡明 《解剖学报》2018,49(4):506-511
目的 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关节肿胀指数、炎症因子水平、toll样受体4(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病理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FB(40 mg/kg、80 mg/kg、160 mg/kg)组,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大鼠关节肿胀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巨噬细胞中TLR4、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HE染色进行大鼠关节病理评分。结果 模型组关节肿胀指数、炎症因子水平、TLR4及NF-κB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不同剂量的TFB组(40 mg/kg、80 mg/kg、160 mg/kg)关节肿胀指数、炎症因子水平、TLR4、NF-κB表达及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TFB剂量越大,所有指标表达水平越低(P<0.05)。结论 TFB对AA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肿胀指数及炎症因子水平、抑制TLR4和NF-κB表达、阻碍血管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XA4)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pG2肝癌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HGF处理组、HGF+LXA4处理组、HGF+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处理组。RT-PCR检测脂氧素受体(ALX)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MMP-2、MMP-9、IκBα和NF-κB p65的表达量,ELISA检测TNF-α、IL-1β、VEGF和TGF-β分泌水平,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NF-κB转录活性。结果: HepG2肝癌细胞表达ALX,LXA4和BML-111下调COX-2、 MMP-2和MMP-9,抑制TNF-α、IL-1β、VEGF和TGF-β分泌,并且干扰NF-κB转位及其转录活性。结论: 脂氧素抑制HGF诱导HepG2肝癌细胞表达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包括VEGF、COX-2、TNF-α、IL-1β、TGF-β、MMP-2及MMP-9,此效应可能通过干扰NF-κB活化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破骨前体细胞Raw 264.7细胞系释放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LPS刺激Raw 264.7细胞构建炎症模型,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细胞,采用MTT检测Res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影响,免疫荧光双标以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Res(1μmol/L和5μmol/L)对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细胞炎性蛋白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环氧合酶-2(COX-2)、炎性信号蛋白核因子-κB(NF-κB)蛋白与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Res(1μmol/L和5μmol/L)在翻译水平和转录水平上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细胞炎性蛋白酶i NOS和COX-2表达,同时了抑制细胞炎性因子IL-1β与炎性信号蛋白NF-κB的上调。结论 Res可能通过NF-κB调控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抑制破骨前体细胞的激活,进而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