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综合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瘫痪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综合功能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指标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综合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17-1418
目的观察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降低脑外伤患者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35例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的时间为初次减压术后的2个月后,研究组40例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的时间为初次减压术后的2个月内。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为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减压术后2个月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脑积水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上述3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P<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郭艳  李玲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15-4216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入院后给予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由康复医师对90例患者的各项功能做出评估,制定个体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MBI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临床颅脑损伤的早期康复治疗已成为必然趋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肢体功能训练护理,治疗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ADL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80%,高于对照组的6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能有效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护理,研究组则接受基础护理联合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肌力和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上肢、下肢的肌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肌力和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颅脑损伤神经功能障碍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降颅压、保脑、吸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加入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结果两组均完成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亚低温联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及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探讨运动疗法联合针灸对格林 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四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辽宁省某医院诊治的84例GB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四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胫神经、正中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简化Fugl Meyer量表(FM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中上肢运动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DL中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胫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与感觉传导速度(SC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胫神经、正中神经MCV与SCV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疗法联合针灸可改善GBS患者四肢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神经功能、脱机时间、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2例和早期康复治疗组44例,常规治疗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早期康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正规的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0 d。观察治疗后患者昏迷时间、神经功能、脱机时间、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昏迷时间、脱机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功能指标明显降低,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早期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昏迷时间、脱机时间、降低神经缺损功能指标,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林燕婷 《医疗装备》2023,(19):124-126
目的 分析气压治疗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早期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气压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黏度(PV)]、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股静脉)、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T、APTT、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压治疗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效果理想,可降低凝血功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 KTH整合模式的早期康复锻炼,其肌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 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收治的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n=58) 和研究组 (n=56)。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早期康复锻炼,研究组:对患者实施基于 KTH整合模式的早期康复 锻炼。采用徒手肌力量表 (MMT)、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定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等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 2 w、4 w后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肌力、运动、日常生活活动、神经等 功能差异。结果:康复治疗2 w、4 w后,研究组患者MMT肌力分级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10.201、 6.885,P值均<0.05);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245、3.272,P值均<0.05);Bar⁃ 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005、3.282, P值均<0.05);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 为3.159、7.027,P值均<0.05)。康复治疗4 w后,研究组患者10 m最大步行速度大于对照组,“起立—行走”时间小于对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 4.019、2.955,P值均<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基于 KTH整合模式的早 期康复锻炼,能够显著提高其肌力,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患者肢体残疾,有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杨梅 《智慧健康》2023,(2):59-62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治疗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表法随机分组,其中30例为对照组,3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比较两组观察结果。结果 在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分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更低,认知功能分值更高(P<0.05)。在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分值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更确切,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改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与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神经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评分值均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81.63±21.87)和(80.28±14.53),而对照组分别为(53.12±20.37)和(56.71±13.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心理承受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梦霞  陈路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795-796,803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实验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脑水肿期或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严格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在患者脑水肿期之后进行不严格的常规功能锻炼。2组在康复1周后与康复2个月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的ADL评定与肌力的比较。结果康复1周后ADL评分实验组为(6.74±3.42),对照组为(6.56±4.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2个月后实验组ADL评分为(62.24±6.52),对照组为(45.25±7.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康复治疗1周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康复治疗二月后,上、下肢肌力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程序化康复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风险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风险护理)和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ADL评分、NDS评分以及HAMD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持续高热)。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NDS评分以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DS评分、HAMD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风险护理的有效性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康复锻炼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电刺激治疗,研究组进行早期盆底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力均有一定改善,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漏尿量以及尿失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漏尿量以及尿失禁程度均有一定改善,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当早期进行盆底康复锻炼,从而改善盆底功能,这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在神经外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68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了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质量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两组患者半年的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在神经外科中给予高压氧配合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提升患者生活能力且身体恢复较快,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