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7例塑料棚内中毒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 1999年冬季收治塑料棚内中毒患者 37例(35起 ) ,现就其临床资料加以分析。1 一般资料 :37例中毒患者中男 2 8例、女 9例 ,有 1家3人同时发病。作业空间约 2 0~ 2 0 0m2 ,高度 1 3~ 1 8m ,停留时间 1~ 4h ,诊断为二氧化碳 (CO2 )中毒者 2 9例 (棚内CO2浓度为 3 7%~ 9 6 % ) ,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恶心、呕吐者 2 4例 ,谵妄、惊厥者 3例 ,昏迷 2例。诊断为一氧化碳(CO)中毒者 8例 (棚内CO浓度为 0 0 6 %~ 0 11% ) ,轻度中毒 4例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 (COHb)为 10 %~ 2 5 % ;中度中毒2例 ,COHb30 %…  相似文献   

2.
接触SO2作业工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接触SO2 作业工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情况 ,我们选择商丘磷肥厂接触SO2 作业工人及商丘桐木加工厂非接触SO2 工人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1 对象与方法以商丘磷肥厂H2 SO4 车间和磺磷车间 30 3名接触SO2 的工人为接触组 ,车间空气中SO2 浓度为 2 6~ 5 7 1mg/m3。桐木厂 2 6 5名不接触SO2 的工人为对照组 ,车间空气中SO2 浓度 <0 4mg/m3。两组在作业环境、卫生医疗条件和卫生习惯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统计分析健康体检资料中有关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情况 ,其中包括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和慢性支气管炎 3种疾…  相似文献   

3.
1 中毒原因与经过1989年5月21日某电镀厂5名工人,进入10万立升铁罐做镀前涂料冲洗,用氰化钠加水操作时,先有4名工人进入罐内操作,6~7分钟时,有2名昏倒在罐内,另2名感到呼吸困难。便出罐唤1人进入罐内,将昏倒的2名工人拖出现场,5名工人均发生急性中毒,立即被送往医院救治。  相似文献   

4.
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亚氯酸根等四种离子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 ,ClO-2 的浓度不得超过 0 2mg/L ,BrO-3 ,Br-,ClO-3 尚无相应标准。ClO2 -,Br-,ClO-3常用测定方法有滴定法[1] ,分光光度法 ,电化学法。我们用离子色谱法测定 ,一次进样 ,1 8min内完成对ClO2 -,BrO-3 ,Br-,ClO3 -的测定。回收率在 81 6%~1 1 0 %之间 ,日间RSD在 1 67%~ 7 89%之间 ,最低检测浓度为ClO-2 2 4μg/L ,BrO-3 1 0 0 μg/L ,Br-5 0 μg/L ,ClO-3 4 4μg/L。该方法操作简便 ,方法先进 ,可连续监测 ,…  相似文献   

5.
已知细胞色素P45 0 (CYP) 3A4可通过氧化型生物转化反应将有机磷农药 (OPs)对硫磷氧化脱硫 (S→O)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对氧磷。本研究探讨CYP同工酶 3A4和 2D6在 3种OPs(对硫磷、毒死蜱、二嗪磷 )代谢活化中的作用。以血清胆碱酯酶 (ChE)活性为观察指标 ,比较加抑制剂与不加抑制剂时的ChE活性变化。对硫磷、毒死蜱、二嗪磷的标准溶液浓度为 1 0mg L ,各配成所需浓度 ,用氮气吹干 ,加入含人肝微粒体 (每毫升微粒体蛋白 0 2mg)的辅因子溶液 45 0 μl( 6mmol LG 6 P ,5mmol LNADP ,5 0 0U LG …  相似文献   

6.
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8月 18日晚 ,某炼铁厂发生一起 7人一氧化碳 (CO)中毒事故 ,其中 1人死亡 ,我们对事故现场及原因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1 现场劳动卫生资料事故的现场是在炼铁厂新建成刚投产 17天的350m3高炉的煤气总管道眼镜阀平台 ,煤气总管道直径 1 2m ,眼镜阀平台长 1 8m ,宽 2 9m ,架在距地面 8m的煤气总管道两侧 ,平台南侧有阶梯通向炉前大平台 ,阶梯宽只有 0 4m ,平台北侧没有阶梯可以上下。工人们翻眼镜阀时需从煤气总管下面钻过。平时高炉正常生产时平台上没有工人工作 ,一氧化碳浓度不超标。2 中毒经过事故发生当天 ,高…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潼关地区一国有金矿冶炼厂有工人 10 0余名 ,日处理矿石 5 0 0 0 0kg ,其工艺过程主要是利用汞板收取原生态金 ,然后将金、汞一起加热 ,除汞成海绵金 ,最后精炼。 1998年 3月 ,我们对该厂接触汞的工人进行了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检测 ,同时对其与尿汞的关系试作简单分析。1 对象 :汞作业组为汞板、浮选工段工人及蒸熔汞工段管理人员共 83人 ,其中男 6 0人 ,年龄 2 3~ 6 0岁 ,工龄 5~ 10年 ;女 2 3人 ,年龄 2 1~ 39岁 ,工龄 3~ 7年。对照组 2 5人均为非接触汞的健康人。统一做内科、皮肤、口腔等方面常规检查。受检者当天上午 …  相似文献   

8.
我市某公司于 1998年投资 70 0 0万元新建一白炭黑厂 ,2 0 0 0年 3月投产。白炭黑粒径 1μm左右 ,产品中SiO2 含量≥ 96%、水含量≤ 1%。在对初步设计进行职业安全卫生审查时 ,我们认为该厂主要职业危害是包装点的粉尘 ,其SiO2 含量高、粒径小、相对比重较轻 ,极易弥漫 ,故危害性很大。对于该包装点粉尘污染的控制 ,我们提出了两条意见 :( 1)采用高质量的包装机 ;( 2 )在包装点设通风除尘设施 ;( 3 )单独设包装间。投产后 ,我们在验收监测时发现 ,包装点呼吸带粉尘浓度为 4 .3mg/m3,超出《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相似文献   

9.
乡镇蓄电池厂工人的职业性铅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 0 0 3年对台州市路桥区3家私营蓄电池厂接触铅的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筛检,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铅接触工人共183人(男12 0人、女6 3人) ,年龄19~5 5岁(平均2 8岁) ,铅接触工龄3个月~8年(平均2年)。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的测定采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16 0 0 9 1995 ) ,用FC 1A型粉尘采样器(北京市劳动环境保护科学院)采样,速度为15L/min ,体积为15 0L ,采样点设在工人操作点的呼吸带。按统一表格询问既往史、职业史、个人卫生习惯及与职业有关的症状,并做常规内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尿铅和尿粪卟啉、尿δ氨基 γ酮戊酸…  相似文献   

10.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 0 0 2年第 1期 5 0页《麝香草酚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硝酸氮含量》一文采用麝香草酚法直接测定食品中硝酸盐 ,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结果准确可靠 ,值得推广和应用。为使这一问题得到更完善解决 ,特提出如下补充意见。1.方法原理应是硝酸盐和麝香草酚在浓硫酸溶液中形成硝基酚化合物[1] 。反应如下 :(CH3 ) (C3 H7)C6H3 OH +H2 SO4+NO-3 → (CH3 ) (C3 H7)(NO2 )C6H2 OH +HSO-4+H2 O(CH3 ) (C3 H7) (NO2 )C6H2 OH +NH3 ·H2 O→ (CH3 ) (C3 H7)(N2 O2 H4)C6H2 O +…  相似文献   

11.
包国华 《中国校医》2001,15(6):442-443
一氧化碳 (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是急性CO中毒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发病机理仍尚未明了 ,无确实可靠的治疗方法。临床症状包括有神经精神等诸方面表现 ,中、老年多发 ,误诊误治者亦常发生 ,临床报道不多。我院于 1994年至2 0 0 0年共收治 2 1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中 ,男 15例、女 6例 ,年龄 48~ 75岁 ,其中 48~ 60岁 2例 ,61~ 70岁 13例 ,71岁以上 6例。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接触CO而中毒者 9例 ,在生活中用蜂窝煤取暖过宿而中毒者 12例。发现病人昏迷至清醒时间 …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周村区超级市场的卫生学状况 ,于 1998年1月至 2 0 0 0年 5月对本区 3家大型超级市场进行了卫生学指标检测。调查超级市场室内气温、气湿、风速、照明、噪音和空气中CO、CO2 浓度 ,时间分冬夏两季。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所测项目均采用梅花状布点 ,仪器采用北京市天跃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公共卫生监督箱。按GB 96 70— 1996《商场卫生标准》进行评价。本次调查检测 4 3个点 ,其中冬季 2 3个点 ,夏季2 0个点 ,共检样品 30 1份。结果见附表。附表 冬夏两季卫生学指标检测结果检测项目冬季 x±s合格率 ( %…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国有企业 (国企 )与私营企业 (私企 )炼焦工人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 ,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某国有焦化厂与某私营焦化厂炉顶作业工人各 31人为炼焦工人组 ,均为男性。国企 :年龄 2 4~ 5 0岁 ,平均 38 0岁 ,专业工龄 8~ 30年 ,平均 19 7年 ;私企 :年龄 2 0~ 5 2岁 ,平均 37 0岁 ,专业工龄 5~ 30年 ,平均 17 8年。对照组选择同一地区不接触焦炉逸散物 (COE)及其他有毒、有害因素的粮库男性工人 2 9人 ,年龄 2 1~ 5 3岁 ,平均 39 0岁 ,专业工龄 5~ 32年 ,平均 18 2年。国企和私企炼焦工人组及对照…  相似文献   

14.
1 中毒事故经过2 0 0 2年 11月 17日上午 8时许 ,本县某化工厂的 2名工人在未戴防毒面具的情况下 ,1人先进入贮存罐准备清理残液时随即昏倒 ,另一人欲救同伴时也相继昏倒。这时一业主来到现场 ,见 2人倒在贮存罐内 ,呼之不应 ,便立即拨打“119”求救 ,消防人员于 9时许赶到现场 ,将 2人拖出贮存罐时发现已死亡。法医尸检报告死者胸背部与双肩部皮肤有腐蚀伤痕 ,并形容皮下组织如豆腐渣。当时考虑排除他杀 ,未作进一步尸体解剖。2 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结果原料贮存罐为一横放的锈迹斑斑的铁桶 ,直径 1 2m ,高1 8m ,桶体有一 0 5m× 0 6m的拉…  相似文献   

15.
低浓度一氧化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接触CO作业(CO平均浓度0~149.1mg/m3)的工人47名(COHbX为0.25±0.017),与非接触CO作业(CO平均浓度2.241~5.819mg/m3)的工人(COHbX为0.018±0.020)进行了配对调查研究,结果接触组以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及失眠为特征的神经衰弱综合征改变明显;心电图异常的例数增多;周边视野缩小;选择反应时延长;肺功能V25实测值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但两组工人的暗适应时间,Hb、RBC及TC、TG、β-LP、HDL,以及FEV1及PaO2、SaO2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区别。通过本次配对调查研究结果,可初步说明,长期接触低浓度CO作业工人,脱离CO作业24小时后,COHb、PaO2及SaO2均在正常范围,但对接触工人的神经系统及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机能检查),COHb、心电图、脑电图、周边视野,选择反应时,应列为对接触低浓度CO作业工人健康的必检指标。小气道功能的检测、TC、TG、LDL-CHDL的检测可作为选择指标。P300作为一个不需靠外部行为认知过程的客观指标,有必要继续进行临床探索,积累资料,以明确其临床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 6月 9日 ,我市某镇劳动服务公司发生一起 4人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发生在专门用于运输沥青的铁路罐车内 ,较为罕见。1 事故经过当日上午 9:0 0许 ,劳动服务公司派出 5人清理沥青罐车 ,3人入灌内清理 ,2人在罐顶传递。其中 1人下罐途中闻及臭味 ,自觉不适 ,即爬出罐外 ,另外 2人杨某 (男 ,5 0岁 ) ,谢某 (女 ,40岁 )仍在罐内工作。约 10min后 ,罐内杨、谢 2人觉头晕、头痛、乏力、流涕 ,赶紧往上爬 ,杨某爬至罐口即四肢无力 ,倚在梯上 ,谢某晕倒在罐内。罐上同伴将杨某拖出 ,附近工人谭某 (男 ,36岁 )和村民黄某 (男 ,2 0岁…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于 1990年发现莱姆病 ,西北部林区工人感染与发病较多。为探明泉州市安溪县有无存在莱姆病感染 ,我们于2 0 0 0年 1月对白濑林场、竹园林场、茗岩茶场、半林林场 4个点作业工人进行初查 ,8月份复查。调查对象采静脉血作间接免疫萤光抗体试验 (IFA)。结果与讨论 :初查的 83名工人中 ,IFA阳性 6人 ,阳性率7.2 %。其中半林林场调查 6人 ,阳性 3人 ;茗茶茶场调查 32人 ,阳性 4人 ,阳性率 12 .5 %。复查中仅半林林场在 5 8名受检者中检出 1名阳性者 (1.7% ) ,其他 3个点均未发现新病例。调查表明安溪县确有莱姆病感染者存在。感染者均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探讨二硫化碳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我们对某化纤厂作业工人血压、血脂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象 :某化纤厂长期接触二硫化碳 (车间CS2浓度 1 0~ 3 0mg/m3 )的长丝、短丝车间工人 1 85 0人作为观察组 ,工龄 5~ 3 7年 ,平均工龄 1 8年 ,年龄 3 0~ 5 5岁 ,平均年龄 41岁 ;另选择不接触二硫化碳 ,某商场、学校及行政办公人员 81 8人作为对照组 ,年龄 2 8~ 60岁 ,平均年龄 41岁。方法 :测量收缩压、舒张压 ,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分别求出平均值及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血压在安静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事故经过某化工厂的两名维修工人于1985年11月27日下午2点40分开始检修6台硼砂结晶罐.4点15分有人还听到他们在1号罐中修理,5点20分发现他们侧卧于罐中,昏迷不醒.立即向罐内送风后,将二人背出,就地抢救,5点30分呼吸、心跳停止死亡.死者情况例一,易××,22岁;例二,刘×  相似文献   

20.
铝箔采样袋是公共场所、劳动卫生监测等采集及保存气体样品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对铝箔采样袋的气密性进行了研究。1 材料和方法1 1 测定原理 注入一定量的CO标准气于铝箔采样袋中并密封 ,应用CO测定仪测CO浓度。1 2 仪器和标准品 铝箔采样袋 ,二连橡皮球 ,CO标准气 ( ρ(CO) =14mg .M 3) (北京分析仪器厂提供 ) ,CO测定仪 (江苏金坛分析仪器厂提供 )。1 3 实验步骤 按使用说明书调试CO测定仪 ,并开启至正常状态。把CO标准气注入铝箔袋中 ,密封并测其浓度 ,把装有CO气体的铝箔采样袋放在室内 ,分别于第 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