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对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以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5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变化,并比较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患满意率为92.31%,观察组护患满意率为100.0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护患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对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促进疾病康复,并可增进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合并护患沟通技能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1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合并护患沟通模式干预),每组55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HAMD、HAMA、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比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6.36%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为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合并护患沟通技能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胃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4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参照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SCL-90主要因子评分低于参照组,而对于胃溃疡穿孔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穿孔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饮食护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护理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护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效果。方法将医院内科确诊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以及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饮食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 <0.05)。接受护理干预前,研究组的饮食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评分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统计学没有显著差异(P> 0.05)。接受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饮食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评分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 <0.05)。结论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的饮食行为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娜 《安徽医药》2018,22(7):1424-1426
目的 探索全程护理对提高普外科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来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住院治疗的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研究组368例和对照组357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全程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方面、敌对及偏执方面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3、4.17、5.139、4.882、5.934、6.968、9.331、2.111,P<0.05),在精神病性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96.74%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7,P<0.001).研究组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关爱患者和心理支持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 =62.27、52.253、45.852、85.262、62.87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程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普外科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程人性化护理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术后给予全程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溃疡愈合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健康行为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8,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条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全程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结核病防治护理程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8)与参照组(n=42),参照组给予常规防治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防治护理干预基础上加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的评分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评分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结核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治疗依从性,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8月,纳入92例精神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均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6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对比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BPRS评分均较高,差异具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两组患者SAS、SDS、BPRS评分均有所降低,而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45/4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43%(37/46),差异明显(P0.05)。结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优化精神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确切,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后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护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冠心病患者,共96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基础性护理,研究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护能力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2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PIC后,能够使其自我护理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并使其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所选的7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均为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符合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溃疡穿孔手术护理干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同时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34例患者溃疡愈合,愈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中33例患者溃疡愈合,愈合率为94.2%。观察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并发症(出血0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梗阻0例)发生率为2.8%;对照组患者中并发症(出血1例、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梗阻2例)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有助于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共88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SDS、SA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2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乙型肝炎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经介入手术治疗后自护能力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75例对照组和75例观察组。其中,在介入治疗中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采用术后延续性护理措施,两组进行依从性比较和自护能力评分比较。结果治疗依从性评分在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护能力评分在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延续性护理方式针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纳入优质组与参照组(n=41)。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无明显区别,护理干预后优质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降低(p0.05)。参照组与优质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为82.93%、97.56%,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参照组相比,优质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相对较高,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较高,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且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干预性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胃十二指肠溃疡术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予以术后一般护理,实验组开展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态度、人文关怀、基础护理满意度;术后康复依从性、离开医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负性心理;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吻合口瘘等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态度、人文关怀、基础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康复依从性、离开医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负性心理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负性心理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吻合口瘘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干预性护理可改善其不良心理,提高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各方面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105-108
目的通过开展个性化多样式健康教育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疾病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及居家预防保健等护理工作,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管理模式,以达到控制疾病发生发展、康复预防保健的效果,为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住的20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多样式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应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前患者依从性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后患者依从性各项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因素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后患者依从性各项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高质高效地应用于患者人群中,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预防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恩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某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就诊的74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以上护理基础上施加感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SAS与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与SDS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好者30例占81.08%,对照组有22例占59.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恩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消化道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6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遵医嘱行为。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活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能显著提高消化道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效果和对心绞痛发作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医院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各项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以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选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纳入参照组(50例),而选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患者纳入研究组(50例)。观察两组随访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心绞痛恶化、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血糖正常率、血压正常率与胆固醇正常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已减少,且持续时间缩短,比较发现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分别少于、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已提高,比较发现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78.00%,而研究组达到98.0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不仅效果理想,而且可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策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定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将选定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30例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后,记录相关研究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对所患病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以及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临床护理策略实施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对所患病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3%。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依从性方面:实行健康教育前,对照组患者为(11.72±2.85)、研究组患者为(12.28±3.12),二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健康教育后对照组患者为(15.23±3.57)、研究组患者为(26.22±6.65),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以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为明显低于以临床护理策略实施健康教育的研究组患者。结论:应用临床护理策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所患病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病人身体康复,这些积极作用值得在医学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