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12例急性良性肌炎患儿病例,对其易发人群、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发病时间、检查结果以及治疗结果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易发于冬春季节,学龄期为易发人群,主要由流感病毒交叉感染引起,来诊患儿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呈明显增高,可达数十倍以上,主要症状均为下肢肌肉疼痛,休息可缓解,可能是因为流感初期过度活动诱发,所以男性患儿发病率多于女性患儿。经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未发现后遗症。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流感病毒直接侵犯肌肉组织从而引起炎性病变所致,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起病,症状多为双小腿疼痛,但腿部神经系统正常以及cpk测试可进行诊断。给予限制活动,抗病毒治疗可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特点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本院儿科门诊于2010年1月~4月间均诊断符合儿童急性良性肌炎8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 8例均为急性起病,5例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例无明显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血清肌酸肌酶(CPK)在急性期显著增高,一般在580~1600u/L,(正常值24~195u/L)。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起病突然,儿童主要为晨起突发小腿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科 1995~ 2 0 0 1年门诊或住院收治的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 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0例中 ,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19例 ,2 0例均有突然发生的行走困难、肌肉酸痛 ,累及小腿肌肉 17例 ,小腿肌肉 +大腿肌肉疼痛 3例 ,拒绝行走 6例 ,步态异常 3例 ,查体均无皮肤感觉异常或神经病理征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检查 18例 ,均升高。结论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为一良性自限性疾病 ,起病突然 ,恢复快 ,需与流感过程中的肌痛、流行性肌痛、多发性肌炎等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1995-2001年门诊或住院收治的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中,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19例,20例均有突然发生的行走困难、肌肉酸痛,累及小腿肌肉17例,小腿肌肉+大腿肌肉疼痛3例,拒绝行走6例,步态异常3例,查体均无皮肤感觉异常或神经病理征,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检查18例,均升高。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为一良性自限性疾病,起病突然,恢复快、需与流感过程中的肌痛、流行性肌痛、多发性肌炎等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病因及诊治要点。方法对30例急性良性肌炎的患儿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支原体感染可能也是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病因。结论血清肌酸肌酶(CPK)在急性期显著增高。30例急性良性肌炎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16例,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儿童急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分析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儿童急性荨麻疹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1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1日~2014年2月1日,对这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实验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皮疹消失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结果:①100例儿童急性荨麻疹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41例,占41.00%;肺炎16例,占16.00%;扁桃体炎34例,占34.00%;急性胃肠炎6例,占6.00%;化脓性中耳炎3例,占3.00%.②100例儿童急性荨麻疹患者均表现出全身泛发性鲜红色风团或水肿性红斑症状,以发热、咽喉疼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咳嗽、腹痛、呕吐、胸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别占46.00%、56.00%、32.00%、45.00%、47.00%、27.00%及23.00%.③100例儿童急性荨麻疹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白细胞上升54例,占54.00%;中性粒细胞上升36例,占36.00%;淋巴细胞上升6例,占6.00%;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均上升4例,占4.00%.④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39/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疹消失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急性荨麻疹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患者常伴发热、咽喉疼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咳嗽、腹痛、呕吐、胸闷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白细胞伴有不同程度上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积极的疗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皮疹消失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促进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水指数和血乳酸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患者肺水指数和血乳酸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2小时后pH和PO2/FiO_2水平显著提高,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d后EVLWI、Lac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晚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2.13±4.57)d、住ICU时间(15.29±5.07)d显著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5.68±4.67)d、住ICU时间(19.05±4.62)d,P0.05,治疗组患者VAP发生率(42.3%)显著小于对照组(50%),P0.05,两组患者ICU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肺水指数和血乳酸水平,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共同应用于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ASBP)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AS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CRRT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EN-B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d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和肝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干预前后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血乳酸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2018-03~2020-03选取我院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86例,采用常规治疗38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干预治疗48例为试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查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乳酸、CRP及PCT水平,用胸阻抗法检测PaO2/FiO2,统计患者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及28 d死亡情况.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7d的血乳酸、CRP和PCT浓度分别低于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3d的血乳酸及CRP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PaO2/Fi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APACHE Ⅱ和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8 d内死亡率为18.75%,低于对照组42.11%(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加以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机体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干预前后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血乳酸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2018-03~2020-03选取我院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86例,采用常规治疗38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干预治疗48例为试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查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乳酸、CRP及PCT水平,用胸阻抗法检测PaO2/FiO2,统计患者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及28 d死亡情况.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7d的血乳酸、CRP和PCT浓度分别低于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3d的血乳酸及CRP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PaO2/Fi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APACHE Ⅱ和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8 d内死亡率为18.75%,低于对照组42.11%(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加以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机体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分析在临床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施以循证护理的施行疗效。方法随机筛选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手术的100例患者,平均分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为50例。对照组(n=50)施以普通护理模式;实验组(n=50)施以循证护理模式。将2组的住院时长、早期活动、肛门排气时长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长、早期活动、肛门排气时长均少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得到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临床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施以循证护理,预防效果更为突出,加快术后恢复,医疗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影响。方法 50例糖尿病合并乳酸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药物控制血糖、给予碳酸氢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改善肝肾等脏器功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乳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血乳酸水平和对照组入院时的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24、48 h的血乳酸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的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降低严重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的血乳酸水平均采用乳酸氧化酶法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的血乳酸水平、血乳酸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按年龄大小分为两组,年龄大的血乳酸水平高于年龄小的。预后观察组死亡的血乳酸水平高于生存的。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血乳酸水平较健康老人水平高,并且患者年龄越大血乳酸水平越高。血乳酸水平与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以作为检测病情以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6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菊娣 《江西医药》2007,42(5):441-442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6例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26例患儿均呈急性起病,病前有呼吸道感染21例,消化道感染5例;多发生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冬春季发病高,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10倍以上,CPK的下降与临床症状的消失相平行.本病具有自限性,无特殊治疗方法.结论 本病起病急,以双下肢肌肉疼痛伴步态异常为特点,CPK异常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哮喘(BA)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上,应用多索茶碱注射液+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经确诊为BA急性期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实施吸氧、止咳祛痰及应用多索茶碱注射液的治疗方式,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治疗7d症状缓解、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咳嗽缓解、喘息缓解、哮鸣音缓解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血清IL-4、IL-6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多索茶碱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BA急性发作期,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cTn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进行检测。结果在血清心肌酶谱以及肌钙蛋白Ⅰ水平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血清心肌酶谱联合肌钙蛋白Ⅰ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血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能让诊断准确率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儿童在流感过程中发生的肌炎,又称儿童急性短暂肌炎、病毒性肌炎、流感肌炎等。是冬春季发生较多的疾病,常突然起病,肌痛不能行走,极易引起家长恐慌,且易误诊、漏诊,故应引起儿科医师的重视。其病原体不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1],肺炎支原体亦是引起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的酶值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4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洗胃、阿托品、氯解磷定、补液、利尿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50mL+生理盐水100mL,2次/d静点,连用7d;分别于入院后即刻、第1天、第4天采静脉血,测量血清心肌酶值,包括: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并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治疗后第1天及第4天,血清心肌酶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和常规治疗药物,可降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心肌损害,提高救治成功率,血必净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在急性心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50例发生急性心脑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而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的方法,对比7d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较为稳定,无明显波动,且没有出现低血糖现象;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其中4位患者出现低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血管病变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维持血糖平稳,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上不少见,但合并心肌损害的报道比较罕见。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良性肌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9例的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