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7月冠心病患者11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TTM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AHSMSRS)及健康行为水平(HPLP-Ⅱ)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AHSMSRS评分和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M协同护理模式可增强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健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跨理论模型(TTM)健康教育方式对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46例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外,采用基于TTM的健康管理,入组时、管理6个月评价患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6个月后ESCA评分、HPL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血糖控制、用药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BG、PBG2h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TTM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对血糖控制,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大庆市第二医院结核内科三个病房、门诊部6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研究工具包括基本资料问卷和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问卷。结果患者整体自我护理行为总均分为(86.22±17.84)分,属于中等水平;两维度自我护理行为总分分别为(43.86±8.14)分和(42.36±10.79)分,均属于中等水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职业、疾病知识、经济状况,3个因素解释总体变异的28.1%。结论大部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属于中等水平,满足健康偏离性自理需求的自理行为较差。建议医务工作者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尤其是满足健康偏离性自理需求的自理行为,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疾病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以下简称DM)患者的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或早期发现疾病而采取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教育是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DM治疗的核心所在。我院对45例DM患者实施了系统化、专业化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为改变与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以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神经系统康复方法。方法:对医院门诊及住院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通过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进行饮食指导、药物指导、自我监测、运动疗法、康复训练等几方面的指导。对照组常规治疗及健康护理包括口服药的名称、时间、剂量、胰岛素注射情况,饮食治疗情况、肢体肌力情况。结果:1年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的综合恢复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经接受行为改变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强于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行为改变与系统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应用降糖药物,给予一般性指导。干预组除按对照组方法用药外,还包括自我管理教育。随访6个月后,评价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按时自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按时服药和戒烟限酒等遵医行为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其心理状况,控制血糖情况。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54-956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0例。对照组由医生向患者交代糖尿病特点、转归、注意事项;对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影响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个体化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对饮食、运动、合理用药、疾病自我监测、定期复查等自我管理行为给予有效的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自我管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能充分调动患者自身潜能,促使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持续的健康行为模式,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自我心理疏导,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中心接受治疗的98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44例,平均年龄(64.11±4.96)岁;干预组54例,平均年龄(62.13±2.34)岁.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干预组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间的糖代谢指标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NIHSS得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改善均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能提高糖尿病并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家庭支持功能的相关性,为改善本地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供护理干预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和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家庭支持功能量表(FSFS)评分结果将376例分为家庭支持功能良好组(A组)149例和家庭支持功能障碍组(B组)227例。应用一般人口特征问卷(GDCD)、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和家庭支持功能量表(FSF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1)一般人口特征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家庭人均月经济收入、患者病程、婚姻状况及医疗费用支出方式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功能有显著性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情况结果显示:A组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64.39±12.92)明显高于B组(55.64±1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 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功能与其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P 0.05)。结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功能与其自我管理行为关系密切,良好的家庭支持功能对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效控制糖尿病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对照组49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并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知晓水平、熟悉水平、顾问水平、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被公认为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其中,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目前多数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自我管理行为不理想,医护人员开展的饮食健康教育模式多以对患者的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对理论的强化和理解,每次同时接受教育的患者较多,教育效果有时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糖尿病自我效能问卷于2020年3—5月对435名中青年糖尿病居家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行为总均分(4.14±1.34)分,其中饮食维度(3.99±1.51)分,运动维度(3.86±2.43)分,血糖监测维度(4.23±2.59)分,足部护理维度(2.63±2.80)分,遵医用药维度(6.16±1.85)分。97.03%的患者处于中、高度自我效能水平,自我效能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 0.01)。结论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行为总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遵医用药行为最好,运动和足部护理行为最差,医院可联合社区,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大背景下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居家管理方案,促进有效管理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400例糖尿病患者针对个体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对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合理干预。结果患者对糖尿病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严格自我管理,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在知、信的基础上建立院外健康行为模式,提高患者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或延缓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122-124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冠脉搭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例冠脉搭桥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个案管理,两组患者以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和健康行为表来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及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一年后,研究组在健康行为各维度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护理能提高冠脉搭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5.
行为转变理论对2型糖尿病运动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67-3468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对2型糖尿病运动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对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规律运动行为情况进行测评和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在干预后运动相关知识得分以及规律运动行为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用行为转变理论能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16.
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选取6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糖尿病高危足神经感觉评分量表和下肢静脉充盈时间来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更能有效改善麻凉疼乏力症状,改善血运,预防足部溃疡及坏疽,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改善糖尿病高危足症状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114-116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21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0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饮食控制、运动等自我管理行为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同时能提高其运动、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PMT)的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4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基于PMT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MT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与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TTM)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指导,干预组按照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干预后测评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晨峰与昼夜节律出现频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非杓型患者仅有1l例,10例出现晨峰现象,41例出现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明显效果,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前期治疗的8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采用自我管理教育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及自我管理评分、自我管理教育前后自我效能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观察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疗效。结果从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及自我管理量表得分情况分析,干预组FBG值、2h PG值、Hb Al C值分别为(6.25±0.39)mmol/L、(7.27±2.66)mmol/L、(6.12±0.26)%均小于对照组值,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药物治疗、是否合理饮食、是否规律运动、是否自我监测和复诊率较教育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对照组效果明显低于干预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