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反式护理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标准沟通方式(SBAR)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应用于科室护士床旁交接班工作中。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的交班质量、护士综合工作能力及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BAR沟通模式,护理交班的缺陷项目减少,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保证了护理工作安全,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基层医院产科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的80名产科具有独立值班资格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名和研究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交接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交接班,比较两组护士的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骨科、急诊EICU、心内科6个科室治疗的危重症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42)和观察组(n=142)。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观察组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了解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沟通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后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了解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干预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能加强护士、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深入了解,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使医生、护士、患者三方满意度均得到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规范化交班中的效果。方法应用SBAR沟通模式设计急诊护理交班报告单并嵌入护理信息系统,来对急诊护理交班表进行填录,组织低年资护士培训,问题率、急诊医护对交班情况的满意程度以及低年资护士对患者掌握病情程度评分与交接平均耗时。结果使用SBAR沟通形式后,急诊低年资护士发生交班问题机率同比使用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使用SBAR沟通形式后,急诊低年资护士对护理交班情况满意程度同比使用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使用SBAR沟通形式后,急诊低年资护士对患者掌握病情程度评分明显比使用前的高,且在使用后急诊低年资护士交接平均耗时比使用前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SBAR沟通形式后,可以使急诊低年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得以系统化与规范化,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改善医护之间的沟通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同时有效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临床思维能力,让其充分掌握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87例Ⅰ级危重症患者为主要对象,其中1~6月份98例运用传统交班模式设为对照组,7~12月89例采用SBAR模式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和专科护理上的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医护满意度对比分析为91.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病患管理中运用SBAR医护沟通模式,可使医护合作更为密切,有效提高医护合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85例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43例,分别进行重症监护护理和在此基础上的SBAR沟通模式护理。对比各种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4.65%(2/43)和对照组19.05%(8/42)比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护理更为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可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带教给予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进入我院各个科室的实习护生94名,并按照随机数表法把这94名实习护生分成两个组别,每组各有47名实习护生,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带教方式,观察组则应用SBAR沟通模式,观察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SBAR理论成绩和沟通操作实践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沟通方式为以结果作为导向的高效沟通方式之一,可以在医、护、患间构建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保障所有信息在传递时的全面性、准确性。同时,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其在今后可以陆续地被应用于病区间转运患者、手术交接、岗前培训等所有与沟通有关系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生的SBAR理论成绩和沟通操作实践成绩,增加护生的护理经验,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邓娜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6):204-207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联合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SBAR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组采用PBL教学联合SBAR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护士对危重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比较干预期两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两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结果 干预2个月,观察组护士对危重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评分、CTDI-CV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观察组对交接班的完整性、条理性、时效性和重点突出及总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联合SBAR模式在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较好,能提高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降低交接问题发生率,提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邓娜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6):204-207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联合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SBAR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组采用PBL教学联合SBAR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护士对危重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比较干预期两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两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结果 干预2个月,观察组护士对危重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评分、CTDI-CV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观察组对交接班的完整性、条理性、时效性和重点突出及总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联合SBAR模式在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较好,能提高患者整体情况掌握度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降低交接问题发生率,提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骨科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析组接受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SBAR沟通模式,并落实于住院全程;对照组接受常规查房、巡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费用与满意度与护理人员岗位能力提升效果。结果 (1)分析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数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患者总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P0.05);(2)分析组初级责任护士岗位能力考核评分(专科知识与技能、措施实施及健康教育、护理问题及护理计划、护理评估)与高级责任护士岗位能力考核评分(管理能力、应急协调能力、批判性思维、理论知识与技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效果突出,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将术后行常规护理的52例作为对照组,将行SBAR沟通模式联合MEWS对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DVT)进行预警和评估的52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士、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护理应用SBAR沟通模式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提高满意率,对术后DVT预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标准化转运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化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8月该院急诊抢救室院内转运的2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9-10月急诊抢救室院内转运的2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案,观察组采用标准化转运方案,比较2组转运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目前医院实行的SBAR沟通模式涵盖了患者的基本信息(Situation)、就医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 以及意见或建议(Recommendation)。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但传统交接方式重点不突出,关键信息遗漏[1]。为健全ICU患者交接班模式,笔者基于SBAR交接班模式自行研究设计ICU交接班核查表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环霞  魏云  毛莉瑾 《安徽医药》2019,40(7):826-828
目的 探讨基于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的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普外科护士向医师汇报病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SBAR小组,设计普外科SBAR病情汇报指引单,并针对SBAR相关内容进行培训。2018年1~6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11楼病区护士应用SBAR模式向医师汇报患者病情,并对护士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SBAR病情汇报模式前后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医师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使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285.86±16.10)分,高于实施前(261.19±9.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护士满意度得分为(95.81±3.34)分,高于实施前的(90.52±3.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能够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医护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7,(10):772-776
目的:探讨改进式SBAR交接模式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2016年9月30日109例住院患者和护士20名为对照组,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109例住院患者和护士2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交班模式,观察组采取改进式SBAR护理交班模式。比较分析两组交接班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交班时间和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交班质量与交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交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式SBAR交班模式可以提升交接班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医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妇产科病房护理工作由于护理对象特殊、工作环境嘈杂、床位周转快等特点,在护理交接班过程中极易出现交接内容重点不突出、患者与物品交接不清等问题,导致妇产科病房护士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患者信息与需求,影响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化的沟通方式[1],由英文"situation (现状)、ba...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20,(1):46-50
目的探讨简化OSCE模式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月在本院手术室实习的8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教学方法;研究组运用简化OSCE模式联合SBAR沟通模式进行护理教学,老师按编写的护理教学方案对护生进行理论与实操带教。两组在出科前3天按简化OSCE模式进行考核。考试设5个站点: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晨交班报告表、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技术操作和专科技术操作)、术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术后苏醒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生简化OSCE考核成绩及对护理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调查项目中,除实施护理措施(基础技术操作)与本次考试能够反映护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调查项目统计数据,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简化OSCE模式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应用,能巩固实习护生对各类手术护理知识的撑握和运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勇于沟通、积极思考和主动提问,并用评判性思维来研究与解决护理中遇到问题,综合护理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区责任制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未实施分区责任制护理前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和12名医务人员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实施分区责任制护理后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和12名医务人员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0.83%低于对照组的4.17%,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分区责任制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护理交接单在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护理交接单并应用到ICU护理交接班中,进行患者病情掌握率的考核,实地护理质量检查,对比实施护理交接单前后病情掌握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实施后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交接单的应用,使ICU有了统一规范的交接班,提高了交接班的效果,减少了护理缺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或患者家属为观察对象,开展CICARE沟通模式,由实施CICARE沟通模式为分界点,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实行常规沟通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抽取120例,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实行CICARE沟通模式的患者为观察组;通过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继而探究CICARE沟通模式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急诊科护理服务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CICARE沟通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急诊科的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消除医疗纠纷,改善医疗环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