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蔚  戈焰  张伦  李紫盺 《江西医药》2015,50(2):140-141,175
目的观察研究急诊内镜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将9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内镜确诊后随机分成对照A组(单纯内科药物治疗)、对照B组(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凝血酶)及治疗组(内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生肌散)3组,进行临床疗效等情况观察。结果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的止血总有效率及1周再出血率分别为96.67%、3.30%,81.15%、11.11%,93.94%、6.61%,即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周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与对照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止血生肌散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安全、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采用上消化道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因给予与之相适应的止血方式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术后从患者临床疗效、患者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三方面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其疗效确切,患者再出血率及住院时间都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马茹  杨世博 《贵州医药》2023,(10):1580-1581
目的 探究肾上腺素注射液联合消化内镜下和谐夹治疗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和谐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即时止血率、有效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联用肾上腺素注射液与消化内镜下和谐夹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止血效果较好,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康复进程更快,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4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内镜下对不同病因的患者采用喷洒止血、黏膜下注射止血、钳夹止血、高频电极电凝止血,止血术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能降低再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夹联合注射治疗去血痂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的治疗有效性。方法上消化道出血,无活动性出血,出血后24~48h内急诊胃镜检查,内镜下观察有血痂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组及内镜下无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消化道溃疡的保守治疗,并随访1个月。结果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组30d内的再出血率仅为4.7%(2/43),而未采取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的患者组再出血率为24.4%(10/41),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期在血凝块形成而无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行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明显降低患者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00例患者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择期内镜检查治疗,对比两组止血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止血有效率为8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降低再出血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对于治疗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热极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有66例患者经热极治疗即时止血成功,无再发出血,止血效果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热极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不仅提高了急诊止血成功率,并且方法安全可靠易行,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再出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3例,分为对照组(n=70)和内镜组(n=83),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内科止血措施,内镜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对照组止血率为82%,再出血率为11%;内镜组止血率为94%,再出血率为2%;对照组的止血率低于内镜组,再出血率高于内镜组,内镜组的出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能提高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缩短出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止血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止血时间、输血量、肠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P <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输血量、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幽门梗阻、败血症等并发症。结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的效果较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更佳,且有助于降低再出血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入院顺序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先入院的14例,采用常规的内科止血措施;观察组为后入院的14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内镜止血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止血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既能够快速的止血,又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止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66例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内科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应用内镜止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以及康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即时止血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69.70%,72 h后再出血率3.03%低于对照组的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2.0±0.5)d、黑便消失时间(3.2±0.5)d、肠鸣音恢复时间(2.0±1.0)d、住院时间(6.5±1.5)d均短于对照组的(3.0±0.5)、(5.3±1.0)、(5.0±1.0)、(12.0±2.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常规内科止血治疗,内镜止血术治疗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明显、再出血风险低,且患者治疗后恢复快,是优选止血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48h内和48h后胃镜出血病因阳性检出率;比较内镜下止血和药物止血的再出血率。结果48h内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率明显高于48h后出血的检出率;二者经统计学比较P<0.05。内镜下止血与药物止血的再出血率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可明显提高出血的病因检出率,联合内镜下止血可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通过鼻胃管可以早期发现再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资料,按末次出血至诊治时间分组:急诊组40例,均于24h内接受治疗;非急诊组40例,均于24h后接受治疗。对比病因明确诊断率、止血效果。结果:急诊组出血病因明确率、有效止血率均显著性高于非急诊组,而再出血率显著性低于非急诊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止血率差异无明显差异,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处理可有效提升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对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有效率及机体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85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消化内镜下钛夹治疗的42例为对照组,接受消化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的43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止血有效率、治疗前后机体应激因子水平[抗利尿激素(ADH)、皮质醇(Cor)]。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ADH、Cor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消化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能提高止血有效率,降低机体应激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雷尼替丁,治疗组:奥美拉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止血时间(2.16±0.84)d短于对照组止血时间(4.52±1.63)d,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异常,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60例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同期60例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未发生再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病因及入院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血红蛋白(81.5±6.8)g/L及血小板计数(110.5±12.5)×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1±9.4)g/L、(164.7±11.9)×10^9/L,凝血酶原时间(18.3±3.9)s及血尿素氮(17.5±2.5)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2±2.1)s、(8.9±1.9)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院休克率为5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院时出血时间为(4.12±0.22)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12±0.2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患者入院时休克、入院时出血时间均为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患者入院时休克、入院时出血时间是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对再出血现象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单号、双号将本院接收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接受全程优质护理,统计各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一次性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结果在住院及手术时间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再出血率及一次性止血成功率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过程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负面心态,还有助于降低再出血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内镜下药物注射联合组织胶喷洒治疗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80例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药物注射联合组织胶喷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6.04±0.48)d和止血时间(2.05±0.54)d均短于对照组的(14.02±1.55)、(4.28±1.60)d,输血量(410.52±50.68)ml低于对照组的(846.18±60.4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药物注射联合组织胶喷洒治疗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可有效减少止血时间和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镜下注射联合钛夹在降低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96例和研究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研究组采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即时止血率、有效止血率、72 h再出血率及外科手术率.记录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即时止血率、有效止血率、72 h再出血率和外科手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输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缩短出血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再发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侯俊 《现代临床医学》2014,40(6):426-427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观察并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即时止血率为100%,有效止血率为96.0%,72 h后出血率为2.0%,外科手术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即时止血率为93.0%,有效止血率为85.0%,72 h后止血率为4.0%,外科手术率为10.0%。2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2种方法均可以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但是金属钛夹止血法优于药物注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