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角膜板层刀制瓣联合自体血浆注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患者采用Moria角膜板层刀制瓣联合自体血浆注射治疗,观察术后角膜瓣愈合、上皮及基质修复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 8例患者术后眼部疼痛等刺激症状均消失,上皮修复,角膜基质水肿消失,3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改善,随访2m~12m均未发现复发。结论角膜板层刀制瓣联合自体血浆治疗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愈合快,可有效地控制症状、防止复发,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角膜上皮下划痕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上皮下划痕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效果。方法不同原因的大泡性角膜病变9例(9眼),以角膜上皮下划痕联合羊膜移植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于术后第2d角膜刺激症状解除,术后3周角膜上皮愈合。结论角膜上皮下划痕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泡性角膜病变在临床上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尚无具有相当满意疗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试用YAG激光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32例(32)眼,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32例(32眼)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0~80岁。绝对期青光眼10例,囊内和囊外白内障各6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4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2例眼球挫伤和眼球穿孔伤2例,顽固性角膜炎1例,原因不明1例。病史2个月~8年。激光治疗前均采用过高渗剂、营养剂,以及接触镜等治疗。8例有残余视力,分别为指数~0.1。1.2方法采用河北保定产蓝箭牌JYZ-A型YAG激光治疗机。治疗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用自体角膜再植加层间灼烙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12只眼,男9只眼,女3只眼,年龄58岁~85岁.发病原因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4例,晶体囊内摘除后3例,绝对期青光眼5例.术前视力:无光感-0.02.术前所有病侧角膜上皮粗糙,有多个直径为1mm~3mm大小的水泡隆起,角膜基质明显灰白色混浊、水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羊膜移植治疗角膜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多层羊膜对我院角膜碱烧伤、角膜热烧伤5例(5只眼),化脓性角膜溃疡18例(18只眼),角膜溃疡穿孔3例(3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1例(1只眼),共计27例(27只眼)临床住院患者,进行单纯多层羊膜移植术,分别采用嵌入法、覆盖法和填塞法三种手术方法。术后随访观察3~16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 27例术后临床上均未见羊膜移植片急性排斥反应。角膜烧伤的3只眼术后角膜上皮愈合,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化脓性角膜溃疡18只眼中,术后10只眼角膜溃疡愈合;5只眼角膜溃疡无进行性加剧,经再次手术后溃疡病灶缩小;另3只眼术后病情无法控制,最终行眼球摘除术。角膜溃疡穿孔3只眼术后前房形成,溃疡渐愈合。大泡性角膜病变1只眼术后疼痛消失,上皮愈合。结论 多层羊膜移植能作为基膜,促进角膜重新上皮化,抑制炎症和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纤维化,是治疗角膜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煜辰  周伟 《云南医药》1993,14(1):43-44
本文报告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11例,经3个月至4年的观察,其中8例获得良好的光学治疗效果,3例症状消失或减轻,认为此术式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角膜板层移植联合层间填垫术治疗溃疡性角膜穿孔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6例26眼角膜溃疡穿孔患者进行了角膜板层移植联合层间填垫术治疗,通过随访以及视力检查结果评价手术效果、视力改善效果及并发症,以讨论该种治疗方式在治疗溃疡性角膜穿孔的使用价值。结果经过手术和6~15个月的随访,26例手术患者未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双前房、虹膜粘连以及炎症反应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经一次手术完成封闭穿孔和角膜结构重建,植片透明,前房形成良好。在术后有14例患者出现了一过性高眼压,经1—3d的针对性治疗和用药后,恢复正常。除2例患者因边缘性角膜溃疡导致视力下降外,其余24例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角膜板层移植联合层间填垫术治疗溃疡性角膜穿孔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8.
4例白内障术后早期出现大泡性角膜病变,通过全身及局部积极的药物治疗,角膜上皮下积液吸收,角膜内皮细胞功能代偿基本恢复,术后最终矫正视力均达4.5以上,避免了角膜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9.
4例白内障术后早期出现大泡性角膜病变,通过全身及局部积极的药物治疗,角膜上皮下积液吸收,角膜内皮细胞功能代偿基本恢复,术后最终矫正视力均达4.5以上,避免了角膜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切口部位选择,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6例(36只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角膜缘隧道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随访3个月~1年,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未见破裂、缩小及瘢痕化,术中后囊破裂3只眼,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6只眼,角膜水肿10只眼,12只眼出现不同程度炎性渗出。结论颞侧角膜缘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施行。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83年11月~1986年1月对12例患者施行大植片角膜穿透移植术。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1~25岁;炎症后角膜混浊10例,外伤性、大泡性角膜病变各1例。根据Polack分类:优良组1例、中等组3例、不良组8例,不良组包括继发性青光眼2例、前粘连性角膜白斑6例。手术方法一、供体材料供体眼球在摘除前后均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再放入1:5000硫柳汞液中浸泡消毒5分钟,然后置于无菌低温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角膜白斑患者的视力达到美容的效果。方法:本文采用自体角膜白班与透明角膜转位术治疗中央性角膜白斑8例,随访3~8个月。结果:7例透明愈合,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例术后混浊面积加大,1例术后眼压偏高,其余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对于视力低下的中央性角膜白斑,行自体角膜转位术,可达到增视和美容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丝状角膜病变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接受LASEK的263例(526眼)近视按术前有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分为两组,观察术后丝状角膜病变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发生丝状角膜病变共15例(27眼),发病率为5.13%,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组及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组术后丝状角膜病变的发病率分别为7.59%、3.3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丝状角膜病变的治疗可采取将丝状物剔除及使用人工泪液。结论LASEK术后丝状角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术前角膜接触镜的配戴、术中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的损伤、术后用药等。对于术后丝状角膜病变,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14.
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是角膜失代偿的晚期表现。系指角膜上皮及实质层长期持续水肿,致使角膜上皮和上皮下形成水泡,它并非是单独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眼病引起[1]。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角膜白斑患者的视力达到美容的效果,方法:本文采用自体角膜白斑与透明角膜转位术治疗中央性角膜白斑8便,随访3 ̄8个月。结果:7例透明愈合,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例术后混浊面积加大,1例术后眼压偏高,其余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对于视力低于的中央性角膜白斑,行自体角膜转位术,可达到增视和美容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6.
欧阳先明 《贵州医药》2011,35(12):1112-1114
角膜疾病如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角膜小穿孔及角膜撕裂伤、大泡性角膜病变在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我们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上述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疾病的病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u srtu keratomileusis,IAST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原因,总结出预防这种并发症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在使用美国PDI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LASIK手术的2613例(5002只眼)中,均应用MoriaⅡ(110刀头)显微角膜刀制作薄角膜瓣。记录到术后发生角膜瓣皱褶、移位患者13例(13只眼),分析其原因,并给予及时妥善处理,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结果 LASIK术后第1天出现角膜瓣皱褶、瓣移位8例(8只眼);术后1w~1y眼外伤致角膜瓣皱褶、移位5例(5眼)。11例(11眼)均行角膜瓣重新复位。术后1个月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LASIK术中角膜瓣薄、角膜瓣大、蒂部小,易引起角膜瓣皱褶或移位;眼部外伤也是引起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或移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发现及时、治疗得当,仍可达到从前的有效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法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透明角膜切口,联合白内障囊袋内超声乳化摘出术式。结果:此术式不原过滤通道,手术性角膜散光于1个月已渐趋稳定,对视力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提示:该术式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摘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角膜穿通伤是较常见的眼外伤,受伤眼多有眼内容物诸如虹膜、玻璃体等组织脱出。手术治疗中常碰到角膜全层裂伤后房水溢出使前房消失,导致缝合后虹膜前粘连,影响手术效果,使视力恢复不佳,并对二期手术如人工晶体植入术带来困难。以往多在角膜清创缝合术后向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使前房形成。但是空气泡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大,而且前房形成往往不佳,并发症多。作者在角膜清创缝合术中用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前房成形剂,共完成10例,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导如下。1材料与方法住院病人共10例(10只眼),年龄3~45岁,均为角膜穿通伤…  相似文献   

20.
王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09-3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疗效。方法收集2009~2011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共79例(只眼),其中经中西医结合治疗41只眼,与经单纯西医治疗38只眼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老年性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25只,青光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发生角膜水肿16只,分别治愈22、15例,好转2、1例,无效1、0例,有效率分别96%、100%;西医治疗组前者19只,后者19只,分别治愈10、13例,好转5、3例,无效4、3例,有效率分别78.9%、84.2%。经卡方检验得P<0.05,即两组治疗效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