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称为水肿,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病理过程[1]。肾性水肿属于祖国医学"水肿"范畴[1]。水肿往往是慢性肾炎最常见、最重要、最早出现症状之一,也是我们临床医师早期发现、诊断慢性肾炎重要依据。傅晓骏名中医,教授、全国第六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肾脏疾病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擅长以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衰等泌尿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2]。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中医体质辨识上调查及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体质分类规律,从而为慢性肾脏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展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逐渐下降及进行性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全身多系统生理功能紊乱等临床综合征[1],现代医学主要以减缓肾衰竭发展进程为主要目标,但缺乏针对性、有效的治疗。慢性肾衰竭在中医归属于“水肿”、“关格”、“癃闭”、“溺毒”、“肾衰”等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2],黄春林教授从浊毒证出发,以“补益脾肾、通腑泻浊、疏通肾脉”为法辨治慢性肾衰竭,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临证经验及用药特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病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及肿瘤,其并发症会波及全身各脏腑器官[1]。作为其中一种严重并发症,糖尿肾病的临床特征为蛋白尿、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2]。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寻找有效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进展进行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体质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及相关临床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CKD)基础上,肾实质遭到严重破坏,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代表CKD中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至失代偿期的群体[1]。中医中药在防治CRF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王耀献教授从临床出发,结合中医经典、现代药理和病理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了辨机论治的诊疗模式,可以更早、更好的治疗CRF。辨机论治诊疗模式包含以下十二种病机:初始病机、衍生病机、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肾脏病是临床的常见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因素。隐匿起病、隐匿进展是其最为显著的临床特点,多数患者一经发现患有慢性肾脏病,则病程已历数载,此乃慢性肾脏病治疗棘手、经久难图的根本原因之一。故从中医伏邪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或可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开启新思路。因此,本期论坛特邀请杭州市中医院陈洪宇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侠教授、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病程超过3个月),后期会出现肾功能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内分泌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1]。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慢性肾脏病的记载,但是根据其症状可归为中医"水肿","肾风","溺毒"等病名[2]。  相似文献   

8.
<正>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在急、慢性心肾衰竭的过程中,心脏或肾脏引起彼此急、慢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具有较高发病率及病死率[2]。按照Ronco分型标准,Ⅳ型CRS为慢性肾功能损伤继发慢性心衰竭[3],临床中占比较大,而目前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高危人群筛查、定期体检、诊断技术提高等,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肾功能逐渐降低,最终将发展成为肾衰竭。因此,尽早诊断、干预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通常采取药物、饮食、运动指导来进行干预[2~4],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饮食管理可有效延缓CKD的病程进展[5]。中医食疗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历史悠久,在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CO)一词源于尚天裕教授主编的《中国接骨学》[1]。CO学派是在继承传统中医骨伤理论、技法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等的发展成果,也是我们今天创新发展的源泉[2]。  相似文献   

11.
<正>杨霓芝教授为广州中医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国家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40多年,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杨老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还与慢性肾脏病、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随者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逐渐年轻化[1]。  相似文献   

12.
<正>高血压可导致肾动脉硬化,继而出现肾小球或肾小管的功能损害而形成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硬化症[1]。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因高血压病而导致的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高,占24%[2]。有效防治高血压肾损害、延缓疾病发展进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中医药在防治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也取得了诸多成绩[4~6]。本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广东省名中医刘旭生教授治疗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用药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提供较客观的依据和参考。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肾衰病即现代医学的慢性肾衰竭[1],属中医古代文献中"虚劳"、"关格"、"溺毒"等病范畴[2]。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病机特点。本虚是脏腑气血阴阳虚损,临床尤以脾肾气虚证多见,脾失健运、胃气衰败、升降乖乱;肾气不足、肾阳亏损、气化不利、固摄无权。标实是浊毒、瘀血、水气为患。正虚与诸邪互结,致脾肾衰败夹浊瘀贯穿于本病始终。我们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以肾小球疾病为主所致的慢性肾衰,临床多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刘旭生教授是全国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院肾病专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现担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肾病学会主委。从事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对各类肾脏疾病有其独特的见解及治疗方法,擅长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主持国家级、广东省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多篇。笔者师从于刘教授,随师出诊,对其治疗泌尿系结石所致梗阻性肾病的中医用药经验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胰实质和胰管不可逆的慢性炎症,可引起胰腺炎性肿块、胰管炎症或受压狭窄及假囊肿形成,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伴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或丧失[1]。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治疗并发症等[2]。引流术、切除术、神经消融以及引流联合切除术是目前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3]。1引流术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是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积极防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慢性肾脏病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等范畴,辨证分型中以气阴两虚为常见[1] ,我们在全国名老中医邹云翔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方"黄蛭益肾方"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研制成黄蛭益肾胶囊,针对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具有一定的疗效,现汇报如...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肾病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已凸显出良好的优势及指导临床的优越性[1,2]。王耀献教授从事糖尿病肾病多年,对治疗该病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故本研究收集、整理王耀献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软件,对王耀献教授的组方规律、核心药物组成进行挖掘研究,以期为名医经验传承提供宝贵的临床数据支持。资料与方法1处方来源本次研究以王耀献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5年01月~2017年12月出诊处方为主要来源进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衰竭( 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地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古代文献中无“慢性肾衰竭”这一病名,根据其肾衰竭时出现少尿、无尿、水肿、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水肿”,“关格”,“癃闭”,“虚劳”等病证范畴。根据朱文锋、王永炎等全国有关专家编制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现在统一将西医“慢性肾衰竭”这一疾病,中医命名为“慢性肾衰”。  相似文献   

19.
陆鸿滨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贵阳中医学院陆鸿滨教授 ,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贵州分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从事三十余年内科肾脏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博采中西医精华 ,勤奋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笔者有幸跟从师学 ,受益匪浅。兹将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的临证经验和独到见解介绍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CRF属中医“关格”、“虚劳”、“水肿”、“癃闭”等范畴。陆鸿滨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 ,认为各种慢性肾脏疾病[1 ] ,在其发…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肾衰竭因其发病率高、患者预后差、社会经济负担重,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治疗措施有限[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医院王耀献主任医师,师从吕仁和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慢性肾脏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诊学习,总结其经验如下,以飨同道。王耀献教授认为无论何种原发病,疾病进展到慢性肾衰竭期,就存在肾络微型癥瘕、肾体失养、肾用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