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家庭式康复病房对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2000年10月~2002年6月在本院住家庭式康复病房的40例偏瘫患者,均为男性,最大年龄57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53.4岁,其中脑血管畸形出血致偏瘫2例,脑外伤致偏瘫23例,脑出血致偏瘫8例,脑梗死7例,在外院急救、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本院康复(明显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除外),均有亲属陪同住入家庭康复病房,康复期2个月。1.1 家庭式康复病房是单元改造适合康复患者生活起居的用  相似文献   

2.
黄晓芳 《工企医刊》2013,26(1):52-53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35例脑梗塞致肢体功能障碍病例,经颅脑CT证实,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均有一侧偏瘫,无意识和严重的智力障碍,其中男20例,女15例;其中49岁1例,50-59岁5例,60-69岁9例,70-79岁15例,80.岁以上5例.入院72小时后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根据Katz分级法ABC级4例,DE级16例,FG级1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梗塞致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完善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干预前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红燕 《现代保健》2012,(9):147-148
目的:对运动康复疗法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收集经过运动康复疗法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与未采用运动康复疗法而选用按摩治疗的101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个月的运动康复疗法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正规的运动康复疗法是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的较佳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其上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3个月后比较2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上肢肌张力量表(MAS).结果:2组MBI、FMA、M A S值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辅助训练可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护理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护理后均未出现压疮、下肢痿痹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减少脑中卒偏瘫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设立家庭病床,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58例,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取得了较佳效果。 临床资料 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脑血栓39例,脑出血16例,脑栓塞3例;男性42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45岁;其中45~50岁2例,51~60岁13例,61~70岁23例,71~81岁20例;干部19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运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预见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预见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预见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ugl-Meyer指数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有一定的运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在股骨颈骨折合并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老年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偏瘫康复,研究组则采用术后早期康复,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结果。结果术后康复训练3个月和6个月,研究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5期以上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训练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均未发生假体移位、松动和下沉的情况。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有利于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偏瘫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冠脉移植术患者术前康复干预效果,广东省人民医院对1998~2 0 0 1年在本院行冠脉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康复干预,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8~2 0 0 1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冠脉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32 5例。干预组平均年龄为6 1 6 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 5 5 7岁,其中干预组男性194例,占78 2 3%,女性5 4例,占2 1 77%。对照组男性6 3例,占81 82 %,女性14例,占18 18%。2 方法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一般住心外科3天以上,对照组只住心外科1天内或由心内科直接送手术室。对干预组进行术前干预,对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以及对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所收治的85例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6个月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和Bnmstrom分级。结果:本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Brunstrom分级情况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使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为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后遗症病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和康复指导,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经过治疗已经脱离危险、但留下了偏瘫等后遗症的26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实验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由家庭进行家庭护理。一年后对两组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患者后遗症恢复程度、复住院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脑血管致肢体偏瘫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患者的后遗症恢复、减少复发住院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康复护理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情绪状态。结果康复护理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处于较高水平,SAS评分、SDS评分处于正常水平。结论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康复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从2002年初至2004年底,住我院治疗康复出院的1597例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为观察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患者具有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2)疾病康复标准按南京精神科学术会议拟订的疗效平定标准,即: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或大部分恢复;(3)年龄:14~60岁;(4)排除合并其它疾病的精神障碍。1.2方法(1)从2002年初随机对部分住院治疗康复出院的病人进行持续跟踪健康教育(每周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出院病人提取0~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治疗中Bobath康复技术+解痉纠偏针法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Bobath康复技术+解痉纠偏针法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3周,组间运动功能评分比均改善,观察组上肢、下肢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组间自理能力评分比均提升,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评分高(P<0.05)。结论: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治疗中,Bobath康复技术、解痉纠偏针法各有其优势,联合应用更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社区康复教育对脑卒中康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均在住院期间经过系统康复治疗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教育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治疗方法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果社区康复教育组与对照组康复效果各项指标评价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面有效的系统康复教育,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平衡功能,是实施WHO长期康复模式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中频脉冲治疗仪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98例在本院接受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患者,根据双色球1∶1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甲组(例数:49例,治疗方法:常规康复治疗+中频脉冲治疗仪)与乙组(例数:49例,治疗方法:常规康复治疗).结果: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带来的影响;方法:选用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诊治的350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将其进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5例,根据每例患者原发病进行对症治疗,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护理,同时给予治疗组患者康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护理及治疗后,与治疗之前对比,所有患者肩部和上肢运动能力都得到提高,但治疗组各方面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治疗可让肩部和上肢运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促进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n=31)和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n=31),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6.45%)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体位、呼吸道、氧疗、康复训练方面的护理操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活动效果明显,可最大程度促进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康复护理,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运动功能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病情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取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治疗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