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也是医院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是输液过程中多种原因可导致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而许多药物对局部血管及临近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从而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等,轻者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疼痛、影响穿刺,重者局部静脉炎性变成索状或局部组织变黑坏死,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影响临床治疗,同时也给护士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为此,作者对因药物渗漏引起的静脉炎患者80例,分组应用黄连、黄柏加紫草浸出湿敷,与应用50%硫酸镁湿敷进行比较,经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后引起的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或局部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近段时问以来,我们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们对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黄软膏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炎是因浓度高、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输注静脉中或留置针在静脉内放置时间太长以及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密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根据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翻译的美国静脉输液协会TNS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标准[1]可分为4级:0级为无临床症状;1级为穿刺部位有红斑;2级为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3级为穿刺部位有红斑、疼痛,伴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长度〉2.5cm(1英寸),并有脓性渗出。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治疗,也给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2003-2005年,本院采用三黄软膏治疗静脉炎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药物刺激及反复穿刺等静脉壁损伤而引起的炎性反应。临床表现为静脉输液后血管疼痛,出现条索状硬结,皮肤发红灼热,局部肿胀不适,严重者皮肤组织血管坏死。其增加患者的痛苦,给临床用药带来诸多不便。而随着静脉输液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药物性静脉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2月—2011年4月,笔者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药物性静脉炎40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重要地位。临床观察发现,静脉输液的患者中常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炎症局部可因治疗不善而出现慢性硬结、静脉硬化、闭塞、静脉炎等综合征,甚至形成溃疡,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造成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困难,进而影响药液的输入,延误治疗,甚至造成局部坏死并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中医药防治静脉炎有良好的疗效。本文从临床护理的实践出发,结合相关的医疗护理研究文献和资料,对医疗护理中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症状、判断标准以及目前中药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输液静脉的红肿、痛疼和条索状改变,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溶液的PH值、渗透压、滴速、静脉穿刺的部位、穿刺的管径和材料、病人情况、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等,静脉炎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有效地预防输液性静脉炎,明确引发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在护理工作中给予干预,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静脉止痛消炎膏300例临床使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根据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病机制和局部炎性特征,自拟了中西药结合制剂“静脉止痛消炎膏”。经临床治疗输液性静脉炎和肌注部位疼痛共300例,总有效率99%。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化疗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静脉输注渗漏造成的渗漏性静脉炎较常见,轻者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疼痛,重者局部出现紫癜、红斑、水疱、溃疡,最后结局往往是局部静脉变成条索状或局部组织变黑坏死,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治疗,也给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2002年12月-2004年12月,笔者应用局部封闭+间断冰敷24h+超短波理疗+京万红外敷治疗化疗渗漏性静脉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六神丸加蜂蜜外敷治疗化疗药物渗漏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常用药物有足叶乙苷、5-氟脲嘧啶、长春新碱等。化疗药物刺激性强,静脉输注易引起血管内炎症,一旦漏入皮下组织,会造成皮下组织的静脉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等。轻者使局部发红、肿胀、疼痛,影响穿刺;重者局部静脉炎变成条索状或局部组织变黑坏死。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治疗,也给护理人员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0.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后引起的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或局部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美国静脉输液学会颁布的指南中认为,可接受的外周静脉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一些调查甚至显示接收静脉注射的患者中有80%存在程度不同的静脉炎[1].  相似文献   

11.
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输液静脉的红肿、痛疼和条索状改变,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因素包括有溶液的PH值、渗透压、滴速、静脉穿刺的部位、穿刺的管径和材料、病人情况、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等,静脉炎即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明确引发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在护理工作中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疾病及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导致静脉炎,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静脉穿刺难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及抢救工作.静脉炎判定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我科依照中医消炎、活血、消肿、止痛的原则,对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部位用金黄散外敷加艾灸,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姜娟  谢洪霞 《光明中医》2011,26(11):2296-2297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但某些特殊药物静滴、较长时间输液或静脉留置输液容易引起输液性静脉炎,局部可有红、肿、热、痛反应,其具体表现为穿刺部位周围红肿,沿静脉走向发红,触痛明显,血管变硬,甚至阻塞,呈条索样改变,  相似文献   

14.
刘小宾  郭金利  裴俊清 《河北中医》2011,33(8):1162-116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防治疾病的一种快速、有效的给药方法,但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血栓性浅静脉炎时有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2006-08—2010-08,我们采用消肿洗液湿热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30例,并与50%硫酸镁液湿热敷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从静脉中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在静脉内放置时间太长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或某血管反复穿刺致局部静脉感染,引起注射部位红肿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该病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对今后静脉给药造成了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金黄膏外敷静脉炎,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马铃薯切片贴敷治疗静脉输液所到致的局部肿胀或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静脉输液局部肿胀或静脉炎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马铃薯切片贴敷)和对照组(外湿敷50%硫酸镁)2组,观察炎症和肿胀情况。结果:马铃薯切片贴敷组,输液所致局部肿胀和静脉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静脉输液所致局部肿胀和静脉炎中,外贴敷马铃薯切片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三黄软膏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保证药物的顺利输入,减少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也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在使用套管针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也明显增高,为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发生,自2004-10~2005-02.我院采用三黄软膏外敷预防浅静脉留置输注血管性药物及脂肪乳剂所致静脉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沈月华  李晓华  曹岐新 《新中医》2014,46(4):218-220
<正>静脉炎是静脉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1]。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局部组织的红肿热痛,静脉血管变硬呈条索状,有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目前临床上治疗的方法很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疗法是临床治疗疾病、供给营养最常用的一种手段.静脉炎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1],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0%~ 70%.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内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放置刺激性大的介入导管,而引起的化学性或机械性的局部炎症;也可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导致局部静脉的感染.临床表现为沿浅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静脉炎不仅可以引起败血症,增加病死率,而且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亲属的压力,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和护理工作量.为寻找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我院2009年10月~ 2010年9月对长期静脉滴注20%甘露醇的住院患者,在静脉滴注20%甘露醇的同时静脉穿刺部位上方(沿静脉方向)用红花酒精纱块湿敷,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年来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由于从静脉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反复输液等原因而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相应地日趋增多。1990年美国静脉输液协会颁布的指南中,认为可接受的外周静脉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目前临床上患者输注的消肿脱水的药物多为甘露醇、甘油果糖、皂甙类药物,对血管刺激大,极易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