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分析常熟市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运用Microsoft OfficeExcel2003版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集的193份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分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常见ADR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9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导致ADR139例(72.02%),中药31例(16.06%);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49例和消化系统23例;给药途径主要为注射给药177例(91.71%)。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临床用药频率等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收集到的31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31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1类72种,其中抗肿瘤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41例(占45.34%),其次是抗微生物药,有102例(占32.80%);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256例(占82.3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有110例(占33.13%);严重的ADR有61例(占19.6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2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22例(52.4%);中药制剂引起的ADR10例(23.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69.0%(29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6.7%(28例)。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17):2359-2362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813例ADR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3例ADR报告中,男性391例(48.09%),女性422例(51.91%);60岁以上的患者为ADR高发人群,有347例(42.68%);以静脉给药途径引发ADR最多,有747例(91.88%);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例数最多,有382例(46.99%),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比最高,为38.22%(146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有434例(53.38%)。结论:对于静脉给药、使用抗感染药的老年患者应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曾光  周颖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11,20(20):48-5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收集的15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56例ADR多发生于61~80岁年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涉及的药品有84种,排序前3位的是抗菌药物62例(39.74%),抗肿瘤药30例(19.23%),中药制剂19例(12.1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08例,69.23%);ADR出现在用药1 h内90例(57.69%);较严重ADR 18例,新的ADR 17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7例,36.54%),其次为消化系统(47例,30.13%)及神经系统损害(17例,10.90%)。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8年1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丽 《中国药房》2010,(10):926-92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59.29%);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位(46.90%),其次为中药剂制(23.01%)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结论:临床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荣  马立如  任小贺 《中国药房》2009,(26):2065-206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北京市ADR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告252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ADR发生率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4类101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6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6.1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7.67%);严重ADR20例(占7.94%);引发ADR最多的药品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有2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扈福  朱思佳  扈晓雯 《中国药房》2011,(46):4398-440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18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8大类,其中以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35.00%),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6.11%);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8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占37.7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7.78%)。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ADR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瑞杰  董凤琦  李艳红 《中国药房》2008,19(26):2061-2062
目的:探讨小儿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方法:对我市2002年1月~2007年9月收集到的小儿ADR188例,按照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程度、药品类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引发ADR95例(占50.5%);引起ADR的药品有112种,抗感染药居首位;ADR累及多器官或系统。结论:临床必须重视小儿ADR的监测和报告,以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我院2013-2014年上报的211例ADR报表,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严重ADR、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例ADR中,严重的ADR有15例(7.11%),涉及的药品有76种,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例数最多(115例,54.50%),其次是中药制剂(44例,20.8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82例,86.2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143例,67.77%)。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的监测,加强对新的、严重的ADR监测的培训与上报力度。  相似文献   

11.
本院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从本院门诊药房退药记录中收集的20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例ADR中,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74%(153例);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76.23%(154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0.89%(22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主,占总例数的47.52%(96例),其次是消化系统,较严重的ADR有7例(3.4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并重点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142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立新 《中国药房》2007,18(35):2780-2781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2006年我院上报的142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共有19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不良反应为3例。结论:继续加强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监测,尤其应加强不易观察的及慢性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新的、严重的67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岁儿童患者新的、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共18例(26.87%);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共47例(70.15...  相似文献   

14.
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徐洪华 《中国药房》2010,(2):164-16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226例ADR报表,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新的和严重的ADR、ADR转归、ADR因果关系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41岁的中老年人发生ADR的例数较多,有151例(66.81%);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ADR的例数最多,有174例(76.99%);护士上报的ADR最多,有140例(占61.95%);所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有133例(58.85%),该类药物又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120例(53.10%),其次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等;新的和严重的ADR不多,共20例(8.85%)。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的12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例(144例次)ADR报告中,中(成)药引起的ADR居首位(72例次,占50.00%),其次为抗感染药(35例次,占24.31%);抗感染药中氟喹诺酮类ADR发生率最高,为48.57%(17例次);在123例ADR报告中,新的ADR为44例,其中中(成)药相关的新的ADR最多(37例)。结论:在今后的ADR监测中应加强对中(成)药及抗感染药的监测,并有针对性地实施ADR防治措施,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我院241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所致AD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转归。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7日~2009年11月9日接种的1200例医护人员进行随访,对发生ADR接种人员的性别、年龄、ADR的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表现以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0例接种人员中,241例(20.08%)出现ADR,以发热、肌痛等感冒症状最常见(91例,37.76%),4例(1.66%)发生严重的ADR,11例(4.56%)发生说明书未提及的新的ADR;所有患者均治愈或自愈。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虽然ADR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患者反应轻、病程短,预后良好;过敏体质者接种需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一2009年6月收集到的中药制剂致136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中药制剂涉及38个品种。136例ADR中,41—70岁构成比最高,占71.32%;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最常见(占68.38%);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中药制剂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上报的211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涉及药品以抗病原微生物药居多,共101例,占47.2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居多,共187例,占87.20%;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居多,共154例,占58.78%。结论:医务人员应深入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方法:根据ADR监测中心ADR判断标准,对2007—2010年收集的ADR报告上报来源、分布及报告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的169份ADR报告中,报告类型以一般病例为最多,上报个体来源以药师上报较多,分布以住院为多;工作中存在的各级领导、医护人员、药师、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良医患关系等因素为难点问题。结论:医院ADR报告数量和质量存在不足,应提高医务人员的监测水平和素质,针对医院ADR的收集上报工作程序立法,加强ADR信息监管的程序化、制度化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6年1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跃林 《中国药房》2008,19(5):370-37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08例ADR报告,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别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由抗感染类药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1%);皮肤反应的ADR为总报告例数的48.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