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预防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可行性,为新生儿重度窒息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重度窒息标准的8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5d。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变化及惊厥情况,并于开始治疗后5d做脑CT检查。结果治疗5d时对照组意识障碍、原始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方面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治疗后3~7d内对照组惊厥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两组脑水肿改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未发现副作用。结论高压氧早期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度窒息脑损伤新生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联合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儿40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20例资料为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的20例资料为观察组,治疗后统计患儿临床体征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疗效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意识恢复时间(4.9±1.1)d,平均肌张力恢复时间为(3.4±1.2)d,平均反射活动恢复时间(4.7±1.1)d,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另外,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明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CP)联合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窒息新生儿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评估窒息对新生儿的脑损伤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51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进行行为测定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并与同期因轻度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住院的足月新生儿82例(对照组)的行为测定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窒息组7天NBNA总分36.32±1.28分,14天NBNA总分37.74±1.32分,对照组7天、14天NBNA总分均≥3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5、4.49,均P〈0.05);窒息组BAEP异常率35.29%,对照组BAEP异常率9.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5);轻度窒息组BAEP异常率25.64%,重度窒息组BAEP异常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P〈0.05);窒息组中小于胎龄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发生率69.2%,适于胎龄儿异常率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因此对窒息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可以用来评估脑功能及听力情况,为临床干预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血清总胆红素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1月-2011年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足月窒息新生儿58例(窒息组)和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对照组),窒息组中轻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25例,检测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3、5、7 d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出生后1、3、5、7 d,三组血清TBIL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各时间点血清TBIL浓度组间比较,重度窒息组在1 d时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0.05),之后3、5、7 d时均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0.05)。脑损伤组新生儿血清TBIL浓度变化趋势与CT正常组相似,组间比较,出生后3、5、7 d时脑损伤组新生儿的血清TBIL浓度均明显低于CT正常组(P〈0.05)。结论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对预测窒息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8年5月95例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统计方法采用软件包SPAAFORWINDOWS 12.0,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组间资料的显著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原始反射、肌张力、惊厥、脑水肿等恢复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高压氧联合放疗和单纯放疗对脑瘤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脑瘤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放疗,观察组在常规放疗前行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的局控率,中位进展时间(1TrP),生存率,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局控率分别为88.9%和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TTP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发生放射性脑病几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加放疗可提高脑瘤术后的局控率、改善中位TTP和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效果。方法80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迟发眭脑病4例,对照组发生迟发眭脑病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本文采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8例,随机分为二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从意识、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高度的显著性(P〈0.01),说明高压氧确实对HIE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郭静 《现代保健》2009,(23):9-10
目的探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确诊为ARDS的足月新生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注射液15mg静脉滴注,2次/d,共5~7d。比较两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2周时NBNA指标、2d胸部X线好转率、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比率。结果呼吸窘迫缓解时间治疗组(3.0±1.0)d,对照组(6.0±1.4)d;发生并发症治疗组6例(37.5%),对照组10例(71.4%);病死患儿治疗组2例(12.5%),对照组4例(28.6%);2d时胸部X线好转治疗组10例(62.5%),对照组5例(35.7%);2周时NBNA指标治疗组(38.14±3.4),对照组(35.47±2.16);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组25%,对照组81.82%。两组呼吸窘迫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2d时胸部X线好转率、2周时NBNA指标、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ARDS可缩短呼吸窘迫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改变,主要原因是围产期窒息。本文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与血镁的关系。方法 全部病例分为轻、中、重三组,同正常对照组均于生后第1d、第7d抽取股静脉血,检测血清镁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第1d和第7d血清镁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中度组、重度组均显著低于轻度组(P均〈0.01),重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1)。治愈组、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显著低于治愈组(P均〈0.01),对比第7d与第1d血清镁水平,对照组及轻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略有升高(P均〉0.05),差异无显著性,而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显著下降(P均〈0.01)。治愈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略有下降(P〉0.05),差异无显著性,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程度与血镁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1—2012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呼吸频率以及发绀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应用纳洛酮,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及肌张力,提高临床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何群 《健康大视野》2007,15(3):33-33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思密达预防窒息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4例窒息新生儿,其中随机选择37例作为预防组,于窒息12h内鼻饲思密达,观察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3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轻度窒息新生儿预防组和对照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14.3%和37.5%,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两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34.8%和71.4%,两者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早期鼻饲思密达能够有效地安全的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增加抢救成功率,减少禁食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3.
李丽君 《现代保健》2010,(34):26-27
目的探讨研究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伤的II缶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2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68例,根据Apgar的评分标准将患儿分为轻度窒息组36例和重度窒息组32例,另取同期无窒息史以及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38例作为对照组。对窒息患儿的肾功能损伤率以及三组患儿的β2-MG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重度窒息组相比,轻度窒息组的肾功能损伤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窒息组患儿的尿β2-MG浓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窒息患儿的尿B2-MG浓度的虽有所提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对肾功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提高对患儿尿β2-MG的检测,将有助于对窒息患儿肾功能损伤的监测,并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改良式与传统挂线法在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8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改良式挂线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d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第5、7d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肛管畸形、大便失禁、肛门漏气漏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挂线法与传统挂线疗法相比疗效确切,且预后情况好。  相似文献   

15.
曹桂玲  吴靖 《现代保健》2011,(29):134-135
目的监测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MODS)的损伤程度及病情发展,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2月~2010年1月136例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MODS)的患儿,人院后24h内对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并给予密切监护,根据《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对检查结果进行评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原发病治疗加一般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MODS患儿的检查结果中,肺损伤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脑损伤、心脏损伤,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的损伤(P〈0.05)。其中,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引起的脑损伤与心脏损伤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发病的脑损伤与心脏损伤率(P〈0.05)。合并DIC的新生儿死亡率最高,明显高于合并其他器官的损害(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效60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45例,有效14例,无效9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MODS)要求密切监测其病情发展,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阻止病情的发展,治疗以纠正休克为主,保持组织血流灌注,注意预防呼吸障碍和肾前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和呼吸支持,对减少新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异位妊娠的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氯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3.68%、对照组64.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13.42±5.72)d、对照组(19.47±8.73)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87.09%、对照组54.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miRNA-210表达与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于该院出生的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研究组患儿按照阿氏评分(Apgar)分为重度窒息组(24例)与轻度窒息组(56例),根据是否存在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31例)与非脑损伤组(49例)。分别对各组新生儿血清中的miRNA-210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4. 78±0. 41)明显高于对照组(1. 24±0.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5. 98±0. 82)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4. 27±0. 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脑损伤组新生儿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5. 82±0. 41)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4. 12±0. 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miRNA-210呈明显高表达,且随着新生儿窒息程度的逐渐加剧,其表达水平不断升高,与早期脑损伤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咽反射在指导昏迷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作用。方法根据拔管前是否实施咽反射检查将108位患者分为咽反射检查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带气管导管时间、住ICU时间、肺炎发生率以及再插管或气管切开率。结果试验组带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分别为(5.4±3.0)d和(7.3±3.1)d(P〈0.05),住ICU时间两组分别为(7.2±3.6)d和(9.2±3.7)d(P〈0.05),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5.1%和57.7%(P〈0.05),再插管和气管切开率分别为21.6%和46.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咽反射可作为预测昏迷患者能否拔管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卢璐  向红军 《现代保健》2011,(10):67-68
目的 观察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对8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及支持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2 μg/(kg·min),输液泵维持24 h静脉输注,连用2~5 d,同时加用纳洛酮0.1 mg/(kg·d) 加入10%葡萄糖液40 ml持续静脉点滴,维持4~6 h,连用3~7 d.观察两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简称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中华医学会新生儿组1996年杭州会议上制定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点神经节苷脂,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止抽、意识恢复、青紫缓解、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恢复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致残率明显降低。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