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问题一直是困扰人工关节学科迅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尽管现代手术运用了预防性抗生素、严格的无菌条件及规范化的操作技术,使术后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左右。感染一旦出现,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手术康复时间、影响关节置换效果,并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成为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规的抗生素很难取得较好的疗效,大部分病例不得不进行翻修手术。为了给人工关节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细菌学的依据,特对我院1998~2005年间收治的28例人工关节感染病例进行细菌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的改变,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行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比例也随之增加。作为一种有创手术,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常存在各种并发症[1-3]。其中围手术期贫血可使患者术后预后差、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增加死亡率[4]。有研究表明[5-6],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贫血发生率为15%~33%,同时约51%的患者存在术前贫血,术后不仅存在贫血进一步加重,还增加心肌梗塞、呼吸骤停  相似文献   

3.
现在髋部人工关节手术越来越多 ,随之而出现的人工关节术后髋部及下肢肿胀短期内不消失甚至反复出现肿胀 ,影响术后下肢活动的情况亦很常见 ,用西医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自 1997年至今应用益气利水汤治疗人工关节术后肿胀 3 6例 ,疗效满意 ,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 3 6例患者中 ,男性 19例 ,女 17例 ;年龄 5 0~ 84岁 ;干部 12例 ,工人 14例 ,农民 10例 ;其中外伤 17例 ,缺血坏死10例 ,类风湿关节炎 9例。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其中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 18例 ,单股骨头置换术 18例 ,均在术后出现髋部及术侧下肢…  相似文献   

4.
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关节置换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严重髋、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术方法而广泛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直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国外报道其发生率高达40%—70%,国内[1]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为47.1%。约有0.5-2%的患者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且明显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2]。因此有效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仍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国内外近年文献,综述如下:1发病机制150年前,Virchow就阐明了“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瘀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AO加压空心螺钉术治疗老年人有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8例有移位的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例分为A、B两组。A组为人工关节置换组,B组为AO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组。AO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组(内固定组)随访平均41.7个月,随访人工关节置换组平均40.3个月。结果:A组术后优良率为82.9%;B组内固定组优良率为57.1%。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为19.5%;B组为42.9%。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和AO加压空心螺钉均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办法,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优于AO加压空心螺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浅析创伤骨科中的人工关节治疗技术与效果.方法:对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人工关节进行置换术,总结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在经过上述治疗后,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都比较少,术后患者健侧肩关节ASES评分系统60-80分,平均(71.5±4.8)分;患侧肩关节20-40分,平均(29.5±5.5)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肩关节功能评价随访结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7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其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60例,对其进PFNA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多,但是在术后卧床时间方面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长,术中出血量也比较多,但是术后的卧床时间比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比较低,使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短,术中出血量比较少,但是术后卧床时间比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比较高,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并不大,这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各具优劣,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4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按中医情志理论进行辩证,并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给予不同的中医情志护理.结果:48例老年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并且恢复良好.结论:中医情志护理的应用对于老年手术患者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内固定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1.1%,对照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71.1%,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且手术安全性相对突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踝关节运动及中药治疗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踝关节运动及中药治疗预防,另一组只用低分子肝素,术后下肢静脉B超,造影检查。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中2例(6.67%)发生DVT;而预防组未发生DVT。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踝关节运动及中药治疗能有效地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刘贵芳  百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42-143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深静脉血栓继发的肺栓塞,已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警觉,根据国内最新数字显示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高达47.1%,因此我科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开展了预防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工膝关节手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其康复训练日益受到重视.精湛的手术只有结合完美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康复训练是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和主要治疗内容.自2000~2004年我院开展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83例,在对该组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缓解老年人的膝关节疼痛症状,提高老人年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性膝关节骨炎患者522例,口服药加理疗保守治疗患者449例,约占86.0%;手术患者73例,关节镜清理术患者16例,约占手术例数的22.0%;截骨术患者19例,约占手术例数的26.3%;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38例,约占手术例数的51.7%。5例关节镜清理术后患者一年后行关节置换术。结论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不同关节置换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并对手术技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东莞市石碣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9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均能取得良好效果,治疗有效率均较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长,故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常瑞兰  孙静 《中医正骨》2002,14(7):49-50
随着人工关节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骨胶亦被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中 ,骨胶的应用虽为骨科手术提供了方便 ,简化了手术过程 ,但术中对病人生理的干扰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自 1997~ 1999年 ,我院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34例 ,对术中使用骨胶对病人 ECG、MAP、SPO2 的影响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16.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发生感染属于极其严重并发症,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尤其手术后早期感染,是医生们最头痛的事.虽然目前采取了各种预防感染的方法,例如超净空气手术室和抗生素骨水泥等应用,但早期感染仍在1%~2%左右[1,2].感染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再次手术,行局部清创或假体取出,患者往往难以接受.故本院对2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因切口原因造成关节感染患者进行间断关节腔冲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是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对照组30例患者行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疗效确定,可作为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并进行了10~3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访.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优良(≥80分)61例,占92.4%;尚可(70~79分)4例,占6.1%;差(<70分=1例,占1.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少卧床并发症,恢复髋关节功能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股骨头术治疗。并进行了10~40个月(平均21个月)的随访。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优良(≥80分)67例,占93.1%;尚可(70~79分)4例,占5.5%;差(〈70分)1例,占1.3%。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少卧床并发症,恢复髋关节功能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膝、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应用,术后容易出现的一些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继发的肺动脉栓塞(PTE)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惕。有资料显示,国外膝、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0%~70%,病死率为0.10%~0.38%;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1]。早期预防是防止术后发生DVT的关键,为此,我科运用整体护理理念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