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范手术室手术器械预处理对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建立完善的手术器械预处理流程。方法把400件手术器械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0件,A、B两组的器械种类、污染程度无明显差异性。A组直接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B组规范流程,预先应用流动的水或用软毛刷去除残留的血迹、污物,再用多酶喷洒在器械,放入密闭容器保湿,运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清洗后使用目测和10倍放大镜下观察为检测方法检测清洁合格率。结果 A、B两组器械清洗后目测的合格率分别为88.5%,99%,10倍放大镜检测的合格率分别为80%,95%。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结论规范手术器械预处理制度对器械的清洗效果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不同清洗方法对轴节、齿类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方法采用目测法、光源放大镜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观察2种清洗方法对手术轴节、齿类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经裸视目测检测,A、B两组轴节齿类器械初始污染物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后,A组清洗方法目测法检测合格率:84.2%;ATP值检测轴节和咬合齿面合格率分别:77.3%和79.5%;B组方法清洗目测合格率:97.3%,轴关节、咬合齿面合格率分别是97.1和98.5。结论通过本实验两组清洗方法中,验证B组方法是针对轴节器械的清洗方法,使用自制清洗支架进入全自动清洗机中清洗,可以达到清洗效果,保证灭菌合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应用于夜间手术器械中的清洗效果及碱性清洗液合理更换对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40件夜间使用后的手术器械随机分为A、B、C、D四三组,各60件,分别给予保湿预处理。其中A组采用清水浸泡,B组采用时效≤12 h、1∶200的碱性清洗剂浸泡,C组采用时效>12 h、1∶200的碱性清洗剂浸泡,D组采用时效>24 h、1∶200的碱性清洗剂浸泡。每组均完全浸泡5 min后密封保存8小时,次日使用同一台清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清洗后器械采样进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比较四组预处理后器械清洗的合格率。结果四组不同预处理清洗完成后手术器械的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B(100%)>C(95.0%)>D(85.0%)>A(75.0%),其中,B组、C组与D组、A组比较差异极具显著性(P<0.01),B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时效内的碱性预处理清洗剂可对夜间手术器械进行有效保湿,优化夜间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合理及时更换清洗剂,可提高手术器械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 清洗口腔科拔牙器械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口腔科门诊使用后的拔牙器械分为三组分别清洗,A组:多酶清洗剂+超声+手工清洗;B组:多酶清洗剂+全自动喷淋清洗; C组:多酶清洗剂+碱性清洁剂+超声+全自动喷淋清洗,并通过目测法和放大镜检测法检测清洗效果.结果 三组拔牙器械目测法合格率依次为100%、94.00%、96.50%,放大镜检测合格率依次为98.50%、89.50%、94.50%.结论 三种清洗方法 的清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酶清洗剂+超声+手工清洗的清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锐利器械传递器清洗方法的效果,提高清洗质量。方法选择手术室内使用后污染的锐利器械传递器2880件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方法清洗,B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C组采用手工刷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并以目测法、ATP荧光法检测等两种检测方法比较3种方法的清洗效果。结果以A组清洗方法最差,两种检测方法显示清洗效果合格率分别为68.75%、52.5%;B组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合格率分别为82.5%、80.0%;C组清洗方法最优,清洗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8.75%、95%。结论使用后器械的清洁质量与清洗方法密切相关,采用人工刷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法效果好,可有效保证清洁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种妇科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将600件宫腔吸引管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直接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B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按常规人工清洗;C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D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联合超声清洗机清洗;通过目测和潜血试验比较各组清洗合格率。结果:4组宫腔吸引管经目测检验,B、C、D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均高于A组(76.67%)(P0.05);4组宫腔吸引管经潜血试验检测后,A、B、C、D组合格率分别为70.67%、86.67%、96.67%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清洗配合超声清洗机是目前一种较好的宫腔吸引管清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种妇科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将600件宫腔吸引管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直接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B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按常规人工清洗;C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D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联合超声清洗机清洗;通过目测和潜血试验比较各组清洗合格率。结果:4组宫腔吸引管经目测检验,B、C、D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均高于A组(76.67%)(P0.05);4组宫腔吸引管经潜血试验检测后,A、B、C、D组合格率分别为70.67%、86.67%、96.67%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清洗配合超声清洗机是目前一种较好的宫腔吸引管清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种保湿方法对腹腔镜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 477件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随机分为三组,A组用多酶清洗剂稀释液保湿处理,B组用多酶泡沫喷雾保湿剂处理,C组用纱布巾保湿处理,用目测裸视、5倍放大镜下观察、ATP荧光检测三种方法对比其清洁效果。结果:A组和B组的保湿方法清洗器械合格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保湿方法清洗器械合格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选择多酶清洗液喷雾剂进行保湿处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梁小梅 《海南医学》2012,23(2):151-152
目的 对比五种人工流产器械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 500例污染器械随机分为五组,A组(无酶)、B组(加酶人工)、C组(加酶自动消毒机)、D组(加酶人工+自动消毒机)、E组(加酶人工+超声清洗机),分别应用无酶人工、单纯人工、单纯消毒机、人工联合消毒机、人工联合超声进行污染器械清洗;目测和潜血试验比较各组清洗合格率.结果 五组器械经目测检验,B、C、D、E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明显高于A组(96%),器械光泽度也明显比A组好,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器械经潜血试验检测后,B、C、D、E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A组(91%),D组合格率(96%)明显高于C组(95%),E组(100%)显著高于D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94%)和C组(95%)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在人工流产器械清洗中具有重要的清洁作用,人工清洗配合超声清洗是目前清洁度较高的一种人工流产器械清洗方式.  相似文献   

10.
吴玲  陈黎 《安徽医学》2014,(2):238-239
目的探讨保湿泡沫喷雾剂对口腔种植器械预处理的效果。方法将回收的2100件口腔种植器械分为实验组(1050件)及对照组(1050件),实验组喷洒保湿泡沫喷雾剂后清洗;对照组经多酶清洗剂浸泡后清洗,分别以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观察两组清洗效果。结果实验组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观察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9%和98.9%,对照组的合格率分别为84.9%和8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保湿泡沫喷雾剂进行预处理,能有效提高清洗合格率,且清洗后器械基本不需要重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经济、实用、安全的清洗方法,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以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质量。方法将300件手术器械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之间的手术器械污染程度及新旧程度相同。对照组用手术室传统的清洗法,即冲洗-酶液浸泡-再冲洗-擦干,观察组用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的清洗方法。结果对300件手术器械均进行了目测和放大镜检查,每组各有50件和25件手术器械进行了潜血试验及菌落数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手术器械前,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加刷洗,能明显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及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具有安全性,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改进复用穿刺针清洗效果,对比两种不同清洗流程方法对复用穿刺针的清洗效果,观察研究超声加酶清洗流程的优越性,确保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方法将回收来的可复用的骨穿针、腰穿针100根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根。对照组清洗方法为常规预处理加手工清洗;实验组在常规预处理之后,将穿刺针置于全效多酶洗液中用超声清洗机以70~100 kHz频率清洗5 min。结果通过专业检测、目测及使用光源放大镜检查,对照组合格率84%,实验组合格率98%,两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管腔狭小的穿刺针,消毒时在常规预处理清洗的基础上,采用多酶液预处理配合超声清洗,污渍残留清除彻底,清洗合格率高,能保证可复用穿刺针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人员管理手术器械的效果。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对照组);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专人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消毒供应室灭菌(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正式运行2年,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消毒供应中心专人管理前的12.05%下降至专人管理后的2.30%;灭菌包检测不合格率由10%下降至1%;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由86%上升至98%,均P〈0.01,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手术部门有独立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专人管理,使手术器械就地处理,减少搬运中间环节,节省周转时间,能及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质量,保证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安全管理带教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月-2012年6月30名手术室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7月-12月30名手术室实习护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实验组2012年7月开展法律和相关专科等方面的培训,实习结束后两组均进行理论知识、无菌操作、传递器械正确性和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清洁度四方面考核,并行两组对照分析.结果:理论知识和无菌操作考核中,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剖宫产手术中传递器械正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器械清洗清洁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管理教学模式适合于手术室护理教学,加强法律和相关专科知识培训可加强实习护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莫晔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2):274-275,278
目的:客观检测和分析3种器械清洁效果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从日常手术器械清洗中,抽取1个月的止血钳,以统一的清洗方法处理后,分别依次使用目测、镜测、洁察法检测清洗效果.结果:统一方法清洗后的器械清洗效果,有机残留物检出率洁察法高于镜测,镜测高于目测.无机残留物栓出率镜测高于目测.结论:合理使用镜测和洁察法可以客观准确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复使用的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改进后的效果,提高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 选取2016年9-12月眼科显微手术器械600件,按照清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每组300件。常规组采用常规清洗(多酶超声清洗);改良组采用预处理(预处理:眼科显微手术器械使用后放入盛装多酶溶液的容器内预处理)+多酶超声清洗+酸性清洁剂和医用润滑剂进行处置,观察2组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清洗后的合格率、细菌学检验、器械灵活度及损耗率。 结果 对比常规组与改良组,2组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清洗后目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检合格率改良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在眼科显微手术器械灵活度上,改良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损耗率方面,常规组则明显高于改良组(P<0.05);2组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清洗后的细菌检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组眼科显微手术器械的灵活性较常规组提高了9%,损耗率下降了2%,细菌检验阴性率提高6%,镜检法合格率上升了18.3%。改良组使用预处理、超声加多酶清洗、选用酸性清洁剂和医用润滑剂处置眼科显微手术器械,能够有效提高重复使用的眼科显微手术器械微小锈渍和斑点清除,确保重复使用的眼科显微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提高器械使用的灵活度,降低器械损耗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全自动清洗机器械清洗不彻底的原因,探讨保证器械机洗质量的方法及对策。方法2010年9月—2011年6月,将600批次共144 000件器械于机洗前分为2组预处理,试验组为精细预处理,共清洗器械90 000件;对照组为粗预处理,共清洗器械54 000件,以目测器械洁净程度的方法对比清洗质量。结果试验组器械清洗不合格件数为100件,不合格率为0.11%,对照组不合格件数为1 200件,不合格率为2.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可提高全自动清洗机的清洗效果,保证清洗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将 2 31例早孕妇女人工流产术前随机分为四组 :A组 (n =5 2 )口服米非司酮 2 5mg ,每日 2次 ,共 4次 ;B组 (n =6 0 )米索前列醇 6 0 0 μg ,顿服 ;C组 (n =6 3)宫术安栓 0 4g纳肛 ;D组 (n =5 6 ,对照组 ,不用任何药物 )。用Hegar宫颈扩张器测试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的最大直径 (X±S mm) ,A、B、C、D组分别为 7 2 2± 0 71,7 11± 0 72 ,5 6 2± 0 74,4 6 3± 0 84。经统计学分析A、B组与C、D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果显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早孕宫颈有较为肯定的松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魏丽青  王永强  侯学玲 《广东医学》2020,41(22):2298-2302
目的探析支气管封堵器下肺叶隔离在胸腔镜手术中对每搏量变异度及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内82例行胸腔镜手术合并支气管封堵管通气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两组,各41例患者。A组行支气管封堵器法肺隔离单肺通气技术,B组行支气管封堵器法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观察两组目标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情况、各时间节点[麻醉后通气前(T0)、平卧位麻醉后双肺通气10 min(T1)、改变体位至侧卧位再双肺通气10 min(T2)、支气管封堵器肺隔离单肺通气或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10 min(T3)、手术结束前双肺通气10 min(T4)]的每搏量变异度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目标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均达到预期目标效果,优良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排血量(CO)以及每搏输出量(SV)值在各时间节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SBP、DBP值显著高于本组T1时(P<0.05);B组T4时每搏量变异度(SVV)值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节点PaCO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T2、T3的PaO2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T1、T2、T3的 Qs/Qt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下选择性肺叶隔离可显著减少胸腔镜手术患者的肺内分流量,提高氧分压,降低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且SVV值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