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的CT与MR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pPNET的CT及MR表现,其中3例行CT平扫、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8例行MR平扫加增强检查。 结果 4例位于髂骨、1例位于颈部、1例位于肩胛骨、2例位于胸壁、2例位于肋骨、1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盆底。5例软组织pPNET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内见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其中3例肿瘤边界不清,包绕、侵犯周围组织;2例边界清晰,周围组织受压、推移,未见侵犯征象;7例骨pPNE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周围较大软组织肿块影,其中3例可见骨膜反应,2例呈短细垂直状,1例呈葱皮状;2例复发灶内见骨化影。肿瘤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影,MR表现T1WI呈等、稍低信号影,T2WI呈稍高信号影,DWI呈高信号影,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 结论 pPNET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CT、MR检查能清楚显示肿瘤边界、内部结构及相邻组织关系,有助于术前手术方案的确定和术后疗效的评价,确诊仍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软骨肉瘤少见病理亚型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其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少见病理亚型软骨肉瘤8例的X线、CT和MR表现,8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CT检查,6例同时行MR检查。结果(1)骨膜型3例,1例以宽基底与肱骨干相连,T_1 WI呈等低信号影,T_2 WI呈皂泡状混杂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周缘花环状强化及肿瘤内间隔线状、弓状样强化。(2)去分化型2例,髓腔均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均见层状骨膜反应;CT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内的环状、棉絮状密度增高影;病灶呈长T1、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3)透明细胞型3例,2例呈轻中度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例呈磨玻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并见层状骨膜反应;CT可清晰显示桡骨髓腔内的斑块状高密度影;肿瘤呈长T1、T2信号影,均未见典型皂泡状、扇贝样改变。结论骨原发性少见病理亚型软骨肉瘤的各种影像检查目的在于当肿瘤表现具有软骨肉瘤的某些影像特点时,能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及某种亚型,对治疗与手术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鼻窦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ow grade myofibroblastic sarcoma,LGMS)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LGMS的影像学表现。5例LGMS均行CT平扫,其中1例行CT增强扫描,其余4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5例LGMS,2例累及右侧上颌窦及筛窦,2例累及双侧筛窦及蝶窦,1例累及左侧各鼻窦。5例均表现为窦腔内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MRI检查,T1WI为中等及稍低信号,T2WI为中等及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5例均可见中度-明显强化。5例肿瘤周围均出现虫蚀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结论鼻窦LGMS的影像学表现为鼻窦内软组织肿块伴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中度-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的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骨盆软骨肉瘤的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探讨3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7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15例骨盆软骨肉瘤患者的X、CT、MRI表现,其中髂骨翼4例,髋臼4例,耻骨5例,坐骨1例,骶骨1例。15例患者均行骨盆X线及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 X线表现:13例可见低密度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病灶呈膨胀性改变。7例瘤内含斑点状、环状及半环状钙化灶。10例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9例肿块内含有钙化灶,1例表现为含钙化的骨盆软组织肿块。CT表现:13例显示不同程度的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4例瘤内可见斑点状、环状及半环状钙化。15例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14例含有钙化灶,12例软组织肿块呈分叶状。1例由骨软骨瘤继发的软骨肉瘤,伴有明显增大软骨帽。增强扫描后12例显示病灶边缘及软骨小叶分隔明显强化,3例高级别软骨肉瘤呈结节状及弥漫性明显强化。MRI表现:T2加权成像及压脂像呈高信号影,其内伴有少许低信号钙化灶和纤维间隔。T1加权成像呈低或等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后8例出现特征性的弧形或环形强化。3例边缘可见"树芽征"样由周边向中央强化。结论正确认识和理解骨盆软骨肉瘤不同影像表现及其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对临床处理包括诊断、活检、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2月重庆市新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28例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1例行CT平扫,2例行MR平扫,5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均为单发病灶,发生于额骨20例,顶骨8例;病灶呈圆形或类椭圆形,边界清晰,病变直径0.5~3.5 cm。CT表现为颅骨的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部分病灶内可见残存的小骨片,病灶内并可见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形成,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MR表现为颅骨局限性的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不均匀,T2WI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充分结合CT及MR检查有助于提高对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征象,以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6例病理证实的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血管肉瘤4例。6例均进行了X线、CT平扫和MRI检查,其中1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X线、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X线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血管肉瘤中,位于骨盆者1例,单发位于长骨者2例,下肢骨广泛破坏者1例,X线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有硬化边。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髂骨病灶见硬化边,病灶内见高密度钙化影,6例病灶均无骨膜反应。磁共振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 肿块信号比肌肉高,磁共振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混杂,整体较高,磁共振T2压脂序列(fat suppreion-T2WI,T2-fs )呈高信号,大部分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影像表现多样化,多发、T2信号较高、无骨膜反应,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骨盆部软骨肉瘤不同影像学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部软骨肉瘤的CR/DR、CT、MRI及DSA图像,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盆软骨肉瘤的诊治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4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软骨肉瘤患者均行X平片及CT检查,9例行MRI检查,6例行术前DSA造影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栓塞后2~3 d内手术.结果:14例均为单发病灶,骶骨3例,髂骨4例,同时累及骶骨及髂骨6例,坐骨1例.X线平片显示14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其中11例伴软组织肿块,9例软组织肿块内见多发斑点状、小片状不规则钙化.CT显示14例均有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12例见多发不定型钙化,另2例见少许钙化.9例行MRI检查者显示肿瘤组织信号不均,多有分隔,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MRI显示骨质侵犯范围明显大于CT.6例行DSA病例显示肿瘤组织血供丰富,肿瘤染色明显,至少有2支以上供血动脉,行明胶海绵栓塞后2~3 d内手术,术中瘤体肿胀明显,肿瘤部位出血显著减少.结论:骨盆软骨肉瘤多数具备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即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软骨样钙化,各种影像学方法各有优缺点,术前综合各种方法对明确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颅底骨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8例均行CT平扫,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7例CT平扫表现为均匀稍高密度影,1例均匀为等密度影,8例邻近骨质均呈溶骨性破坏,见残存骨质或钙化,均位于骨破坏区,均未见骨质硬化及骨膜反应。MRI表现为均匀等或稍短T1及均匀稍短或等T2信号4例,信号略混杂1例,肿瘤主体T1及T2稍短信号,内见点状长T1、长T2信号1例,增强后均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华群  陈克敏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646-646,650,F0004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pPNETs的影像学表现。11例全部行CT检查,3例行MR检查,4例行X线平片检查。结果CT表现:同时显示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的3例,仅显示溶骨性骨质破坏的1例,仅显示软组织肿块的4例,出现骨质破坏伴骨膜反应和骨质硬化的2例,出现膨胀性骨质破坏的1例。软组织肿块中的6例密度欠均匀,不均匀强化,显示内部坏死灶及有强化的间隔,1例气管内肿块强化较均匀。4例出现转移。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肿瘤骨和钙化。MR表现:3例均为T1WI低或等信号,T2WI和STIR为不均匀中高信号,均见软组织肿块形成,侵入临近的肌肉组织引起被侵肌肉不规则肿大。结论CT和MR能较好地显示pPNETs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能检出远处转移,有助于对pPNET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唐浩  邹丹凤  陈卫国 《重庆医学》2011,40(19):1904-1906,1909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并对其中3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1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同时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 14例软骨肉瘤中,发生在骨盆6例,管状骨7例,椎体1例;11例表现为斑片状、虫蚀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破坏,显示骨性分隔及液-液平面,12例可见钙化或骨化,1例可见针状骨膜反应,8例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结论 X线平片及CT能清晰显示钙化、骨化,磁共振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完善影像学检查能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原发恶性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PLB 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9~60岁,中位年龄26.5岁.9例中X线平片检查8例、CT检查5例、MRI检查7例.其中2例行X线平片和MR检查,2例CT和MR检查,4例具有X线、CT和MR资料.2例为穿刺活检证实;7例行手术切除和病理学检查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常规的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病灶位于骨盆4例、额骨1例、枕骨斜坡1例、脊柱1例、股骨上端2例.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病变骨组织外形基本正常4例,内部可见斑点状、大小不等的虫蚀状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病变骨质轻度~中度膨胀性改变,局部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CT表现骨髓腔内和骨皮质上可见大小不等的溶骨性破坏,病变骨质周围围绕明显的软组织肿块;MR表现病变区骨髓腔内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在T2WI上呈不均匀中度~明显高信号,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后骨髓腔内病灶和周围软组织肿块在CT和MRI上均呈中度~明显强化.病理结果B细胞型5例、T细胞型4例.结论 影像学上PLB以斑点状或渗透性溶骨性破坏为主,病变骨质外形可正常或呈膨胀性改变,伴有明显的周围软组织肿块,中块以病骨为中心生长并有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MFH患者的X线和CT检查结果,及6例MFH患者的MR表现。结果(1)X线平片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破坏;5例伴有膨胀性改变,4例骨质破坏边缘有断续性硬化,2例于骨质破坏区边缘出现断续骨膜反应;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出现弥漫性软组织肿胀。(2)CT表现:16例均示不规则、无结构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被软组织密度肿块所替代,邻近骨皮质呈不规则虫噬样破坏,4例病灶内部或边缘可见少许残留致密骨嵴和骨质破坏边缘断续性硬化;12例骨质破坏区周围示软组织肿块,其中3例肿块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囊状低密度区,未见钙化及残留骨结构;所有病例CT上未见明确骨膜反应。(3)MR表现:6例骨质破坏区均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夹杂斑片状或囊状更长T1长T2信号;6例骨皮质破坏并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MF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和MRI结合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在CT和MRI中的影像特征及其比较价值,提升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经过利福平和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果和手术之后具有病理结果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观察脊柱结核的CT和MRI影像征象。结果 2例颈椎结核,6例胸椎结核,7例胸腰椎结核,10例腰椎结核,3例腰骶椎结核,2例骶椎结核。脊柱结核在CT扫描表现为溶骨性、虫蚀状、碎骨片状骨质破坏并伴有硬化,椎管受累,冷脓肿的形成,椎间隙变窄等,其中椎旁软组织中可见砂粒样钙化;脊柱结核在MRI扫描表现为椎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间盘破坏,椎管受累等,其中破坏区周围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区。结论结合CT和MRI的在影像检查中各自存在的优越性,采用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全面呈现出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点,大大的提高了脊柱结核的确诊率,更易于脊柱结核和其他具有相似病症的疾病的区分,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软骨肉瘤典型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CT、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很好的显示骨小梁和皮质骨侵犯,骨膜反应和基质的钙化、骨化。MRI很好的显示恶性肿瘤向骨外软组织内浸润范围,还可以显示骨皮质不规整和破坏。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软骨肉瘤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软骨肉瘤典型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CT、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很好的显示骨小梁和皮质骨侵犯,骨膜反应和基质的钙化、骨化。MRI很好的显示恶性肿瘤向骨外软组织内浸润范围,还可以显示骨皮质不规整和破坏。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软骨肉瘤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临床特征及MRI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患者46例,手术前均进行了MRI检查,根据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多表现为:面部肿胀不适,局部膨隆、质硬,按之有乒乓球感,少数患者出现牙松动、移位甚至脱落现象,部分患者出现轻压痛或疼痛症状,极个别患者有下唇麻木及张口受限现象产生。46例患者中在MRI扫描上表现为:21例(45.65%)为囊性肿块,15例患者病灶部位在T1WI上呈现为低信号,在T2WI序列中呈现为高信号;6例患者在T1WI、T2WI上均呈现为高信号,于肿块内有液-液平面出现。5例(10.87%)为实性肿块,病灶部位在T1WI上呈现为低信号,在T2WI序列中呈现为等信号,边界清晰。囊实性20例(43.48%),病灶部位在T1WI上出现低信号改变,在T2WI序列中,肿瘤区域出现高信号区改变。结论 MRI扫描检查可有效显示原发性颌面部成釉细胞瘤病灶部位及图像特征以及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继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证实的继发性软骨肉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 恶变发生在骨盆3例,股骨1例。X线平片表现为软骨帽不规则增厚、破坏或消失,钙化成堆,密度不均;基底部及骨干骨皮质溶骨性破坏,骨膜出现放射状骨针及Codman三角;软组织明显肿胀。CT表现为软骨帽钙化增多,骨质破坏;基底部及骨干皮质虫蚀样破坏;瘤内广泛的不规则钙化或环状化及骨化影,密度不均;放射状骨针及骨膜三角;软组织明显肿胀。结论 继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常规X线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可早期发现恶变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颌骨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颌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94例。结果94例中,颌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87例,其中牙源性64例,占全部病例的68.09%;非牙源性23例,占全部病例的24.47%,其CT表现为边缘清晰,无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13例成釉细胞瘤则表现为边缘规则的多房或单房肿块,膨胀性骨质破坏。恶性颌骨肿瘤7例,占全部病例的7.44%,CT主要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内有瘤骨形成等征象。CT在显示病变边缘、病变与骨质和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上较X线优越。结论颌骨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种类繁多,良性牙源性肿瘤居多,影像学检查以CT为首选,诊断需结合临床和病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表现。结果 9例共11个颅骨病灶,单发者6例,多发者3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在CT上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穿凿样、溶骨样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内见稍高密度软组织填充,3例可见硬化边;3例见"纽扣征"死骨;1例可见"双边征"。MRI T2WI多呈稍高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T1WI多呈等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无强化的低信号区。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