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郁证多由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滞所诱发,然郁证的病机演变所涉及的脏腑众多,从五脏分别论治郁证的研究亦十分详尽。而"肝为五脏之贼",若肝为病极易累及其他四脏,亦可致郁,鲜有研究从此角度论述郁证。该文以肝主疏泄和藏血的生理功能以及"肝为五脏之贼"等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全面讨论"肝为五脏之贼"与郁证的关系,其中详细阐述了五脏受致病因素影响而致郁的机理以及肝病和肝病累及他脏相兼致郁的病机证治。  相似文献   

2.
一贯煎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脏病变,肝气居多,盖肝主春生之气,肝气贵在调和,肝气和则十二经气血自调。然肝为藏血之脏,血为养肝之物,肝气赖于肝血的濡养。肝血充盈,肝体柔和,肝气乃能条达,畅茂。倘若阴亏血燥,体失柔和之性,则肝气诸证遂生。一贯煎系清·魏王璜所创,为治疗久病之后肝肾阴虚,变生诸症而设  相似文献   

3.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4.
1 肝病辨治 三纲为主 《肝病证治》是《西溪书屋夜话录》(残本)唯一留 存于后世对肝病证治进行论述的医书。由清·王泰 林(1798-1862) 所著,作者通过对前人治疗肝病方 法的归纳,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总结出治肝三十法, 王泰林认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 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 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重点强调肝病虽然复 杂而变化多端,应以肝气、肝风、肝火三大类型为纲, 辨证施治。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气以条达通畅为顺, 若由多种原因引起抑郁则气机壅滞不利,肝气郁结 而为病。故肝病初起,首见气郁之证。始为气郁本 脏,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由于气为血帅,气行血行, 气郁则血瘀,肝病则可由气及血,致络脉瘀阻。本脏 气机失调则会致全身气机失衡而累及他脏病变,木 能克土,脾胃与肝同处中焦,肝气首先会影响脾胃运 化功能,造成肝脾不和,肝气犯胃;金克木,肝升肺 降,故肝气不利则肺气难平,形成肝气犯肺,肝气横  相似文献   

5.
中医的肝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五脏之一,肝的生理功能、病理证候在机体生命活动及中医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六节藏象论》日“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上古天真论》);“肝气通于目”(《金匮真言论》);  相似文献   

6.
肝胆相关  肝 ,居于下焦 ,五行属木 ,为阴中之阳脏。肝有经脉“连目系 ,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肝胆经脉布于两胁 ,故两胁为肝之分野。故古人对肝和眼的关系论述颇多。如“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能辨五色矣”、“肝受血而能视”等。盖人以气血为本 ,肝有疏泄无形之气和贮藏有形之血、调节血流之作用。气属阳 ,血属阴 ;“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故有“肝以血为体 ,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之说。由此可知 ,肝经失和 ,可以引起多种目病。1 肝气与目相关  肝有疏泄气机之功能 ,肝气舒畅条达 ,则五脏之气机调畅、升降有…  相似文献   

7.
肝为五脏之一.按五行分类,肝属木,其母为水,其子为火.水为阴,火为阳,故古人把肝称为阴尽阳生之脏.由于肝之性能具有两面性,双重性,故其病理有虚实寒热之不同.肝主疏泄也必然有太过和不及两种状态. 人体秉赋不同,体质各异,若素体肝阳偏盛,又因喜怒等阳性精神刺激,使肝失条达而形成肝气  相似文献   

8.
1病机 "肝气郁滞"既是病机,又是证候,中医所说的肝是脏象之"肝",与解剖刀下看到的实质肝脏并不等同,五脏之"肝",主藏血,主疏泄,喜条达,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舍魂,易抑、易怒、易亢等多种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概括.经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脏体阴而用阳,能斡旋敷布一身之阴阳气血.所以肝气郁滞的病理变化,并不局限于肝脏和气分,肝气郁滞常常是脾、胃、心、肾、肺、及血分病变的先导.  相似文献   

9.
周福生教授根据中医五脏生理病理特点,认为脂肪肝形成跟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并在《内经》、《难经》提出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基础上,临床治疗脂肪肝非常重视"肝病实脾",以防止肝病传脾,既注重"已病",又防范了"未病",用自拟"脂肝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试论肝火     
<正> 肝火是脏腑火热病变中的常见病理现象之一,其表现症候也是肝脏病变中的常见证型。前贤论肝,各有见地,详论肝火者甚少。为了有助于对肝脏实质的深入研究,本文试对肝火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法则等方面论述如下。肝火证的病因病机肝为五脏之一,有“脏首”之称。其生理功能的重要和复杂,为它脏所不及。加之所属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较广,涉及面亦较大,其病理变化也就错综繁多,故前人称谓“肝为万病之贼。”肝火是其病理变化之一,形成肝火的原因和机理有以下几方面: 1.气郁化火。气郁化火之机制是由于肝为刚脏,性喜条达,内寄相火,在正常情况下,相火  相似文献   

11.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中医脏腑学说及"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对肝硬化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结合近年来关于能量代谢、免疫调控和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从中西医结合视角论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科学依据,以期为该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提供西医学研究证据,通过免疫调控、能量代谢、肠道菌群等作用机制,制定不同病理阶段的精准治疗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学的"治未病"优势,促进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肝硬化防治策略上的理论融合与发展,为科研和临床更深入地相互转化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本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浅析《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本义,从①见肝之病,此处肝之病为何病?②知肝传脾,肝病如何传脾?③当先实脾,实脾是否必要?三个问题出发,围绕肝病传于脾的条件以及实脾之法,从已病防变和虚实异治这两个方面诠释了治未病的治疗法则,强调应在中医整体观念理论指导下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3.
"先安未受邪之地"思想在顽痹临床论治同样具有深远意义.顾护常人之脾胃,并于患者肝肾、脾胃脏腑亏损相关症状出现早期,予辛温苦燥之品祛风、散寒、除湿调补脾胃,益肝肾有早晚之别,早期重"补阳",稳定期及后期则以"滋阴"为主.治疗中利湿活血防痰瘀互结,减缓关节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罗朝利  李荣  史文慧  郭蓉  李文彪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44-1945,1947
目的:研究自制"清源调脂胶囊"的制血与作用机理。方法:选大鼠建立模型并设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清源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和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实验研究及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影响的研究。结果:"清源调脂胶囊"能降低大鼠血总胆固醇TC、TG、LDE-C水平,并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有效改善肝脏脂肪沉积,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有显著治疗作用。结论:清源调脂胶囊可用于治疗和改善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况(抑郁及焦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综合诊治提供相应的指导。方法对66例临床稳定期的COPD患者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和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HAMD&HAMA)问卷评估,评价肺功能,并收集其他临床资料。应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COPD稳定期患者按肺功能分为轻、中、重、极重4组,经两两比较后发现,轻度、中度组与极重度组比较,在SGRQ总分、症状部分、活动部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以及重度组与极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焦虑评分及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否伴发抑郁及焦虑两组间,SGRQ总分、症状部分和活动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功能指标(FEVl/FVC,FEV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功能、心理状况(抑郁、焦虑)均有关,且心理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独立于肺功能之外,因此,对于心理状况不良的COPD稳定期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心理方面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刺法配合心理护理治疗肝病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肝病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运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针刺加配合情志护理治疗,4 w为1个疗程;对照组,多潘立酮片,口服,10 mg/次,3次/d,4 w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90例中,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90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龟八法刺法配合情志护理对肝病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有极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医学综述》2013,19(4):594-596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本病发生率的日益增高,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成为本病的研究热点。NAFLD的发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机制极为复杂,目前仍处于假说阶段。其中"二次打击"假说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该假说认为,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可能是本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调肝理脾法为历代医家认可,肝脾既有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又有体阴用阳的协同作用,现代医学已经阐述了肝脾参与消化系统的机制。肝脾一体的思想滥觞于《黄帝内经》,从肝治脾、从脾调肝、肝脾同治可以体现在肠道微环境改变;"肝喜调达"与"六腑以通为用",亦从中医理论解释了肝脾一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PS)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治愈组及死亡组总结分析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9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情况.结果 使用PS前两组PH、PCO2有显著性差异;孕周、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史、PS剂量有显著性差异.缓慢给药病例与快速给药病例肺出血、脑出血、动脉导管重新开放等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足量使用PS,使用前注意改善通气、纠正酸中毒,PS注入速度应缓慢,以不少于15分钟为宜.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选出了有统计学意义的肝癌预后影响因素。其中单因素分析选出18项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选出9项:术前是否接受碘油栓塞(TAE)治疗、B超示门脉癌栓、切缘与肿瘤的距离、肿瘤生长方式、TNM分期、术后AFP水平、术后远处器官转移、术后行TAE治疗和术后免疫中药治疗。结论:该9项影响因素可作为判断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指标。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肝癌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效果理想,可为临床判断肝癌预后提供科学客观的数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